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探讨
2020-09-23纪红红
纪红红
【摘 要】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早就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启蒙之门,而诵读国学经典教学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用诵读的方式建立国学经典的意识,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让孩子们见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收获最基本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探讨
作为教师教学中十分珍贵的教育资源,国学经典是由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形成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小学教育中大力推广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这在他们的小学时期是尤为重要的,对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奠基作用。学习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诵读国学经典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多样的范读,燃起学生的兴趣
所谓范读,就是教师先进行阅读。国学经典大多是文言词汇,这跟我们现在的语言有很大不同,白话文本来就不易把握情感,所以学生自己诵读国学经典是很难的,教师应先进行示范,用适当的语速、恰当的情感和良好的教态,给学生做好引导。如果让学生上来就天马行空,容易造成教学目标偏离。教师的引导能够使我们更加准确地领会文章的主旨,掌握经典的情感与表达的意境。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师进行范读后,还要让学生尝试独自朗诵,然后相互点评交流,正确把握国学经典的情感。
比如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一课时,教师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同时可以让学生低声跟读,并标注教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学着朗诵,体会情感,再挑选几个学生朗诵并评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起主体作用,教师应体现学生观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大家都参与其中,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激情。
二、有趣的故事,充实展示的方法
国学经典的引入,方法很重要,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就得让学生主动爱学,而不是强制让他学,这是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把学生的思绪引入经典。讲完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又或者通过提问,设置悬念,营造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这种方式目的性很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丰富诵读的展示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可以更有感情地诵读。
例如教师在讲述《悯农》时,可以提问学生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或者剩饭时,都采取了什么行为。面对学生不一样的回答,教师不要直接反驳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个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又或者这样讲述:“你们现在坐在这个教室里,一起跟老师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但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本应读书的年龄,却早早辍学,在田间耕地、种庄稼,骄阳炙烤着大地,他的汗水一颗颗滴在地上。有一次,他回到家,没来得及歇一会儿,就去书房写下千古流传的《悯农》。下面,让我们来体会他的情感,走进他的世界里。”故事的引入,悬念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也能让学生带着更好的感觉去朗诵,丰富了朗读的展示方式。
三、多彩的活动,提升诵读的质量
国学经典中有的篇目过于久远,学生可能对其很难理解,所以并不感兴趣,这时,教师要把传统的文体简单化,提高学生诵读的体验;或者编写课本剧,让学生出演,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或者举办“国学经典诵读会”,让学生自己制作喜欢的国学经典篇目的读书卡片、黑板报等。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教师让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分别读旁白,包括人物说话前的提示语(人物名字);括号里的内容;开头的内容,同时还要当导演,最后还要作为专职评论员。一人读公仪休,一人读子明,一人读管家。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体验品质。
含有国学经典的语文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内容应把国学经典作为重要内容。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经典,可以激起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小学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好的记忆力能够让孩子们在背诵国学经典时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现在的举止谈吐,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古诗文经典应该被我们传颂,把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接受经典文化的精髓,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持久的国学经典的学习,拓宽孩子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丁红来.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0(01):126.
[2]张海燕.儿童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设置、编排与实施[J].教书育人,2019(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