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景德镇明清瓷器发展成就与城市形成、瓷业称都的关系
——兼及现代国家用瓷制度(国家陶瓷产业规划)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思考

2020-09-26程仁发程子洵

陶瓷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瓷业官窑景德镇

程仁发,吴 琼,程子洵

(1.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江西景德镇,333000;2.景德镇市图书馆,江西景德镇,333000;3.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前言

14 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用瓷制度(国家陶瓷产业规划)及生产工厂的建立,技术、资源纷纷南移,使景德镇从全国各大产瓷区中脱颖而出,日益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瓷器产业发展到明代后,产业布局逐渐由周边乡村的产瓷区向镇区聚集。在这聚集过程中,城市逐渐形成,以瓷器生产为支柱产业,支撑着景德镇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到清代,景德镇已发展成为五方杂处、商贾云集的瓷都,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景德镇瓷器销往世界各地。

1 景德镇创烧国家用瓷的历史沿革(至清代)

唐代,镇民陶玉、霍仲初跋山涉水,载瓷入关中进御,掀开了景德镇烧造国家用瓷的历史序幕。大文学家柳宗元《代人进器状》(呈给唐完宗李纯的状)中,对饶洲刺史元崔督造的景德镇贡瓷大加赞美(图1)。此后景德镇在宋代因贡瓷赐镇,改昌南镇为景德镇。公元1278年,元朝尚未建立,其统治者就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官窑生产管理机构——浮梁瓷局。瓷局隶属于将作院,以提领为督陶官,泰定以后改由江南两路总管监陶。它不仅可以优先从官府中得到其他窑场难以得到的原材料和能工巧匠,还可以从将作院得到全国最顶级的画师绘制的许多新器型、新纹饰的设计图样。元代所有的御用瓷器和官府用瓷均采用“官监民烧”的方式在民窑中生产,湖田、珠山和落马桥等地窑址出土的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以及蓝釉金彩瓷、孔雀绿等多半为浮梁瓷局监烧的官窑制品(图2)。

图1 兰田唐代龙窑遗址

图2 湖田元代葫芦窑遗址

公元1369年,明王朝设立的御器厂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以青花、五彩和颜色釉为主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顺治十年前后,朝廷重新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为清王朝生产御用瓷。清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特别是康、雍、乾三朝,景德镇瓷业生产,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技术能力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图3)。

图3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 明清御器(窑)厂对景德镇瓷器产业中心及城市形成、瓷业称都的影响

随着明代御器厂的设立,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规范了制瓷生产流程,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材料及工艺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高的技术和艺术。通过明代的官搭民烧制度及清代御窑厂匠籍制的解除,官窑民窑间技术交流频繁,极大地促进提高了民窑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成就。

官窑生产规模庞大,人员及资源向城区集中,吸引了相关配套体系由景德镇周边郊外向城区集中,以提高生产效率,由此产业中心开始形成,这是城市聚落形成的基础。

图4 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考古发掘

图5 花园里1 号明代瓷行旧址

产业中心形成后,围绕这一中心的直接、间接产业及为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组织形态催生,城市聚落开始成规模发展。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以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这是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对当时景德镇窑业盛况的真实写照(图4)。同时,行业分工也日趋严密,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至清代,“其人居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景德镇工商业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如此发达的瓷业,这般繁荣的商贸,不仅吸引了江西境内各州县失去土地的流民前来求业谋生,还成了全国各地商贩们的理想去向和追求。景德镇因此而成为“五方杂处”的“十八省码头”,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图5)、(图6)。外籍工匠的云集,旅景客商的激增,为景德镇行帮在明代创立、清代兴盛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景德镇行帮初创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至建国前结束,属封建社会城市中的同行业组织。它几乎是按地域或宗族来划分的。不同地域和宗族人把持着不同的行业,在各行业间又林立着无数的小行帮。而这些小行帮又受到地域性行帮的操纵和庇护。行帮的办事机构和活动中心在会馆(或称“书院”、“会所”)。截至1949年,景德镇共有会馆27 个(图7)、(图8)。各行帮都有其共同信仰的神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做会”活动(即祭神活动)。行帮常交织着地域与行业的双重关系。地域性行帮有微帮、都帮和杂帮。这三大行帮直接控制着景德镇经济命脉;行业性行帮主要有商帮、手工业主帮和苦力帮。这些符合城市组织形态的行帮都是依附于瓷器产业之上的,瓷器产业繁荣发展,城市和瓷都得以形成和确立。

图6 民国汪永源细金店旧址

图7 民国查裕顺颜料行旧址

图8 清-民国丰城会馆旧址

图9 苏湖会馆

3 景德镇瓷业在新中国国家用瓷生产中的新作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用瓷生产的光荣任务便落到景德镇。经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1952年2 月,由黄炎培、郑振铎、徐悲鸿、梁思成、祝大年、江丰、张仃等20人组成的“建国瓷设计委员会”成立,郑振铎任主任委员,江丰、张仃任副主任委员,中央美院负责建国瓷设计,景德镇承担建国瓷制作。1953年3月,景德镇建国瓷制作分会成立,崔云树任分会委员会主任,下设建国瓷办公室,潘庸炳任主任,办公地点在景德镇大苏家弄1 号。当时参与这一工作的景德镇人员有王步、段茂发、任庚元、施于人、汪潘、黎浩亭等。从此,建国瓷各项试制和生产工作全面推进,至1954年国庆五周年之前,创制工作圆满完成,运抵北京。

197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唯一一个国家用瓷办公室在景德镇国家用瓷制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国家用瓷办公室。国家领导人、中央机关、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领馆、民航、专列、涉外酒店等用瓷均交由景德镇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先后设立了十几家大型国有瓷厂(习称景德镇十大瓷厂),合理的资源配置,先进生产设施设备的引进和生产工艺的改革改良,科学的管理体系,使得每家瓷厂都有各自的特色产品,避免了重复浪费生产。实践证明,景德镇十大瓷厂不但能复烧历史上的任何名品瓷器,并且创烧了许多高、精、尖的新品瓷器,在完成正常生产计划的同时,出色地完成各项国家用瓷的生产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友人的赞扬及获得众多国际奖项荣誉。景德镇十大瓷厂20 世纪50-70年代生产的国家用瓷及部分精品瓷器被业内称之为“新中国官窑”、“红色官窑”、“567 瓷器”,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创烧水平。新中国国家用瓷的顺利生产及其制度的建成,延续了景德镇官窑烧制的优良传统。

4 传承创新——新时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与未来的呼应

2019年5 月20 日至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江西考察,作出了“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2019年9 月9 日,由江西省省长易炼红任组长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启动了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历史昭示未来,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史的研究,与当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国家陶瓷文化战略规划下进行连接,可以得出论断,景德镇又将迎来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文化的载体,这一时期的瓷器将会和历史一样,成为国家的记忆。

猜你喜欢

瓷业官窑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基于制度和社会价值的视角分析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西夏官窑瓷器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此“官窑”非彼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