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化

2020-09-24封红艳

文教资料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疫情

封红艳

摘    要: 重大疫情时期,既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时期,又是快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黄金期。通过对疫情防控时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之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从价值引领、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协同联动等方面入手,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策略。

关键词: 疫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路径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教育部召开专题会议就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高校要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这把盐融入防疫抗疫全过程。通过此次疫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促进学生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应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鼓励学生自觉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

一、疫情之下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其战略导向要服务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及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作重心的需要[2](120-124)。当前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命,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服务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属于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助力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为疫情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服务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时期和平年代的人民战争,中国对本次疫情的投入与耗时达到了罕见程度,全国停工停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防控措施,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疫情当前,线上线下各种思潮波澜起伏,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耐心细致的教育、疏通与引导,避免出现新的思想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年大学生理性认清当前形势,遵纪守法,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做新时代有理性、有规则意识的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属于疫情防控的总体战。疫情防控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共同协助,二者相辅相成。自疫情发生以来,在社会物质力量方面,全国人民全方位集中物力人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和物资生产紧密结合,优先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在精神力量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医务人员的义无反顾、人民解放军的闻令而动、志愿者的真诚奉献、人民群众的守望相助等从侧面反映各行各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助力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胜利的关键在于科学研判与执行到位,全社会应当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形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卓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各项精神、各项决策等入耳、入脑、入心,促进疫情防控工作高效展开。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全国三千余万在校大学生群体,以及背后的三千余万家庭,是这场战役群体中必不可少的防控对象与防控力量。通过这次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找准疫情之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力点,抓住最佳时机给大学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快速强化学生的防控意识与技能,动员学生自觉投入疫情防控的战“疫”中。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群体快速实现由防控对象向防控力量的转化,涵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疫情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期开学,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高校“停学不停课”,通过线上进行网课学习。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关键期,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疫情防控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机遇。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看到疫情危机之下的“机遇”,转危为机,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期。一是教育内容。把白衣天使的主动请缨、志愿者的真诚奉献、人民群众的守望相助等鲜活素材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用身边的榜样讲好中国战“疫”故事,向青年大學生传递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二是教育情境。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多发生在课堂、书本、校园中,比较单一。目前,通过本次防疫中涌现的一批批大学生抗疫事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与实践;三是方式方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但思想政治教育仍以传统线下思政教育为主渠道,多渠道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还有待完善。高校思政工作要抓住线上思政教育机会,完善线上思政内容与方式方法,强化师生网络思政意识,构建新的思政教育体系。

第二,疫情防控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挑战性。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75-80)。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不能出门,学习生活无规划性。一是心理健康。学生宅家无规划,长时间玩手机、刷抖音等可能会出现情绪焦虑等不稳定的心理情绪。二是行为方式。新媒介是大学生群体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主要工具。因对病毒不了解,对疫情恐慌,某些尚无完备辨识能力的大学生易转发一些错误信息。三是道德观念。疫情期间,正面的舆论导向可能催人奋进,但一些人在相关自媒体上发布不实信息、不当言论、哄抢生活用品等,容易使某些大学生偏听偏信。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转危为机,坚定信心,精准施策,鼓励青年大学生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与国家同命运,并肩作战,为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斗争的胜利做出应有贡献。

三、疫情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刻把握高校育人规律,引导青年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优化创新疫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策略,从实处、细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领、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协同联动等方面的“生命线”作用。

(一)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高校应始终坚持育人为导向、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通过这次疫情,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認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与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疫情防控期间的纪律规定;通过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等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积极应对与国际认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世界比较,以国家担当给青年人立榜样,鼓励学生党员在能力范围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用敢担当、勇拼搏的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全面统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连续性,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遵循育人规律,勇于改革创新。育人规律主要从思政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出发,全方位创新思政工作,尤其是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途径,不断激活高校思政工作活力。一是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身边人的抗疫故事,转变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树立家国情怀;二是思政教育内容创新。从白衣天使的主动请缨到人民群众的守望相助、从武汉封城到全国管控、从“舍小家,顾大家”到“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最鲜活、丰富的教育素材,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三是思政教育途径创新。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把握好当前线上教育时机,打破以往教育媒介的固有不足,积极通过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思政教育,结合线上媒介,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开展“互联网+”思政教育指导,促进网络思政多渠道全覆盖发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力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拓宽网络思政平台,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顺利衔接。

(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因材施教,不断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幸福感[4]。一是心理问题。受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不能出门,学业与生活无计划性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善于抓住思政工作薄弱环节,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心理、自我调整心理、自我安抚情绪,对于部分学生难以自我调整和缓解的,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要求,主动及时对学生心理、情感进行干预、安抚和疏导,提高大学生心理免疫力。二是行为方式。大学生因接触社会不深,对疫情的猜测、对病毒的恐惧、对事态的恐慌,容易产生思想波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关注主流官方媒体发布的相关疫情信息,鼓励大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分析疫情。

(四)坚持协同联动,强化长效机制。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政教育工作要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并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169-170)。高校思政工作应建立协同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努力实现教育过程、教育主体、教育平台等育人模式的联动性,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与效度[6]。疫情防控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高校思政工作者、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全方位合作,形成高校主导、家庭辅导、社会引导的大思政教育合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提供内外环境保障。与此同时,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通过党、地方党委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对高校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高校思政工作的责任体系,注重思政教育工作长效连续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谢新峰,张鑫凝.刍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时代新人的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5).

[3]张文强.新时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

[4]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20-03-03).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喻欣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与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2).

[6]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