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020-09-26尹国宏

新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质量安全

摘要:农产品都是生物体,生长依赖于自然环境,从而形成独特的品质特性和质量安全要素。本文探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旨在为改善农产品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安全;特性;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因农产品是生物体,有其自身的、固有的生长发育成熟规律,依赖于大自然的水、土、气和光、温、热,以及独特的产地条件和环境因子,形成独具特色的品质特性和质量安全要素。此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都可能帶来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受到相关主体行为的影响。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性

1.1危害直接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膳食结构中,鲜活农产品约占70%。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2危害隐蔽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仅凭感观难以辨别,需要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有的甚至还需进行人体或动物实验。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部分参数或指标的检测难度大、检测时间长,质量安全状况短期内难以及时判断。

1.3危害累积性

不安全的农产品对人体危害往往通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部分农药残留在人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疾病的发生。

1.4危害多环节性

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均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1.5管理复杂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环节、多部门,控制技术复杂,加之我国生产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管理难度大。

2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因素

2.1种养殖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药、化肥生产和使用量一直很大。农业种养殖过程中因不合理使用或非法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残留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农药品种中甚至还混配有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和使用的农药成分,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会导致农产品中的硝酸盐蓄积,这些都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潜在因素。

2.2产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

产地环境带来的危害,包括土壤中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石油烃、氟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中的氨气、一氧化碳、甲烷,水体中的抗生素、洗涤剂、重金属元素等。

2.3保鲜包装储运可能产生的危害

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不合理或非法使用保鲜剂、催熟剂和包装运输材料中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产生的污染。例如,在水果储藏期间不按照国家规定的剂量、方法、品种和范围使用保鲜剂,可能导致产品劣变。

2.4农产品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农产品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包括植物内生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等,人畜共患疾病,如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例如常见的小麦和玉米因为感染了赤霉菌,导致产品中赤霉素含量超标,食用后可能引起人畜中毒。

2.5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危害

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包括外来物种侵人、新型投人品的引进、新型加工工艺等。例如,辐照食品加工技术是利用射线辐照食品,以达到抑制发芽、杀虫、灭菌、调节成熟度、保持食品鲜度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一项物理保藏技术。但剂量过大会造成食品致癌物和诱变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产生。

3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观因素

3.1故意违法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部分生产经营者明知故犯,故意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兽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这类非法行为带来极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如农业部早在1997年就发文禁止“瘦肉精”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

3.2无意识违法

由于不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科学用药知识,不掌握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个别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盲目、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甚至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不知道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来替国家禁限高毒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作者简介:尹国宏(1974-),女,高級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历教育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质量安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
国家投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制约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主观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