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中生命意义缺失的反思
2020-09-22赵环春王仲杰柳毛毛
赵环春 王仲杰 柳毛毛
摘 要:加强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共识,在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行进路程中,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平台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健康;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是为提升完整生命服务的,从生命角度去理解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也是为提升师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服务的,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在这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命意义缺失现象。
一、 自然生命层面的缺失
(一)体质健康教育薄弱、体质测试指标有待拓宽
经过对学生体质与健康情况的数次调研,测试结果呈现的特点是:形态发育的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和饮食营养状况都有所提升,而体能测试的指标确是呈现连年持续下降的趋势。迫于初中体育中考的功利现实,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级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但是在初中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却呈现出体质健康指标明显下降态势。
(二)运动安全知识欠缺、运动损伤处理能力不够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基本都会强调安全问题,准备活动这个环节是不会被忽视的,但究竟为什么要做,甚至以某个具体项目学习为主的课前应选择哪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应该注意哪些安全还是缺少思考的。再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很多运动事故,如果当事体育教师和学生多一些运动损伤的处理的能力和相关知识,很多事故就可能会减少、甚至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三)卫生、营养等相关知识传授过少
在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中关于营养、卫生、保健以及运动损伤等知识占有很大篇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来讲授这部分内容,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这部分知识也几乎不去关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调研和测试的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肥胖、豆芽菜”型等特征学生的测试结果,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运动过少;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对营养、卫生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 精神生命层面的缺失
(一)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
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具体体现就是对某些体育教学内容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积极性。尤其在初中阶段,更多地把焦点都投入在体育中考项目上,机械强化体育中考项目,带有很强的升学功利性。另外,学生对上体育课没有兴趣,主要是对比较刻板的体育教学模式或某些枯燥项目反感。
(二)主体性过度放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作为中心,教师对教学的全盘统领,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新课程改革之后的体育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我们卻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教师的主导性和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的肆意放大,不仅使教师的主导性和主体地位难以适从,而且也是对学生主权的隐形扼杀,是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曲解。
(三)曲解“自由”
体质健康教学中的自由是指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自由,学生有权利对教师所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设想。在实践中对这种自由的理解却往往出现了曲解,体育教师让学生“自由”活动,“一个口哨,几个皮球”“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这样或许能让学生获得体育课堂上这一短暂时刻的欢娱,体育教师也在这一时间段获得了片刻自由和轻松,体育教师的自身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教师职业的尊严又何在呢?这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
(四)创造性缺乏
尽管新课改后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更习惯于沿用老教师的师承教法,教学方法单一,固定的热身模式、讲解、示范多年不变,延用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老师巡回纠错这一固定的流程。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研员也在灌输着陈旧的指导模式,教学中缺少创造性。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示范也成了一种定式。
(五)“挫折”教育的遗漏
在体质健康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能力比较弱,学习动作慢、动作完成的不规范被同学嘲笑,体育测评分数不理想或在比赛中失利等,这些都会挫伤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如何帮助学生调适自己的心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没有受到重视,都没有予以很好的处理。
(六)意志品质教育重视不够
在“快乐”“自由”的教学思想下,体育教学中运动强度不够,运动负荷过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鲜有机会。在“安全第一”的主导下,体育课上杠上、垫上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以及标枪、铁饼、铅球操作时候出现意外可能性大的项目等基本不去触碰。
三、 社会生命关怀的缺失
(一)社会交往能力的羸弱
教师偏重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没有予以关注,师生在体育教学中除了以“体育”为中心进行交流外,其他方面沟通很少。很多活动都是群体性的,尤其是学生喜欢的球类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运动技术与技能,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组织能力弱、协作意识淡薄
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一方面在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另外也要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自备器材、设计小的活动方案、组织教学竞赛、担任教练员、裁判员等工作,传统体质健康教学更多将关注点聚焦在“体育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测试达标”上,另一个就是“体育中考”这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初中阶段师生更多的心思放在了体育中考项目的学习上。而对于学生协作和组织在实际教学中也很少去培养这方面的意识。
(三)缺乏服务意识
体质健康课堂上,拿取器械、教学场景的设置、器械收集、归还等环节都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很好的契机。但现实的体育课前基本没有学生(体育委员和班长或体育骨干)会主动去问体育老师需要什么器材。老师一声“下课、同学们再见!”,学生们一哄而散,真的再见了。即便有的老师“提醒”,学生也是很不情愿的整理、归还器材。服务意识基本是没有的,学生服务于别人的意识是比较差的。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服务能力的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对当代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中生命意义缺失现象的粗浅分析,我们要充分认识体质健康教育对完善学生生命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探寻人体健康的科学规律时,要以生命完善、发展为己任,作为现在、未来生命化体质健康教育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杨芬.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反思[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236-237.
作者简介:
赵环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王仲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北中学;
柳毛毛,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