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疫结合”护理策略在“后新冠肺炎时期”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2020-09-25邓永梅刘爱华刘星池梁建姝缪中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房入院筛查

庞 珂,邓永梅,刘爱华*,刘星池,梁建姝,缪中荣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北京 10007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北京 10007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70)

自2019年12月31日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已罕见新冠肺炎本土新发病例,疫情防控的重点逐步转为严防境外输入的“后新冠肺炎时期”。在此期间,各地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逐步恢复正常医疗工作,以解决就医需求。神经介入科治疗的患者部分急性起病(如破裂动脉瘤、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等),需要经急诊入院治疗[1];而对于未破裂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脑动脉狭窄等患者,虽不需急诊入院,但由于进展较快,出血或卒中风险较高,也应尽早入院治疗。因此,通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在避免入院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前提下,实现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收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在“后新冠肺炎时期”开展神经介入护理,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疫情期间与非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3日—3月23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1病区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96例为试验组,男性61例,女性35例,年龄7~81岁,平均(57.8±12.4)岁;主要疾病:颅内动脉瘤(含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40例,颈动脉闭塞6例,颈动脉狭窄27例,椎动脉狭窄1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急诊入院45例,平诊入院51例;按“平疫结合”护理策略,严格执行入院患者“新冠肺炎”筛查流程,对病房区域进行合理设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择2019年1月23日—3月23日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362例为对照组,男性233例,女性129例,年龄6~79岁,平均(56.6±13.2)岁;主要疾病:颅内动脉瘤(含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144例、颈动脉闭塞26例、颈动脉狭窄105例、椎动脉狭窄5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9例、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急诊患者39例,平诊患者323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穿刺点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评分。

1.2“平疫结合”护理策略

1.2.1“新冠肺炎”入院筛查流程 ①平诊入院患者接到入院通知后,前往筛查门诊进行筛查,包括流行病学史、血常规、肺CT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需采集2次咽拭子,间隔至少24 h。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需在筛查门诊进行麻醉评估。评估合格后持《入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单》(以下简称“筛查单”)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②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如病情允许,在急诊科完成初次筛查,包括流行病学史、血常规、肺CT检查和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合格后,患者家属持筛查单到急诊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收入“新冠肺炎”过渡病房。患者在过渡病房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复检,2次阴性者转入病房治疗。因紧急抢救无法在急诊完成筛查者,在过渡病房完成所有筛查工作。

1.2.2医护人员防护要求 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2]、《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1版)》[3]等法规制度以及北京天坛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办公室印发的指导性文件,组织医护人员利用晨会、微信工作群等方式进行学习并定期考核;护士长负责对科室辅助人员(护工、护理员、保洁员等)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六部洗手法等知识和操作的培训考核。

1.2.3病房管理 包括病房人员管理、病区设置、病区环境管理等,由护士长带领护士执行。①病房人员管理:安排护士专门负责所有进入病区人员的监测,包括体温测量、流行病学调查、登记个人信息,并为进入者提供快速手消毒液。疫情期间每间病房安排1例患者。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得互串病房。护士每日上下午测2次体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家属探视及陪住,由护士、护理员、护工等完成患者生活护理及日常照护,护士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与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②病区设置:疫情特殊时期,对原有病区布局进行调整:将距离病区患者出入口最近的病房设置为谈话间,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在谈话间进行病情沟通、告知书签字等工作并保持1 m以上距离;将病区走廊尽头一间病房设置为应急隔离病房,当发现疑似患者时可以随时启用;将应急隔离病房邻近的病房设置为清洁区,放置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所需防护用品;设置工作人员上下班专用出入口及清洁走廊,避免交叉感染。③病区环境管理:在每间病房放置1个小型医用垃圾桶,指导患者将口罩丢弃在黄色垃圾桶内;督促患者执行正确的手卫生;病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6 h;患者出院后,护士进行病房终末消毒,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60 min以上进行空气消毒,责任护士消毒后登记签字。

1.2.4患者入院宣教与心理干预 在疫情特殊时期,护士除进行疾病常规入院宣教外,着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包括入院后无特殊情况不离开病区、病友间不互串病房、不和其他病友面对面聊天;家属不陪住及探视;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统一配餐,配餐员送到病房;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开窗通风2次,30 min/次;督促患者勤洗手,多喝水,保证足够休息,提高免疫力。对有一定恐慌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形势,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护理工作流程调整 疫情期间,避免集体查房,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查看患者,做好交接班。护士根据操作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避免职业暴露。患者往返手术室时,由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人员进行严格转交接工作。患者外出检查时,谢绝家属陪同,由护士及配送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检查。患者外出检查及往返手术室途中,如病情允许,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护士、护理员、护工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洗漱、排便等日常生活护理。

1.3观察指标 将穿刺点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平均分作为观察护理质量的指标。其中穿刺点并发症是指患者术后出现的穿刺部位渗血、穿刺部位血肿、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动静脉瘘、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跌倒、管路滑脱、压力性损伤、漏服药等;患者满意度评分是指患者对护士的宣教、基础护理和操作、服务态度、爱伤观念、管理和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均完成“新冠肺炎”入院筛查,无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住院期间无新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医护人员无确诊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2组穿刺点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3 讨 论

“新冠肺炎”是一种经呼吸系统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4]。随着人们对疾病的不断研究,目前已对其确诊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有了较为确切的认识,并积累了重要的诊疗及防疫经验。医院是收治患者的主要场所,同时由于其人员密集的特点,也易于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场所[5]。由于“新冠肺炎”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因而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期间,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对急诊入院患者(破裂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等)及需要限期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动脉狭窄等)的患者,给予及时有效地救治,并遵照相关行业协会专家共识[6-7]的建议,对围手术期诊疗流程及医务人员操作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整。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急诊收治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表明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兼顾急重症患者的收治。

我院制定的入院患者筛查流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血常规、肺CT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本研究中高龄患者较多,基础条件差,免疫力低,在筛查过程中出现肺部CT异常表现18例、血常规异常20例,经相关科室及专家组会诊,考虑与急诊患者应激状态或慢性肺部疾病有关,排除“新冠肺炎”。

护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迄今为止已发表多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护理研究成果[8-12]。本研究严格执行疫情相关防控规定,对进入病房的所有人员严格测量体温、登记个人信息、手消毒等,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切断患者与患者之间及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染途径;加强医护人员防疫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明确病区功能划分,严禁穿工作服进入清洁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且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可能导致患者满意度降低。通过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与细化护理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个体化宣教、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同时,未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降低。

穿刺点并发症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点多为股动脉,如出现穿刺点并发症,可能造成下肢制动时间延长、制动肢体麻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排尿困难等,是神经介入护理质量改善的重点措施之一。在疫情期间,护士认真执行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查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绷带松紧程度、压迫器有无移位、排尿情况及疼痛评分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穿刺点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质量受疫情防控影响,为“后新冠肺炎时期”正常开展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在疫情防控特殊期间,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塑造正确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过大的心理压力易造成护理心理倦怠,降低工作效率;通过有效提高心理接纳能力,可以显著降低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13-14]。徐明川等[15]发现,85.37%护士在参加援鄂医疗工作中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袁鹏斌等[16]认为,医院决策者和护理管理者应做好援鄂护士的心理调适,缓解其工作压力及疲惫感,构建健康心态。本研究通过有效的心理建设,护士在疫情期间未出现心理应激状态,团队凝聚力强,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及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我国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已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时期,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全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逐步正常开展正常诊疗工作。对于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平疫结合”的护理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和心理干预,对医务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做好医务人员心理建设,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医院正常有序开展医疗护理工作,为广大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病房入院筛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