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局部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近期疗效
2020-09-24王荣国高洁
王荣国,高洁
(1.河北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 超声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突发性耳聋耳鸣是突发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听力降低或丧失,可伴有眩晕或耳鸣症状,圆窗膜破裂、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病均可导致突发性耳聋耳鸣,研究发现激素在该疾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但给药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对全身、局部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疗效进行了探讨,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38.16±15.4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40例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入院后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包含改善内耳微血管、营养神经等,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第1-5 d,应用剂量为0.8 mg/(kg·d),第6 d开始递减剂量,每日递减8 mg,第10 d停止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常规消毒、铺巾后,观察患耳鼓膜盐水、形状,明确是否存在穿孔、内陷等状况,对鼓膜表面麻醉后,借助耳内镜,使用5号长针于前下象限穿刺,注射0.2-0.5 m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让药液充分浸润圆窗后将穿刺针拔除,拔针后应叮嘱患者保持患耳向上20 min左右,尽量避免做吞咽的动作。
1.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治疗后听阀提高30 dB以上,耳鸣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疗效为显效;治疗后听阀提高15-30 dB,耳鸣有一定改善,疗效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疗效为无效。详细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耳鸣起病突然,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若不能及时治疗,不仅会加重听力损害,患者还易出现焦虑、暴躁等情绪[1],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现阶段早期主要应用激素、神经营养剂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常用药物,这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还能改善患耳内耳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状态[2]。该药物钙能与内皮细胞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行结合,从而降低收缩血管活性物质敏感性,故能提高内耳小血管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耳缺氧、缺血症状[3]。与全身应用激素相比,鼓室内注射激素这种局部用药的方式,能确保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且代谢较缓慢,持续时间更长[4-8],故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激素是突发性耳聋耳鸣常用治疗药物,但不同给药方式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不同,本次研究,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在突发性耳聋耳鸣临床治疗中,局部应用激素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