APP下载

加强学生学习体验 破解思维滞塞问题

2020-09-26胡利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

胡利燕

[摘   要]学生在中考总复习时解决新情境或新题型的题目时常表现出的“思维不畅,解题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合作交流、互辩反思为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破解“思维滞塞”问题。

[关键词]学习体验;思维滞塞;知识缺陷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6-0054-02

作为一个从教十多年的教师,一直为学生中考总复习中的问题所困扰。这个问题就是面对新情境或适度创新的题目,学生就会失分,而教师讲评时,学生又感到问题并不难。课堂上明明听懂了,觉得自己会了,课后自己真正解题时又不会了。面对学生思维停滞或思路阻塞的问题,笔者摸索一些解决方法。

一、晒出学生错误,弥补知识缺陷

教师在讲评练习时,要及时对错题进行错因归类整理,具体可以把错误拍下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晒出”来。把学生错误当成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理解问题的载体,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并改正。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错中悟错——直面多种错误,感悟错误原因;错中找错——找出别人错误,避免自己再犯;错中纠错——纠正别人错误,巩固正确方法。

【案例1】如图1至图4是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教师讲评时,把学生常犯的四种错误拍成照片,投影出来,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总结正确的作图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以上四种错误原因?

生1:图1是物与像的连线画成实线了,应该用虚线。

生2:图2中物与像关于镜面不对称。

生3:图3是虚像画成实线了,应该用虚线表示虚像。

生4:图4中缺少垂直符号和字母。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平面镜成像作图题在作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我觉得依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就是要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画,等距、等大、虚像、垂直这四点在图中应得到体现,作图时要关注垂直符号、虚像和等距连线均要用虚线,最后不要忘记标字母。

这种“让学生先思考分析错因,再汇报交流,展示正确解法”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完善知识应用中的漏洞,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正确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挖掘出了问题的本质,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了学习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知识体系,真正理解科学本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学生思维,提升探究能力

面对同一问题,学生理解深度不同,思考方法也就不同。教师课堂讲的也只能提供一个范式,要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路更宽广一些,教师必须学会借力,把学生好的思维方式、解题技巧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借鉴,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案例2】在复习《酸碱的性质》时,问学生如何证明HCl和NaOH确实反应了。

生1:借助酸碱指示剂,如在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则确实发生了反应。

生2:也可以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边滴加NaOH溶液边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则确实发生了反应。

生3:还可以在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成紫色,则确实发生了反应。

生4:还可以利用pH试纸,实验前先测出少量NaOH溶液的pH,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再测pH,如果变小了,则确实发生了反应。

生5:老师,我不太同意生2的观点,我觉得他说得不太严谨,可能是稀盐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导致pH变小,所以应该改为pH≤7才能证明确实发生了反应。

生6:还可以利用温度计,通过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因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生7:由生6我想到,温度变化引起密闭空间内的气压变化,我不用温度计,借助U形管也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一个开放的问题,答案可能是多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整合,得出准确的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应只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还应敢于质疑,应通过教师的教与同伴的引,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教学中,只有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思辨中互相进步和提高,复习才更有意义和效果。

三、辨析相似题型,破解易混概念

要让学生的“思维滞塞”少一些,就必须让学生的思考经验多一些,让学生了解题目的变化规律。笔者发现用一些题干相同的题组进行详细解读,可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到每一类题目变化的规律,当学生了解题目变化的套路后,面对变化的新题目,就会少出现“思维滞塞”的情况。

【案例3】关于量筒读数问题,学生总说“俯大仰小”,若是真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倒也不错,怕就怕学生根本不知道这“大”和“小”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而得出的结论。为让学生掌握此类题目的分析解答方法,不管问题怎么变,都能轻松应对,教师可以把相关题组作如下汇编。

1.要量取34毫升的水,某同学仰视读数,则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为()。

A.大于34毫升     B.小于34毫升

C. 等于34毫升     D. 无法确定

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比35毫升()。

A.大B.小C.一样D.都有可能

3. 某同学在用量筒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19毫升B.小于19毫升

C. 等于19毫升D. 无法确定

然后请学生先解答题目,再分析这类题组的规律并分享简便方法。

相似題组共研是习题讲评的一个好方法,这样的对比分析教学,既不会增加课堂教学负担,又避免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在合作中贡献智慧,产生最大团队效应。

四、串联知识模块,提升认知结构

复习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再加工,以核心知识为联结点,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线连成网,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进而将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

【案例4】在复习《光现象》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含有哪些光现象?能对这些光现象进行区分和比较吗?请用表格记录。

考考你: ①坐井观天,②海市蜃楼,③立竿见影,④猴子捞月,⑤凿壁偷光,⑥近视眼戴眼镜,⑦潜望镜,⑧阳光照射树林,地面上出现的光斑,⑨看见空中飞翔的小鸟,⑩在岸上看见水中的鱼。填序号:以上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将知识点对比填入表格,既有条理又直观,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再创造的学习过程。紧接着通过练习对比,将易混淆的现象放到一起比较,能更好地揭示了三种光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初中生解题“思维滞塞”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亲自体验的机会太少,没有给学生互相交流的空间,师生只是按自己的思路来读题、做题。要解决“思维滞塞”问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思维体验,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俊峰.家庭物理实验对初中生建构知识意义的促进作用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2]  丁文楚.开放性试题解法探微[J].高中数理化,2002(2):38-39.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与体验
论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大学数学教材的学习体验
关于高职电子专业微课平台学习体验的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研究
亲近体验数学 突破课程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