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肋梁BDF薄壁方箱空心楼盖施工技术

2020-09-25罗国彰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线管楼盖薄壁

罗国彰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广州510500)

0 引言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是继普通混凝土梁板、密肋楼板、无粘结预应力平板后开发的又一种现浇结构体系;该结构的特点是在普通混凝土楼板中埋入特制的空心BDF 薄壁方箱,并与混凝土浇筑为一体,该结构可广泛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的建筑中,与传统技术相比,空心楼盖具有受力性能好、自重轻、模板简单、隔音隔热效果好以及净空和空间利用灵活等优点,同时在节能和降低造价方面具有优势。

1 工程概况

在某集团综合楼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使用部位为地下室各层停车区域楼板,最大跨度为9 m,BDF 薄壁方箱规格包括:(长×宽×高)600 mm×600 mm×250 mm、600 mm×300 mm×250 mm、600 mm×600 mm×300 mm、600 mm×300 mm×300 mm,其中250 mm厚的BDF 薄壁方箱用于地下室负2 层和负1 层楼板(楼板厚400 mm),300 mm 厚的BDF 薄壁方箱用于地下室顶板(楼板厚500 mm),所有空心楼盖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肋梁宽度均为120 mm。

2 技术难点及解决思路

为确保本工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质量满足验收要求,必须解决以下几项关键的技术问题。

2.1 技术难点

⑴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所使用的BDF 薄壁方箱具有重量轻、节能等特点,而混凝土属于流态性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BDF 薄壁方箱受到浮力和振捣作用,有可能出现上浮现象,甚至牵动钢筋移位等,楼板的受力主要为抗弯,下部受拉,上部受压,如果出现BDF 薄壁方箱上浮将会导致空心楼盖上下层混凝土厚度改变,下部混凝土厚度将会变大,上部混凝土厚度将会变小,对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将影响安全使用。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楼板开裂甚至破损的情况,甚至导致地下室顶板的防水开裂,出现漏水情况,而且本工程中400 mm 厚的空心楼板下部厚度为60 mm,上部厚度为90 mm,这也增加了对上下层混凝土厚度控制的难度,因此控制BDF薄壁方箱上浮是空心楼盖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⑵本工程空心楼盖底部最小厚度仅为60 mm,加上BDF薄壁方箱底面积较大,底部钢筋为单层双向布置,因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BDF 薄壁方箱底部的混凝土密实度难以保证。如不解决该项问题,空心楼盖底部将会出现空洞、蜂窝、露筋等质量缺陷,甚至影响结构安全;除此之外,对后续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确保BDF薄壁方箱底部混凝土密实度也是空心楼盖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⑶由于空心楼盖底部混凝土厚度较小(60 mm),钢筋为单层双向布置,同时为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因此留给线管预埋的空间不足以在方箱底下通过(保护层+钢筋+线管直径大于60 mm),特别是大直径线管,如强行于箱底部通过,将出现露筋等质量缺陷,因此箱体施工与机电施工的配合也成为空心楼盖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2.2 解决思路

⑴设置抗浮钢筋。通过楼板模板钻孔,BDF 薄壁方箱面设置通长抗浮钢筋,利用铁丝绑扎抗浮钢筋穿过模板孔洞后绑扎固定,以抵抗浇筑混凝土时箱体上浮力。

⑵采用钢筋加工制作间隔控制装置,安放在箱体之间,确保箱体安放位置正确,同时避免箱体因间距不正确导致浮力增加。

⑶控制混凝土级配与塌落度,塌落度现场测试值应比普通混凝土稍低,调整骨料级配;改变混凝土振捣方式,避免损坏BDF 薄壁方箱,同时保证箱体底部混凝土密实度。

3 关键技术

3.1 工艺流程

肋梁和BDF 薄壁方箱位置放线➝绑扎楼板底部钢筋和肋梁钢筋➝铺设预埋管线及预留套管➝模板钻孔➝检查及验收抗浮点位置➝安放BDF 薄壁方箱垫块➝安装BDF 薄壁方箱➝布置上部抗浮钢筋并与板底钢筋绑扎➝绑扎楼板上部钢筋➝搭设施工便道、架设泵管➝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

3.2 BDF薄壁方箱抗浮技术

⑴每个BDF薄壁方箱两侧各设置1个抗浮点,在模板钻孔[1],如图1a所示。通过14号铁丝将肋梁纵筋与模板支架体系绑扎连接,再在BDF薄壁方箱上部中间位置设置2 根抗浮钢筋[2,3],再用铁丝将肋梁底部纵筋与抗浮压筋绑扎连接,以达成抗浮效果,如图1b所示。

图1 抗浮点钻孔及绑扎抗浮钢筋Fig.1 Anti-floating Point Drilling and Binding Anti-floating Reinforcement

⑵采用钢筋设计U 型卡安放在BDF 薄壁方箱之间[4],如图2a所示,确保BDF 薄壁方箱位置准确,更好地保证BDF薄壁方箱之间的间隔,避免浇筑混凝土时BDF薄壁方箱因聚集导致浮力增加。

3.3 预排机电线管走位技术

本工程图纸设计的空心楼盖底部厚度不大,如在底部钢筋上预埋线管,将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甚至露筋,因此只能将线管布置在肋梁内[5,6],如图2b所示。为确保预埋线管加工正确,必须根据空心楼盖深化图纸预排线管走位,从而达到节省线管材料、减少弯头、避免穿线塞管、箱体底部混凝土露筋等目的,确保楼板结构施工质量。

图2 U型卡设置和预埋线管布置Fig.2 U-card Settings and Layout of Embedded Conduit

3.4 底部混凝土振捣

⑴为确保BDF 薄壁方箱底部混凝土的密实度,结合本工程实际的设计情况,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改良。混凝土中骨料采用粒径为5~20 mm 碎石混凝土[7],石子粒径较普通混凝土小,而且塌落度为180~200 mm[8],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方便振捣时混凝土能顺利流入BDF 薄壁方箱底部,不会造成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⑵优化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振捣方法。为确保箱体底部不产生气泡,混凝土浇筑从楼板一侧往另一侧赶,且混凝土输料管始终对着肋梁位置浇筑,避免直接冲击薄璧方箱,降低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至500 mm,且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200 mm[9],如图3 所示[10]。肋梁交接位置的振捣是重点,利用振动棒分层、交错式振捣,振捣时间控制在25~30 s。待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时方可停止振捣,确保箱体底部密实度。

图3 混凝土浇筑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crete Pouring

4 结语

现代建筑对使用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宽大化,室内净空也越来越高,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就尽可能将梁高减少,因此出现现浇空心混凝土楼盖结构。该结构属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相对传统结构来说,也给施工增加不少难点。本工程施工实例说明,只要针对空心楼盖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解,并制定详细对策和措施,严格按照对策实施施工,同样可以确保施工质量。事实上,在已浇筑完成的空心楼盖结构当中,质量效果与传统楼板无异。

从整体的施工效果来说,对于本工程空心楼盖的关键技术问题,控制BDF 薄壁方箱上浮、BDF 薄壁方箱底部混凝土密实度和预埋线管位置布设均得到有效解决,为今后在其他项目运用该种结构提供了施工技术参考。

猜你喜欢

线管楼盖薄壁
空心楼盖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分析
教学楼楼盖的设计研究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装配式钢结构电气线管墙板与楼板预留连接精准定位施工工法研究
两类石膏模壳空腹楼盖结构弹塑性分析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浅谈线管埋设对房屋裂缝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
采用铝热喷涂反刺薄壁铸铁缸套的1.4L发动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