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020-09-26杨弘冶星马雨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中枢性拇指康复训练

杨弘,冶星,马雨婷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0 引言

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是指姿势反应异常、具有高危因素的脑损伤高危儿或脑瘫高危儿[1]。该疾病给患儿造成的影响较大,对患儿的健康发育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康复训练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落后患儿86 例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患儿中,女性20 例,男性23 例,年龄1~3 岁,平均(1.72±0.28)岁;对照组中,女性21 例,男性22 例,年龄1~3 岁,平均(1.69±0.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及训练。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具体治疗方式如下。

由于患儿大脑所遭受的损伤并非进行性损伤,因此该疾病给患儿大脑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加上婴幼儿的脑组织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因此早期开展适当的治疗,对患儿异常的运动模式及异常姿势进行及时纠正,防止关节畸形、骨畸形、肌腱挛缩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以促使患儿运动模式恢复正常。因此在收治患儿入院后,需为患儿进行对应的康复训练。训练方式如下:①为患儿进行发育疗法。该种训练方式的重点主要是对下肢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儿翻身、坐立等动作。同时,还需对患儿的抬头及行走动作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促进患儿异常姿势的纠正,还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发育疗法的每日训练时间在35 min 左右,每日为患儿开展1 次发育疗法,连续进行10 d 的训练。护理人员在为患儿开展发育疗法的同时,需要观察患儿的情况,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适当调整其运动量。②中医疗法。在为患儿训练的过程中,可为患儿进行一些中医治疗方式包括穴位注射、推拿、按摩、针灸、水疗等。③手指训练。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中,都会出现手指运动能力丧失的情况。因此针对此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这种影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儿开展手指训练,如手腕的活动,使患儿抓、握运动等,同时训练患儿的手部与眼部的协调性。④为患儿开展语言训练。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落后患儿中会伴随着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当开展语言功能锻炼。可先将卡通图片提供给患儿,同时为患儿播放相应的音乐,指导患儿跟随音乐进行发音,对于存在异常的声音及时纠正,以促进患儿语言功能的早日恢复,同时也能使患儿对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增强。⑤结合家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进行也需要搭配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24 h 连续不断地为患儿进行各种训练,结合患儿的日常生活,以促进训练效果的提升。

在为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给予患儿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所在病房进行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减少人员的流动,减少病菌的带入,平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动性。注意调节房间的温度及湿度,保持房间光线充足,同时应保持房间的安静。②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抱法。告知其家属将患儿的抱起的时间不应过长,部分患儿的头部控制能力弱,在抱患儿时可采用适当的竖抱方式,以给患儿的颈部以必要的支撑。对于腰部瘫软的患儿,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在抱起患儿时,应当使患儿的背部依靠于家长胸前,避免脊柱侧弯畸形及后凸的情况发生。对于下肢痉挛型内收的患儿,可指导患儿家属一只手在托起患儿臀部的同时,另一只手分开患儿的双腿,竖直抱起患儿。③睡眠护理。应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采用相应的措施干预。若患儿多为伸展型,则可给予患儿悬吊床进行睡眠,这种睡眠方式能对患儿四肢及躯干的过度伸展进行有效的抑制。对于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在其睡觉时常会出现多动、易紧张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给予患儿长袖睡衣避免睡觉时多动造成受凉感冒,或给予患儿睡袋进行固定。若患儿为下肢肌张力高有痉挛,则可协助患儿采取侧卧位的方式进行睡眠,使患儿的双手置放于胸前,将软垫置于患儿双腿之间。④进食护理。在患儿进食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儿采取半坐卧位,使患儿的头部放于其母亲体前,能使患儿全身肌肉放松。若患儿自身的躯干直立能力及头控能力相对较好。则护理人员可指导母亲使患儿坐于其大腿上,屈曲膝关节。⑤饮食护理。应将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提供给患儿。若患儿存在独立进食困难的情况,可为患儿开展相应的饮食训练。在为患儿喂食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其母亲,切忌在患儿牙齿紧咬时,强行抽出喂食所用的汤匙,避免造成患儿牙齿的损伤。在喂食的时候应当使患儿头部保持在中线位,不可在患儿仰头的情况下喂食,避免误吸的情况发生,应训练患儿尽早恢复独立进食能力。⑥日常姿势护理。正确姿势也是治疗的关键。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患儿的头部保持正中位,及时纠正歪向一侧的情况。不论患儿在坐立、躺下、抱起还是站立时,护理人员都应当保持患儿头部处于正中线位置。在患儿采用侧卧位休息时,护理人员应纠正患儿的角弓反张情况,保持患儿双手放置于胸前,保持下肢的屈曲。坐位时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高度合适的板凳,避免足尖下垂的情况发生,且不能使患儿进行跪坐,否则患儿可能出现下肢W 型的情况发生。该类患儿不可使用学步车学步,因为在学步车中,患儿的身体是处于倾斜状态,脚尖通常是踢地前行的状态,这种走路姿势并不正确。⑦拇指护理。拇指的功能对于人手部的抓物及伸掌功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若患儿存在拇指内收的情况,可能导致患儿手部无法抓拿物体,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开展拇指护理。可给予患儿拇指套,协助其拇指为外展状态,这样能有效改善患儿拇指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可给予患儿豆豆或玩具,为患儿开展抓握训练,该护理方式不仅是改善患儿拇指姿势的关键,还能促进患儿的智力发育。⑧站姿及坐姿护理。站立及坐姿的异常都会对患儿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畸形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儿的坐姿及站姿进行及时指导。应告知患儿家属,在患儿坐立时,应保持患儿的前倾状态,不可使其腰部保持直立后,采用腿抵住患儿腰部分开患儿双腿,对其膝关节进行适当按压,使患儿下肢伸直。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进行抓握及支撑训练。若患儿的支撑能力差,则可固定患儿肘关节。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标正常、症状体征正常为显效;以患儿的运动及姿势还存在小部分异常,症状体征有明显减轻为有效;以患儿的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患儿+ 有效患儿)/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本次收治的患儿均已痊愈,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n(%)]

3 讨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也是脑瘫早期诊断的代名词[4]。脑性瘫痪是指,在胚胎形成发育的过程中,有缺陷生成,或产妇在妊娠分娩、产后1 个月内,患儿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对未成熟脑组织造成损伤,从而造成运动障碍这种器质性病变的发生[5]。家属应在孩子出生后,定期带孩子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若患儿出现运动发育落后的情况,应立即就医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由于婴幼儿的脑组织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及可塑性,因此越早进行治疗,越有利于患儿的恢复。而该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还需搭配有效的家庭护理措施,家属应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为患儿开展各项康复训练,以促进患儿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加强患儿的社会适应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功能恢复,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枢性拇指康复训练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降落伞(翻绳)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警惕未成年人的中枢性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