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山丁若镛《耳谈续纂》的俗谈研究

2020-09-26孙延辉金景善

文学教育 2020年9期

孙延辉 金景善

内容摘要:《耳谈续纂》是茶山丁若镛结编撰的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的 ‘耳谈直译为‘耳语相传,是引用中国明朝时期王同轨的书名《耳谈》。《耳谈续纂》共有391章谚语,其中中国谚语177章,韩国(朝鲜-东谚)谚语214章。笔者对《耳谈续纂》收录的391章谚语进行分析,中国谚语和朝鲜谚语的共同点差异点以及传承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茶山丁若镛 耳谈续纂 东谚

《耳谈续纂》是茶山丁若镛结束了18年的流配生活后回到故乡马斋3年后1820年(58岁)编撰的汉译谚语集。茶山早期就对闾巷和市井人之间的对话和文字产生了兴趣。1801年去庆北浦项長鬐归养时拜读了朝鲜谚语汉译者星湖李瀷的《百谚解》并产生共鸣,他以汉诗的形式著书命题为《百谚诗》茶山的流配地移到了江津之后他也继续的收集谚语,茶山解配回到故乡马斋后将收集的言语资料整理后以《耳谈续纂》为名编撰成书。《耳谈续纂》的‘耳谈直译为‘耳语相传,是引用中国明朝时期王同轨的书名《耳谈》。《耳谈续纂》共有391章谚语,其中中国谚语177章,韩国(朝鲜-东谚)谚语214章。中国谚语应用经传和历史书称为“经史引喻”,朝鲜的谚语称为“东谚”两者区分记录。

一.《耳谈续纂》的编纂过程和构成

《耳談续纂》的“耳谈”是指中国王同轨的《耳谈》。王同轨是明代的官吏文人,字行父,祖籍黄冈。王同轨在明代正德和万历年间在江宁任知县,在任期间交友广阔并收集各地的传说和故事,并对它们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类后编撰成书《耳谈》。《耳谈》中出现的故事是平明生活真实的写照,同时也被后代引用,可以说它是热门书籍。

1.中国谚语「经史引喻」的内容分析

因为「经史引喻」中记录的中国谚语177篇大部分是来自于经书和历史书,所以茶山在序文中直接使用了这个名称。《耳谈续纂》中收录的中国谚语经史引喻共有177篇,其中91篇来自于《耳谈》。来自于《耳谈》的91篇言语中45篇与原文相同,其余的46篇或改变了汉字或进行了增删矫正。下面就来看一下进行增删的46篇谚语。

(1)《耳谈》收录谚语的变形和增删

人惟求舊 器惟求新→人惟求舊 器非求舊 出处:《书经》商書 盤庚上遲任的话

茶山在谚语1中反复使用‘求舊,并用舊来押韵,同时以否定文来强调“器非求舊”,结果使文章的韵律感更加鲜明便于记忆。

肥美不稱 必以恶終→美服不稱 必以恶終 出处:《春秋左氏傳》襄公24年

茶山在谚语17中把‘肥美换成‘美服,可以看出激活了语感并明确的转达了内在含义。

挈瓶之智 不失守器→挈瓶之智 守不假器出处:《春秋左氏傳》召公7年

在谚语18中将‘不失守器换为‘守不假器,使得内涵的表达更为明确。

不知为吏 视已成事→不习为吏 视己成事 出处:《漢書》 賈誼傳

谚语37中茶山将‘不知换为 ‘不习使主体吏的意义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茶山《耳谈》收录的谚语经过增删后适应了韩国的国情和语感,语感更加鲜活,方便人们记忆和运用。

(2)经史引喻177章的谚语构成形式分析

《耳谈续纂》经史引喻收录的谚语从1篇到177篇的构成形式来看,最短的是4言形式。4言谚语共有10篇。

4言2句的谚语共有72篇,4言4句共有20篇。5言2句形式的谚语共有13篇,6言2句形式的谚语共有9篇。其余的形态各异。沿着汉诗的历史脉络而形成的定型韵是5言绝句和7言律诗,5言1句形式4篇,5言2句形式13篇,7言1句形式3篇,7言2句形式7篇。通过分析笔者可以确定4言形式为主调,其中4言2句的对句形式最多。

(3)《经史引喻》177篇的谚语出典分析

笔者分析了《经史引喻》记录177篇谚语的出典,共有35个领域的经典和历史书。最多谚语的出典是经史类的《史记》。茶山收录了《史记》的34篇谚语。其次是收录了《春秋左氏传》的12篇谚语。之后是《汉书》,从中收录了16篇谚语。之外还有《战国策》,《书经》,《论语》,等多部经典和历史书,并且有48篇无法判定出处的谚语。

2.朝鲜谚语《东谚》的內容分析

茶山称《耳谈续纂》为韩国谚语的“已下東諺”。按顺序标号,从1章“三世之習 至于八十”~ 214章 “宁测十丈水深 难测一丈人心”截止。151章 “纍纍者石 銛者多觸”开始到210章“山不馴雉 池不養蟹”截止,茶山在序文中提到是当时黑山岛流配时大哥巽庵丁若铨收集给予的。并且是4言2句的形式,押韵定型的谚语。最后的211章开始到214章是4言形式,3章是6言2句形式,1章在末尾做了介绍,可以看出这4章谚语不具备韩国谚语4言2句的形式,所以排在了文章的末尾。

二.《耳谈续纂》的韩·中谚语比较

1.韓·中谚语出现的道具和人间观

(1)人惟求舊 器非求舊

上面的谚语中‘人和器指的是人与工具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从发现了火并制作工具使用成为“万物的灵长”开始的。这篇谚语警告人类人不要像工具一样。‘人惟求舊中加入‘惟是强调”长时间交往的人最好。在此看人的观点与工具对比,强调了人的固有价值和尊严。

爲山九仞 功虧一簣

上述谚语与东谚60篇“積功之塔 終古不塌”的意义相通。在中国古代社会九是最高的数字,所以“爲山九仞”是最高的山。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而高筑城墙,为了防止江河泛滥而高筑堤坝是当时左右国运的大事。在此 “一簣”的土指的是非常少的土,但是如果不认真努力无法成山也无法成大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谚语与韩国谚语 “積功之塔 終古不塌”的相关性和衍生性。

(2)無於水監,當於民監。書經 周書 酒誥

鏡不自照 智不自料

最初‘監字有镜子的意思,但是在经过了后来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镜子是由铁片制作所以代表镜子意思的汉字变为了 ‘鑑,鏡。通过‘水監可以看出镜子语源的谚语。

此谚语是古代中国人对‘人,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人民当作镜子的强调。‘水監是虚妄的‘民監才是真实的。通过谚语48可以看出这一点。“鏡不自照 智不自料”这条谚语中使用了‘鏡字,以谚语2相比是很久以后创作的作品。茶山并没有记录这条谚语的出处。这条谚语用人和镜子作对比,镜子是由人制作并使用的工具无法映射自己;人也是沉迷在自满中无法看清自己。这条谚语强调了人需要不停的互相交流。

2.《耳谈续纂》韓·中谚语中反映的动物意义

《耳谈续纂》所记录的动物都是生活中的动物。虽说文章中出现了许多动物,在此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论述。

欲投鼠而忌器 漢書 賈誼傳

茶山对此谚语做了这样的解释。“所惡倚於所敬 欲擊恐其竝中”,‘所惡倚於所敬 欲擊恐其竝中这是茶山对谚语89的注释,这是对茶山的政治处境的描写。在以儒教思想为主的朝鲜后期,鼠是非常负面的动物。鼠在仓库生活不仅偷谷物还传播疾病。在此把鼠比喻为为难忠臣和人才的贪官污吏和奸臣横行,人民的生活越加苦难的当时社会现实的体现。

此外在两国谚语中还有很多的动物,两国共同记录的动物有鸡、牛、马、狗、狐狸、老虎、猪、兔子、龟、鹰、鸽子、鹿、龙、野鸡等很多动物。

三.结论

茶山丁若镛的《耳谈续纂》 是收集了中国谚语和朝鲜谚语汉译后编著而成的谚语集。中国谚语177章是不受固定的形式拘泥的经史类书籍,但是收集的谚语中4言和4言2句以及4言4句的对句形式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受到民谣中有名的4言主调诗经体形式的影響有关。

通过对中国谚语177章和朝鲜谚语214章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谚语主要引用经书和历史书的内容,书面语的表达方式较多性质脱俗;而直接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朝鲜谚语口语的表达方式较多,生动的现场感和直言快语的特点突出;并且轻松的在短短的话中融入了对生活给我们的教训和对真理的理解。

朝鲜很早以前就开始接受中国的文物和思想一直到现在。谚语中有些是中国古代使用谚语直接引用,有些是经过变形适应朝鲜现实情况,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容和讹传使得一些谚语脱离了原本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宋财粟.茶山研究[M].创作及批评社.1986.

[2](韩)金根培.朝鮮后期汉译俗谈研究: 以星湖《百谚解》和 茶山《耳談續纂》为中心[D].檀国大学教育大学院.1993.

[3](韩)李少元.朝鮮后期汉译俗谈及其收容样像研究[D].成均馆大学 硕士论文.1999.

[4]宋财粟.茶山研究[M].创作及批评社.1986.285~286页.

[5]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M].齐鲁书社.1996,276~277页

(作者介绍:孙延辉,博士研究生,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讲师;金景善,博士研究生,韩国鲜文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