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江勇:建设人民城市 打造幸福家园

2020-09-26本刊报道组

杭州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救助

本刊报道组

7月31日,杭州市民政会议暨“六大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召开。这是时隔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次民政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以“头雁”标准全面提升杭州市民政工作水平,进一步擦亮全国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金字招牌。

民政,顾名思义就是保障民生之政、关乎民心之政。杭州如何在民政工作上展现“头雁风采”?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围绕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杭州新时代的民政事业谋定新目标——“人民城市·幸福家园”。

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7月23日,周江勇专题调研民政工作。一周之后,市委、市政府就同一个主题召开全市性的大会。

为何如此重视?周江勇在会上开宗明义:民政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杭州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他看来,“人们判断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对社会精英的集聚程度,更要看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不仅要看城市建设的特色风貌,更要看基层组织的治理水平;不仅要看常态运行的规则秩序,更要看突遇灾害的救助能力。”

周江勇指出,必须把新时代民政工作作为凝聚民心、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政治工作,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工程,作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大民政”的理念,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增强对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能力,切实做到幼有优育、弱有众扶、残有善助、婚有和谐、老有颐养、逝有所安,把更多善意与温暖体现在民政工作的每个场景、每个流程、每个细节。

什么是“人间天堂”?周江勇说,人间天堂,不仅应该是风景秀丽的天堂,而且应该是逐梦圆梦的天堂,更应该是此心安放的天堂。杭州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无基本生活之忧、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具体地说,重点要把握四个方面——

共建共治共享,确保没有一个在局外的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翁,只有每一个人都展现一份善意、贡献一份力量、尽到一份责任,守望相助、彼此温暖,才能共同唱响社会美妙和谐的主旋律。必须坚持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上下左右”协同,促进政、社、企联动,推动从“自发参与”向“自觉作为”转变、从“单向供需关系”向“多元互动网络”转变,形成共建幸福城市、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精准动态帮扶,确保没有一个掉了队的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虽然早在2016年杭州市就已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目前也已没有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但高平均数下仍然掩盖着发展不平衡问题,低收入群众还有一定数量,而且其中不少人依靠自身摆脱困境的能力相对不足,持续增收的动力有待加强。要精准识别、靶向帮扶低收入家庭,对每家每户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服务好,决不能让千万人口中人数不算多、比例不算高的低收入群众“被平均”,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上慢下来、停下来、掉了队。

坚持扶危济困,确保没有一个被遗弃的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家庭、每個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重大的突发变故,危急时刻帮一把是民政部门的根本职责,也是民政工作的德政善举。要高度关注因病、因灾、因故等陷入困境的人群,切实做到求助有门、应救尽救、快速直达,让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第一时间惠及救助对象,确保人们不会因临时变故而出现生活无着的现象,确保不发生因突破民生底线而冲击社会底线的极端行为。

照料慰藉并重,确保没有一个受冷落的人——有人把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失能失智老人、孤残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称为生活在城市发展“间隙”里的人,他们的个体需求很可能被忽视,他们的声音很容易被忽略,往往还会遭受异样的眼光、情感的冷漠,可以说他们每个人以及所在家庭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痛苦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对于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加大救助力度,把生活照料做得更悉心,更要在精神上加强关怀疏导,把心灵慰藉做得更暖心。特殊群体热爱生活、渴望尊严,要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特别之处、换位思考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帮助他们减少帮助,鼓励他们融入社会,让他们同样过上体面的生活。

所有这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爱”字。周江勇进一步阐释:民政工作必须体现爱、诠释爱、奉献爱、传递爱、汇聚爱。爱是人类最珍贵的共同情感。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命运也许不公,但人间处处有爱,因为他们生活在杭州这座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要用杭州故事告诉人们,在民生兜底、人文关怀上,资本主义能做到的,社会主义会做得更好,资本主义做不到的,社会主义也能做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题中之义,也是全市民政人乃至所有干部群众应有的责任担当。

行动:高水平打造“人民城市·幸福家园”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园。目前,杭州已下发《着力打造六大示范区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打造全市域精准保障、幸福养老、和谐治理、温暖城市、移风易俗、智慧民政六大示范区。

下一步,要重点突出哪些工作,周江勇从五个方面作了强调:

完善大救助体系,

着力打造暖心民政

紧紧围绕救真难、真救难,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推动基本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相衔接,积极构建城乡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救助体系,让民生保障安全网真正覆盖惠及到每一名困难群众、每一个特殊群体。

分类精准救助。高标准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帮扶,逐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确保到2022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1000元以上,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年按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50%同步调整。探索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

深化助残服务。加快“残疾人之家”等设施建设,完善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因地制宜推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深化智能化残疾人证运用,为残疾人及家庭提供更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

大力发展公益慈善。推进市、区两级慈善基地建设,巩固提升“春风行动”等品牌影响力,探索发展“互联网+慈善”。加强“慈德圆梦”品牌建设,让杭州慈善温情更多惠及对口地区。扎实推进诚信红会建设。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着力打造善治民政

把准民政工作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作用,着眼于夯实党执政基础、增强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和谐,更好履行基层社会治理职责。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同”治理新架构,充分激发基层民主协商活力,切实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

加快构建城乡社区15分钟城市生活圈。以实施邻里中心“5300”工程(即5年时间新建或改造提升300个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引领,推动全市村(社)构建融党建群建、事务办理、养老助残、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一站式”便捷享受各类民生服务。

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资源保障和业务指导,着重解决行业主管、设施场地、物资共享、购买服务、人员培训、规范运行等问题,切实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实施“养老育幼”安心工程,

着力打造幸福民政

“一老一少”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要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力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育幼需求,让老人更长寿、兒童更欢乐、家庭更放心。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突出居家养老,加大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院建设,大力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大幅增加“普惠性养老床位”和“家庭养老床位”。建好“儿童之家”,打造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幸福港湾。

推动服务质量升级。持续推进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健全助餐配送长效运行机制,深化“互联网+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时间银行”、学后托管等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推出更多社会可接受、老年人想要、小朋友喜欢的优质服务举措。

发挥市场机制提高“一老一少”服务水平。引入更多的市场力量办好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全面提升幼儿托育、教育培训、亲子娱乐、母婴用品等产业的规范化水平,用心用情办好0-3岁婴幼儿照护等实事。

建强“城市大脑·民政系统”,

着力打造智慧民政

数字赋能是提升民政工作水平的必要技术支撑,必须把城市大脑的理念、技术和机制充分运用到民政工作中去,在全省全国率先探索智慧民政的新路子。

建好民政数字驾驶舱。紧盯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慈善事业等民政业务领域,提升驾驶舱实战功能,确保平时好用、战时管用。

强化重点场景应用。突出抓好智慧救助、公益慈善、社区智治、养老服务、福彩管理等五大场景建设,逐步实现民政主责主业全面数字化、完全网络化和基本智能化。

推动集成服务“码上办”。深化健康码拓展运用,实现居家养老老年人“绿码下单”、护理员“绿码上岗”、民政服务“一件事”全部“码上联办”。

深化婚丧礼仪“移风易俗”,

着力打造新风民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陋习、树新风,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形成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社会新风尚。

要因地制宜“改”。推进婚姻登记服务集成、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建立离婚登记冷静期、婚姻家庭辅导等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全面推行“现场祭扫预约、网上绿色祭扫”,让“数字文明祭扫”成为新常态。

要严格规范“管”。指导和规范集中红白喜事服务场所建设,推进仪式、时间、规模等服务规范化管理,力戒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认真执行殡葬管理条例,加强公墓、陵园规划建设管理,坚决抵制封建迷信、占道搭灵、高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

要潜移默化“融”。大力倡导“不比阔气比公益、不讲面子讲奉献、不炫富有炫作为”的新型礼俗文化,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让文明新风在润物无声中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习惯。

会上,周江勇强调,民政工作是民生保障的安全阀。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责任担当,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做到有坚强的领导、坚实的基础、过硬的队伍和浓厚的氛围,努力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来一个大提升。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救助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北京通—民政—卡通”开始发放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民政工作对经济发展作用探讨
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异同点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分析
关于加快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