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影响*
2020-09-26栾一吕树志杨吉操
栾一, 吕树志, 杨吉操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心内科, 2急诊科(河南南阳 473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该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以及心悸等不适症状为主,而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遗传或是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或是血液里出现脂质堆积造成的冠状动脉腔狭窄,导致血流受阻而形成[1]。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已经严重困扰到了人类的正常生活。我国医疗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临床上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临床上一般是常规给予冠心病患者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药物来治疗。其中常用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血脂首选,抗血小板药物则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显著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氯吡格雷不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2],而阿司匹林有上述不良反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两药的作用途径和机制不同而导致。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将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该药的临床效果以及在该病中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男55例,女45例;使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42.25±12.21)岁;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40~80岁,平均(43.28±12.52)岁;两组患者病程均6个月至3年,平均(12.36±1.52)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有心绞痛发作,胸骨后呈压榨性疼痛或闷疼,可向左上肢部位放射,持续疼痛时间为1~5 min,不超过15 min;(3)出现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临床症状。
排除标准:(1)不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同时参与其他实验的研究者;(4)特殊时期,如妊娠、哺乳期妇女等。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署家属知情同意书。
药物来源: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20片×1瓶/盒);曲美他嗪(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23233,规格:20 mg×30片/盒)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治疗,20 mg/次,3次/d,温水送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75 mg/次,2次/d,温水送服,曲美他嗪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
1.2.2 血脂水平检测 两组患者均采用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进行检测,酶标仪预热30 min,将波长调节至240 nm,蒸馏水凋零,将CTA检测工作液37℃反应5 min,提取已采集的血清样本,加入190 μL工作液,在酶标仪上振动5 s开始计时,记录240 nm下初始吸光值A1和1 min后的吸光值A2。计算公式A=A1-A2,记录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
1.2.3 两组患者脂蛋白a[LP(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 Fib水平检测:提取已采集的血清标本,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ib进行检测。LP(a)水平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比色法对LP(a)水平进行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并进行组间比较。
1.2.4 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取3个试管,分别标记为空白管、标准管以及测定管。空白管中加入15 μL生理盐水和350 μL Tris缓冲液,标准管中加入15 μL CRP定标液和350 μL Tris缓冲液,测定管中加入15 μL待测标本和350 μL Tris缓冲液,对3个试管分别摇晃混匀后,在37℃的环境中保存5 min,在波长340~700 nm处读各管吸光度。之后在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羊抗人CRP抗血清,分别摇晃混匀后在37℃的环境中保存5 min,在波长340~700 nm处读各管吸光度,并对血清CRP水平进行计算。
1.2.5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 采用循环液相法检测Hcy水平。
1.2.6 疗效判定 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控制,心电图检查结果趋于正常范围;有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心电图检查结果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2.7 心电图检测 采用便捷式心电监测仪对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监测。记录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LP(a)、Fib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LP(a)、Fib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a)、Fib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P(a)、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LP(a)、Fib水平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Hcy、CRP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Hcy、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cy、CRP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2,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病程复杂、影响因素繁多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上通常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慢性的严重感染过程,而影响该病发生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感染。同时,炎症活动和凝血能力失活也是该病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加之该病因与患者年龄相关,其多数都存在有血管老化和弹性减弱,血管壁上出现大量脂质堆积所形成的斑块堵塞血液流动,是内科常见疾病中最为多发的一种。随着现代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该病的发生情况也随之增加,发病率也越来越高[3-5]。临床上主要特征为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且病死率较高。因此,在针对冠心病临床治疗的方式选择上,应该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及时对该病起到控制作用,还能最大程度地抑制并发症,减少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6-7]。
氯吡格雷是继阿司匹林之后的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是目前临床医学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该药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具有个体差异性,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临床治疗上一般早期会选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因其对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很好的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和出血现象。因此选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该药和阿司匹林有着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比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更好,对抗血小板聚集和炎症的作用远比前药好[9]。本研究发现,接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大大减轻,且对机体其他器官的损伤非常小。有研究结果显示[10],氯吡格雷通过机体中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氧化作用,激活其抗活性。药动学相关研究数据显示[11],CYP34酶是氯吡格雷的氧化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中,通过氧化作用,促进药物参与代谢过程。曲美他嗪是一种重要的哌嗪类衍生药物,参与人体心肌功能代谢过程,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有促进功能,并且能够改善冠状动脉内环境,提升心肌血流动力[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两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于单一用药患者的效果,在两药联合使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改善,LP(a)、血浆Fib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总有效率相对单一用药的治疗率更佳,对患者的机体损伤更小,同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且安全性高。然而,本研究样本含量有限,随访时间短,且为单中心研究,相关研究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含量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