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万物的真实与谎言

2020-09-26赵目珍

文学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谎言万物蓝色

墨西哥著名诗人帕斯曾指出:“时尚代谢往来。而诗人——真正的诗人——的领地是不变的:在他们身上,我们会找到世间万物的真实和谎言。”这是一种智性的思考,其中充满了对诗人自身起始终结的考量。从此处,我们其实应该领悟,诗人身上应该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他的写作不心无旁骛,而是始终面向一个对象——世间万物,而且在写作上保持一种缓慢生长的态势,并且勇于从孤独的迷宫中揭示它们的本质。由此贯穿整个一生的写作,他的作品将回具有一种非常独到的品质。亦即帕斯所言,他让我们“找到”。或如布罗茨基所言,让我们“见证”。周瑟瑟的诗歌,常年保持着数量上的优势,似乎在“缓慢生长”的定义上做出了相反的界定,然而我们关注的焦点似乎不应该在这里,而是应该从其作品中来观察他对世间万物有没有独到的发现,因为这才代表着作品最重要的意义。

纵观周瑟瑟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里确实充满了对万事万物的灵性思考,他善于对万事万物进行實验性和探索性的分析,并且发掘那些数不清的“新奇”,从而也表现出丰美的诗意。在诗人那里,万事万物都不是死寂的东西,它们诞生、衰微、死亡、新生,即使是在无穷的循环中也时时充满了新的变数。而诗人正是借助对这些事物变数的细腻观察,从顺势生长的思想火光中,将它们凸显出来,并试图发现和重新创造它们。

下面我们就以诗人的两首短诗《冰骨》和《马拖着树木》为例来作一番细读。这两首诗,不看标题,阅读者或许很难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如果只是看标题字面上的传达,或许能够感觉到他的寓意,然而不读其诗,“新奇”的感受则无法奔袭而至。前者以“冰骨”映照“父亲”,后者以“马”回应“兄弟”。这种非同一般的发现,看后着实让人心头一颤。不读《冰骨》,我们或许难以想象“父亲的脊背”原来还可以用“冰骨”来隐喻,而寻找父亲的“寓言”,更让我们读出深刻的力量和无穷的悲悯情绪。后者借助两匹马来引出独特的视角,并通过它们“拖树木”的事件来提供一种观察世界和理解物之内心的方向。其实,比赛现场的情境只是一种烘托,也许是这样喧嚣残酷的情境震慑了拉木头的马,它们一时照见了自身的弱小,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失魂的“忧郁”。很显然,此诗中,“忧郁的兄弟”才是落脚之地,这种发现实在是作者最独具只眼的。从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是如何透过日常场景的再现来生发诗的内在根基的。无论是对于亲人,还是自然中的事物,诗人都表现出了幽微的情怀和敏锐的洞察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那些“真实和谎言”被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揭橥了出来。

在诗人的作品中,类似的文本随处可见。比如《在平原上造庙》,诗人意欲借助“造庙”的情事还原出在地下被埋葬的人;《棉花》中的“棉花已经死亡/依然挂枝头”,而诗人意欲呈现的,却是:“病痛中的母亲/晒着太阳”,“她的头/抵在拐杖上面”,像极了“一朵垂死的棉花”;《蓝色的早晨》中,本来是:“我享受故乡潮湿的空气/与蓝色的早晨/我叫姐姐快看”,结果看到的却是“蓝色的天空中/父亲挽着母亲在散步”,于是“我一路跑向树林/去追赶他们”,而“蓝色转瞬即逝”。《我曾经是一只孤独的野兽》中,诗人“在黑暗里摸索”:“自从与它们在洞中分别/我顺着一缕微光/终于走到了人类中间”,然而所经历的过程却是“夹紧短小的尾骨”“藏起茂密的毛发”“穿上裤子与衬衫”。这想象中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惊异,然而除了这些,诗人意欲抵达的仍在后面:“站在双河溶洞洞口”,他要“一声声呼喊里面/还没有走出来的野兽兄弟”。如果我们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与万物合一的精神,大致亦有向大诗人陶渊明诗中所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思想致敬的意图。其《种橘》《荷衣》更是一种向伟大传统致敬的建构,尤其是前者,它激活了屈原当年留下的“橘颂”传统。对于万事万物的而言,文化的意义或许是另一种更有价值的“真实”,而诗人通过诗歌所做的即是这种有智慧、有价值的开掘。

从以上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在写作中已经形成了某种智性写作的惯性。在这些作品中,诗人大都超越出了对事物的粗浅认知,绕过障碍与藩篱,努力地寻求其中能够召唤出生命、生存、生机抑或精神力量的“源泉”式主题,以诠释个体对存在本身的有力“还原”,彰显对命运奥义的深刻认知。

赵目珍,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谎言万物蓝色
蓝色的海豚岛(二)
创意谎言
当万物有了表情
谎言
万物构成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我来添画
蓝色的爱
道不远人楼难弃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