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山水画风延承与拓展

2020-09-26黄丽君

陶瓷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造境皴法程式化

黄丽君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

1 宋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宋朝在其三百二十年的时间里,是继唐代之后最为悠久的一个朝代,其更是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朝代。在宋王朝的治理时期,中国的疆土面积并不是很大,由于周遭都是一些其他国家的民族实力,但是他也是一个快速解决战争稳定局面的一个时代。所以国家有时间大力发展文学与艺术。在艺术上所呈现的清幽娴静、平和高古以及秀丽壮观的审美精神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较的。

宋代的绘画呈现出极为强盛的姿态,从本质上是由于其生产力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稳定所导致。宋朝的统治者实施了许多正确的政策来提高生产力,使得农业、商业都有效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不救你满足王公贵族的需要,更是需要满足一般平民百姓的需求。他们尤其喜欢拿山水画装饰宫殿、厅堂以及庙宇等地方。从另一个层面,这也大大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例如在孟钺的《东京梦华录》当中有所记载,在东京城内的翰林画院以及大相国寺和临安夜市等诸多地方,都有字画、书籍以及古玩等贩卖。宋代的绘画艺术也如图繁荣时期的商品一样逐渐繁盛。

2 宋代山水画的程式化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当中,无论是对画面的经营、电线的使用还是设色的配置,都是有其程式化的成分。例如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就是古人长时间对山水画的实践总结,具有固定且规律的程式化方式。从宋代的诸多传世山水作品来看,他们的山水画创作都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下,综合了着多方面的创作因素并运用其中。

图1 董源《潇湘图》

图2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法是通过这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意识形态,对山水画进行程式化的概括和总结最后加工创造的过程。画家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中的意境。中国画中的皴法,正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和再造方式,源自于生活,却通过笔墨的程式化来表达山石树木的造型,肌理质感等。当前,宋代艺术家们存世的作品中能够清晰的看到,皴法中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这些程式化的符号都是宋代艺术家在长期的山水造境中提炼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尝试,总结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3 宋代山水画的技法和造境分析

3.1 宋代山水的笔墨

笔墨技法指的是艺术家用笔和墨的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例如在技法上,用点、皴、钩和擦等方式,运笔的过程则有中锋、侧锋、逆锋等,墨色则有浓、淡、干以及湿等。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内心创造,将笔和墨合理运用,才能形成有序的笔墨结构,表达艺术家心中所想。造境则是通过笔墨的结构来实现,画家通过各种材料的使用,将人物的情感对自然经过处理和加工,形成意向的过程。

图3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造境的方式也是通过笔墨结构来进行的,艺术家通过注入自己的情感,对自然进行加工整理,所形成的过程,在两宋时期山水画家通过理学的影响,更加注重了对天地之气的追寻,寻求自然纯真的朴素感觉,这也恰恰使得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更加充满生命力。宋代的山水画正是靠画家内心境界以及笔墨语言来巧妙表现的,就如折叉股、屋漏痕等笔法都是给人以稳重、浑厚、强健的审美情感。笔法则值得是用笔的方式,就如骨法用笔就是将全凭骨力运笔。笔与墨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也是一种表达语言,墨随笔出、笔随墨现的意境才能发挥的炉火纯青。在传统的国画中,笔墨技法常常是以境作为最终的目标,只有境达到某种目标,画家才能得心应手的挥洒笔墨,将内心情感融入到画面当中。在宋代山水画造境中饱含着艺术家的修为、社会关系等,不仅仅是单纯的笔墨技法,更是笔墨技法之外的关乎艺术家的心灵意境,只有通过这种心灵意境才是造境的关键。

3.2 宋代山水画的点

点是众多艺术语言的最为基础的部分,但是点在山水画当中的运用确实具有最为深刻的意义。有的时候画面多一点都会显得累赘,而少一点又显得遗憾,点虽然小,但是却是作品最为点睛的地方。在芥子园当中介绍的点又几十种之多,在宋代山水画中,皴点作为一个极为常用的点法,时常出现在画作当中。例如董源的《潇湘图》(如图1)只认识根据南方山峦的造型,用皴点的方式层层堆积,给人以长满草丛树木的山峦的感觉。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所创立的米点皴,用虚实浓淡各不同的狠点来表现山水的迷蒙景色,使得画面整齐、匀称,独具风格。

宋代山水艺术家非常喜欢用苔点来调整画面的不足,当一副画作临近结束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某处笔墨不协调的情况,苔点可以帮助其画面和谐统一,虚实有致。苔点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画面的手法,用法是不能随意乱点,需要非常的讲究。过多过少都是不对的,都是需要酌量的使用。点的好则意境悠然而生,点的不好则境界全无。一般来说,点苔的方式往往是在皴法基本上完成之后进行的,作为山水画中笔墨语言最为具有装饰一位的总结处理手法,其对画面的总体把控和填色具有决定作用。

3.3 宋代山水画的设色

宋代山水画中设色也是极为典型的。山水的色彩并不是所看到固有的色彩,而是随着画面以及物像所设计的色彩。像山水中青绿山水所重视的对原色的使用,对主色调、纯度以及明度的强调,正是青绿山水重视程式化的特点。青绿山水作为中国画绘画样式的一种独特形式,发展也有一千多年的时间。笔者认为,宋代的青绿山水表现形态是极为雄伟气派的。青绿山水进入到宋代之后已经发展成熟,成为皇宫贵胄的特别喜爱。青绿山水在两宋时期取得巨大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山水大家。他们将青绿山水与人的审美情趣有机结合,创造出了一份清幽闲置的画面质感。

赵伯驹所绘制的青绿山水,效法了先前李氏父子的一贯作风。金线勾勒的同时用青绿设色。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如图2)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都是属于全景卷轴式的构图,描写的是深秋郊外的山川秀色。笔法遒劲勾勒挺拔,皴法有致,轻重合适。在设色上也是略施清淡的青绿色彩,淡漠晕染云雾,巧妙的把寂静的自然景物展示的生机勃勃。王希孟在其十八岁的时候就完成了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如图3)。作品气势磅礴,采用全景式平远构图的手法,将青山碧水、千里翠岭的山河美景展现的凌厉精致。画面采用浓墨和淡漠相穿插勾勒的方式,用短与长各不相同的皴法勾勒山头和山脚,用赭石色渲染山的下半部分,山头则利用苦绿进行渲染,最后用浓重的石青覆盖,整个画面以青绿为主,色彩明亮给人清丽的感觉。该画无论从设色还是构图布局对后世的青绿山水画影响巨大。

4 结语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直至宋代达到了最高峰。宋代的山水画可以说是可知以讲理为主,欲以理以求神趣的至高境界。宋代是中国国画发展史最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时候的中国山水画出现了众多历史上都非常著名的画家,更是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及画理对当代陶瓷山水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山水画时刻都保持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就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绘画方式,给人一种蓬勃的生机,给画面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造境皴法程式化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