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

2020-09-23马凤梁进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现象生活化创设

马凤 梁进平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文章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方法,并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情境

一、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现状

生活情境创设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都强调生活经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针对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多集中在其重要性、必要性等理论层面,但具体到地理教学领域的探索并不多见,且提出的实践措施单一而重复。本文从预习、提问、活动、实践几个方面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具体方法,并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预习情境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和发展当中,直接理解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会存在困难。如果能让预习任务贴近实际生活,则非常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

案例:在學习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搜索本地从市中心到郊区不同位置的房价,总结出城市房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然后教师给出本地的城市功能分区图,让学生观察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有何规律,并结合城市房价的分布规律分析其形成原因。在上课时再让学生阅读教材,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与教材上的一致,看自己总结的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这样,比老师在上课时直接给出结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深刻很多,学生也会在预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本内容相关、并真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方法就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案例:在学习高中地理《地球运动》一节时,为了引起学生对“地球自转与时差”部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出本校与其它省市中学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比较差异、思考原因。如,笔者给出本地即广州某学校与乌鲁木齐某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发现乌鲁木齐学校的上学和放学时间都比广州学校要晚两个小时。这个现象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有出国经历的学生讲讲自己倒时差的经历。不少学生知道这两个例子都反应了时差现象,但不知道时差是怎么产生的,也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时间。教师正好借机讲授时差的产生原因和时间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的状态时,教师再正式讲解,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

如果一节课全部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教学方法未免单乏味,课堂缺乏节奏和变化,学生也容易失去兴趣,会导致注意力分散,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还需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中学生对表演、辩论、游戏等活动普遍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可以结合书本知识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景。

案例:在初中地理《自然灾害》课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在士四霎中自救,可以假设此时突然发生翅攘,让几名学生扮演受灾群众、救援人员,表演清境剧,演示在教室突然遇YO四霎时应该怎么办。表演完毕让其它学生对他们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哪些做法正确、哪些做法错误、应该怎么做才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升华。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切实增了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的实践清境

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容易与实际脱节,使原本生动形象的知识变得疏远陌生。长期把学生关在教室中接受教育,可能培养出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必须开拓教学空间,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近社会。

案例:学习完区域地理以后,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上网查阅资料、规划旅行线路、列出需要准备的物品清单、预设旅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在小组内或全班分享,阐释理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曾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中可用于地理教学的资源很多,从各地独特的自然现象、风土民情,到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时事热点,可以找到的素材数不胜数。地理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身边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积累有用的素材,定期分类整理,到需要的时候就可信手拈来,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带着一双明亮的“地理眼”审视生活中的现象,才能认清纷繁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和内涵。

(二)注意理论提炼升华

理论源于实际,同时也是实践的升华,感性的材料最终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形成科学。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就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了感觉和思维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原本零乱的生活经验,通过问题引导、思维碰撞上升为抽象的理论,防止一般化的观察。在创设和实施生活情境时要时刻牢记教学目标, 切围绕教学目标,避免重现象轻本质。

四、结束语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地理课堂教学要“知地明理”,侧重于引领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用知识原理阐释地理事实,使“单纯从书本中学习”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强光峰.让教学更生活——体验运用让学生内化知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_

猜你喜欢

现象生活化创设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