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以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教学为例

2020-09-23

英语教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安妮语篇课程标准

邓 卉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促进语言、文化、思维融合发展(教育部 2018)。无独有偶,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改良版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的六个层次与《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处。2001年,布鲁姆的学生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Anderson&Krathwohl)对布鲁姆思辨能力类级模型进行了完善和升级,形成了改良版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改良版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明确提出“创造能力”,并将其作为思辨的最高层级。由此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外,还要进行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高阶思维训练。但是,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与英语学习活动观所指引不相符的做法。

(一)教学理念陈旧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面面俱到,生怕讲少了,总是按部就班地讲解单词、语法、句型、课文。课堂教学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时间思考、讨论、分析,导致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效果甚微。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有的教师还囿于教材本身,忽略了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王素珍 2019)。

(三)教学模式单一

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注重浅层次的机械记忆、模仿、操练,忽视了在运用基础上的创新;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活动居多,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开展得较少;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太强,学生缺少推理和想象的空间,在推理判断、批判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郭洪洁、宋维华 2019)。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 2018)。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路径包括三个层次的活动,即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每个层次的活动都要基于语篇、基于内容、基于主题的提炼和理解,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内容、离不开文化、离不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第一个层次是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第二个层次是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这个层次的活动是以往很多课堂教学所忽略的。第三个层次是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这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之间是有内在逻辑,层层递进的,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对《课程标准》中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描述与阐释,形象、直观地看出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见下表),特别是层层递进、呈现上升的关系。由此可见,创造力被视为思维能力的最高表现,也可以被视为建立在思维能力之上的最高级别的认知能力。孙有中认为,“可迁移能力”是最重要的思辨能力,应该成为全部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

英语学习活动观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学习活动观关注活动的整合和活动之间的关联,强调为主题意义的探究而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探究意义,且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内化运用、分析比较、赏析评价,最后形成迁移创新能力。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 为例,说明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展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基于语篇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知,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Anne’s Best Friend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Anne)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阁楼中,并把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通过写日记表达自己孤独和郁闷的心情。在日记中,她描述了自己对外面世界和大自然的渴望,以及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不能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等痛苦。教师通过开展几个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理解:

(1)活动一:创设情境,激活已知。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ould be your friend?

Suppose you were in a hiding place,what would be your friend?

(2)活动二:预测(见图 1)。

图1

(3)活动三:了解背景知识(见图2)。

图2

Anne Frank is a young Jewish girl of about 15 years old and the author of the diary.She died at the age of 15.But her spirit lives on to this day through the diary,in which she recorded her experiences.She was Jewish teenager who was forced to go into hiding to avoid being discovered by the Nazis.She and her family,along with four others,spent 25 months in the small“attic”(阁楼)above her father’s office in Amsterdam.They were finally found by the Nazis and forced to go to the concentration camps.In March 1945,nine months after she was arrested and shortly before the camp was liberated,Anne Frank died.

(4)活动四:获取信息,概括大意。

Skim for main idea(WH-questions)

Skim the first par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②Who were mentioned?

③What did they do?

④Why did Anne mak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5)活动五:理解细节。

a.Scan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Join the correct parts of the sentences.(Ex.1,P3,见图 3):

图3

b.Careful 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

Read the diary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Ex.2,P3)

First find out the supporting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Discuss the understanding of each sentence with your partner and work out the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深入语篇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指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推理、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第一层次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学生能从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安妮所面临的困境,理解了安妮当时的心境和为什么将日记视为自己的朋友,从而深刻地领悟安妮日记的内涵。接着,顺理成章地进行第二层次的学习活动,考查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和推理的能力,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设计描述和阐释角色心理变化的学习活动,如:

Sum up the change of Anne’s feeling towards nature.

How many stages?How did she feel?

Before hiding:Never felt spellbound

When hiding:Felt crazy

Later:Eager to experience nature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超越语篇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分析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以下几个活动设计体现了迁移创新:

1.超越语篇,进行推理与评价

Read beyond the lines.

(2)Can you sum up Anne’s character according to the diary?

A possible version:

From the details in Para.2,we can see that she felt lonely and frightened.“dirty”“dusty”and“It’s no pleasure looking...”in Para.3 reveal that she was fed up with the life of hiding and she longed for nature and freedom.

2.主题意义探讨

(1)外延。

在社会背景下探讨安妮日记的意义,延伸Anne’s best friend 的含义;

(2)内涵。

对于东海天然气而言,通过上式计算得出Δη=10.74%,即:传统燃气锅炉每燃烧1Nm3天然气产生的水蒸气带走的汽化潜热占燃气低热值Qdr的10.74%,这意味着在传统锅炉中,有很大的热损失是由于水蒸气中所含有的汽化潜热造成的[13-15]。同时,该比例可用来表示若将该部分汽化潜热利用,可以使锅炉效率提高的百分比。

学生通过日记,与同龄人安妮建立起共情,发现真善美;迁移知识,进行今昔对比,从而学会珍惜现在。

(3)进一步讨论。

①What can we learn from Anne’s best friend?

②Compared with Anne,do you think you are luckier than her?Why?Do you want to be Anne’s friend?

Conclusion:Anne’s best friend

●Anne’s best friend helped Anne know herself better by allowing her to express her feelings freely.

● Her best friend has kept Anne’s spirit and inspired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s.

●Her best friend has become an everlasting symbol of struggle for freedom.

3.整体输出

A letter to Anne:

The year 2019 is the 90thbirthday of Anne Frank.To commemorate her,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her to express our feelings after reading her diary.

Suggested aspects:

(1)Who you are;

(2)What you think of her;

(3)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her and her diary.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学生在讨论中更能感受到安妮对自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渴望;通过反思自身的生存状态,会懂得珍惜生命、珍惜日常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深化了主题意义,加强了德育浸润,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创新。

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基于《课程标准》理论,检查教学活动是否深入。教师应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知;围绕主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依托语篇,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为解决问题作好语言、知识、策略和思维的铺垫,使学生在形成新认知结构和深层理解的基础上,欣赏语言、修辞,在新的语境中,整合语言,基于新认知结构,综合运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实现迁移创新。

猜你喜欢

安妮语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好久不见的自己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