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渗透教学打造生动的道法课堂
2020-09-24金孝红
金孝红
【内容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受体。如何有效开发学生资源,是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学生资源有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情感资源是激发学生学習兴趣和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认知外界社会的懵懂时期,思想单纯,有好奇心,渴望得到周围的认同和重视,所以他们的情感体验的需求特别强烈,也需要合理释放。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他们情感培养和锤炼的重要场所。道法课程体现强烈的思想取向和人文价值,教师的情感表达在影响教学效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情感资源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上学年第一学期,我有幸应邀参加本市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初中政治骨干教师观摩暨评比课活动。活动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张的年青老师以及她的那节精彩的“青春的邀约”道德与法治课。张老师语言质朴,教态平和,举手投足间很切当地发挥情感的沟通作用。她温暖坦诚的目光,以及亲切自然的话语感染着学生,无形中消除了师生间固有的隔阂,并且在课堂诸多环节的设置和处理上,比如导入部分、问题探究等等,都很巧妙地打出“情感”这张好牌。毫不夸张地说,置身在她的课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次灵魂的洗礼。随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我跟着学生们一起欢笑,一起鼓掌,时而激动不已,热血沸腾,时而凝重沉思,潸然泪下。课后,一位专家的发言代表了大家的普遍看法:“与其说这是一节课,不如说这是一次师生间触动心灵的对话!”
然而,与这位老师生趣盎然的课例不同,我们很多时候,道法课堂成了“一潭死水”,表现得气氛沉闷,缺乏活力。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初中学生对道法课相对别的学科而言学习热情不够,甚至少数有抵触情绪,比如一些学生在课上提不起精神,反应冷淡,对所学内容敷衍了事,作业方面只求应付老师的检查,不求进步。这样的现状让老师们痛心,同时也违背道法课设置的本意。作为一门人文性很丰富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能启迪我们广大初中生思想认识,帮助树立端正的社会公德和法制意识,并使其明辨是非。由于现实的功利性应试教育机制存在,道法课的人文性被扼杀,原来生动活泼的教学被枯燥的重复性记忆所取代,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课堂教学成效甚微。在如何激活道法课堂的探究道路上,上面提及的这位老师渗透情感教育于课堂的做法,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一、以心换心——情感流露要真实
要产生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执行者的教师,必须重视如何在师生中建立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即所谓“以情感人”。在课堂上,老师自己要投入到教学需要的心理状态,不做作,不虚伪,能有意识地酝酿真实的情感流露,来感染每一位学生并赢取对方的热情回应。在“青春的邀约”这课的导入部分,张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拿出几张叠得很整齐的信纸,告诉大家这是她十年前收到的人生第一封信,请同学们猜猜是谁写的。大家感觉很好奇,开始窃窃私语,有些胆大的举手回答说是父母写的,有说是老师写的,张老师微笑着摇头,突然一位男生喊道:“老师,这是一封情书吧?”班级里随之爆发出一阵笑声。此时,张老师也笑了,用温暖的眼神对大家说:“同学们,这的确是一封情书,是我在初一时同桌男生写的,我很感谢他。”同学们一阵惊愕,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张老师娓娓讲述她的儿时经历: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她从小性格内向自卑,学习成绩又差,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感觉不到一丝生活的快乐。说着说着,她眼圈泛红,声音几乎哽咽。大家默默听着,不少女同学被她动情坦诚的倾述而感染,也流下眼泪。接着,张老师抹了一下眼角,激动地说:“同学们,正是这位男生的信,给了当时孤独的我以自信,让我知道还有人喜欢我,也让我体会到青春的美好。后来,我们成为好朋友,并且我们很珍惜这段纯真的友谊!”不约而同地,课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一生动的导入环节,本课关于“青春”这一主题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也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张老师亲切的话语,率真的神情,以及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体现了“真性情”,正是这样的“真”,在课堂上建立起和谐的师生感情上的共鸣情境。学生浸润于充满信任和坦诚的情感体验之中,当然就能敞开心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二、和风细雨——情感切入要自然
启动情感资源的手段丰富多样,可以穿插于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我们在认识到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情感资源切入是否切当,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不适甚至反感,影响课堂氛围的和谐感及生动性。在这方面,张老师体现出高超的教学智慧,以下两个范例说明了切入时该“润物细无声”,既要合理而且到位。
【例1】问题探究环节: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
老师:同学们,青春是美好的,她代表了年轻和希望,请问,你认为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我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它的片名叫《热血青春》。
伴随音乐响起,视频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在当时动荡社会形势下的早期经历,当视频呈现少年毛泽东勇敢反抗封建压迫和学生周恩来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画面时,同学们的情绪被深深感染,许多人激动不已,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心怀祖国,努力学习,这样的青春最美丽。
学生乙:老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学好知识,健康成长,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青春无悔!
【例2】课堂讨论环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老师:青春是成长的生命,像东升的朝阳,像春天的树苗,同学们,你们思考过吗,我们成长的,除了身体还有什么?
抛出问题后,张老师提议大家在班级多媒体上欣赏歌曲《红蜻蜓》。当小虎队欢快动听的歌声响起,整个教室顿时弥漫充满阳光的气息,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哼唱,表现得非常振奋,其中不断反复出现的歌词“我们已经长大”强化了本环节的主题,无形中把大家带入热烈的讨论中来。
以上两个例子,张老师利用视听手段,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分享情感体验,使课堂生动活泼,由于切入自然流畅,让整节课看起来“丰满”又不显突兀。
三、扬长避短——情感取向要积极
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愉悦的课堂产生高效。教学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而每个人总渴望在愉快的精神氛围中进步,因此成功的课堂活动总是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存在。初中学生感情丰富细腻,情绪易产生波动。上课时,他们追求的除了知识之美还有情感之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许多老师经常对班级中的一些成绩落后、行为表现差的学生一味地粗暴指责,或以满腹牢骚待之,特别是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课堂上时,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容易爆发,抵触学习活动的行为就很难避免。记得,在张老师的那节“青春的邀约”道法课上,一个小插曲让我感觉她在这方面的努力。在讨论环节,一位被提问的男生不知道是不是性格过于内向,站起身后,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而且表现得有些不耐烦。当时张老师轻轻拍了一下男生的肩头,微笑着对大家说:“这位同学也许有更好的答案来不及想,让我们给他时间再思考,好不好?”话亲切又不失幽默,化解尴尬同时让这位学生感受到一份真挚的鼓励。
回顾整堂课,张老师用她和风细雨般的教态和乐观开朗的言语,掌控了良好的情感节奏,一句“你真棒”,一声“精彩”,一个赞许的眼神,都在鼓励着学生们迸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后的交流活动中,她谈了几年来的教学感悟:“我从不在课堂上说哪个学生不行,即使这是事实,因为我相信,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都有改正缺点和完善自己的愿望。”话虽不多,也很朴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 曾林清、梁金萍. 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9-70.
[1] 王丹. 初中道德法治教育核心素养“五要”[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4):66-6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