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0-09-22阮伟

读天下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 要:初中时期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且对古诗的学习不再流于兴趣启蒙的阶段,可以说初中时期是学生真正接受系统性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起点。传统文化教育要追溯过去展望未来,对个人成长十分必要。文章在肯定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当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探讨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引言

传统文化教育是每位中华儿女追本溯源的寻根教育,只有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才能在当下自发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未来中以史为鉴。中学阶段作为学生对古诗文全面学习的初体验时期,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从兴趣启蒙模式转换到学习探究模式上来;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应用传统文化。

二、 当下古诗文教学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过于强调兴趣导向,对知识的概念引入不够深入

在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尤其以七年级为典型,一部分教师考虑到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阶段加上刚开始文言文的学习,因此,在古诗文的学习上仍然要持续以培养兴趣为主。实际上,不能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有问题,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最优方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都有提升,要把握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先引导孩子学好古诗文,再让孩子在学好的基础上对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合适的机会中展现学到的传统文化,这才是这一阶段目前来说更好的学习路径。

(二)教师高密度知识输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巨大

一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这一阶段应该更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摄入,但是任何事物都过犹不及。教师在课堂上高密度地输出,非常有可能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程度不高甚至产生畏难心理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典型情况就是教师在课上板书记了一黑板,学生课堂上奋笔疾书地抄板书,但是知识只是从黑板流向笔记,并没有进入到学生的脑子里。这样过于形式主义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看起来很努力很辛苦,但是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知识摄入这一阶段做不好,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就是空谈。

(三)囿于传统文化内容输入,学生输出能力不强

在教师平衡好了兴趣和知识的教学比重,学生也接收到了古诗文的知识点并认同其中传统文化的魅力的情况下,需要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地输出找好突破口。学习的目的直白些说就是为了能够应用,学生只学习不应用,一方面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没有灵魂,不能深扎在学生的头脑中;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只有在受教育者切实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散发其无穷的魅力。

三、 未来古诗文教学应当引入的方式方法

(一)引入问题学习法,协助学生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古诗文学习结合传统文化的第一步是要学好古诗文。因此,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学习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意识。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陋室铭》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把课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问题。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对文言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明确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对文章提一些问题。提问题的内容不限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怀?这样的情怀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后我们应该怎么应用等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分组的方式,先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部分问题,在通过重难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在课堂结束前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在课后,要求学生自主整理课前和课中的问题和答案,并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加以反馈。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和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從而完成对传统文化引申的知识奠基。

(二)利用新媒体,让课程“活”起来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仅仅盯着课本是没有办法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更好的结合的。因此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利用新媒体,通过图画、音频、影像等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从课本发散,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而达到将古诗文学习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钱塘湖的音像资料,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和美丽,在课文讲解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AR技术,让学生虚拟游钱塘湖,甚至可以模拟诗人在当时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进一步升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已经完成好的输入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化输出。学习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是最终学习的目的要聚焦到学以致用上来。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并外用所需到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香菱学诗》一课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作诗会。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换上传统服饰,每个学生把自己代入到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去,假设自己个个都为才子佳人。在这样的场景假设下,学生通过总结课文中香菱学诗的经验,来依次作诗、品诗、评诗。达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古诗文学习共同实践的目的。现在的生活离课本上美好的古诗词作者所处的年代太远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梦回古时,给孩子机会去从运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美,也不失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可实践的学习方式。

四、 结束语

传统文化教育与古诗文学习的结合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也实在是凝结了很多学者和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努力。但是客观来说,二者的融合在当下阶段仍有进步的空间,要想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感受并接收传统文化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多方的齐头并进才会促使这一教学趋势向着更好的方向一直前进。

参考文献:

[1]童雪意.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课外语文,2019(36):9.

[2]谢巧玲.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神州,2019(15):205.

[3]罗红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3):1.

[4]谢扬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8):90.

作者简介:

阮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红庙子镇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