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融入课堂
2020-09-22谢婷婷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服务生活,教学贴近生活,正在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共识。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科学知识是对科学现象的高度概括,科学现象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我尝试将科学贴近生活,将生活融入课堂,组织生活活动。在文章中,将就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教学;教学策略
科学是一门较为奇妙的学科,能将学生们带入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中,使学生们通过体验生活,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探索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们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今后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立足科学学科的特点,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并将科学资源融入课堂中,使学生们切实地获得体验生活的机会,同时实现有效发展。一般情况下,我这样实现小学科学生活教学?
一、 做好生活化导入
导入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做好课堂导入,不仅可以驱动学生们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打好课堂教学基础。生活是科学的来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多的科学现象。小学生,尽管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但是却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生活经验,建立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知。因此,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我立足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新知教学要点,走进生活,挖掘生活内容,将熟悉的生活现象展现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建构生活与科学的联系,迁移生活经验探寻新知。
以“阳关下的影子”为例,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学生们早已感知到在阳光的照耀下会产生影子。但是,没有对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进行探究。因此,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我直接将学生们带到操场上,引导学生们站在阳光下,探寻阳光下的影子有何变化。如此导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们把握了新知学习方向。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开辟了新的场所,便于增强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鼓励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创设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特殊的场景,使学生们受到良好教学环境的熏陶,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是需要丰富的情境资源的。生活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情境资源,而且,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探寻到多种多样的科学现象。因此,我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生活资源为学生们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将学生们带入到生活中,使学生们运用生活经验,探寻科学知识,实现有效学习。
以“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为例,生活中不乏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接触到物体在水中沉浮此现象。而且,马铃薯是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食物。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各自带来大小不同的马铃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们应用所带来的马铃薯,进行实验操作。如此利用生活资源,轻松地创设了生活情境。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地将马铃薯放到水中,观察现象,获取马铃薯在水中沉浮的結果。如此教学,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还使学生们通过动手、动脑,建立了科学知识的认知,便于增强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动手能力,为提升科学实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设计、布置课后作业,不仅可以驱动学生们自主地回归新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建立知识结构,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意识,为今后自主地在生活中体验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一点,作业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并不是说,在每节课教学之后,教师都要为学生们设计书面作业,否则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新知教学之后,会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具有应用性。针对有应用性的知识,设计实践活动,驱动学生们走进生活,应用所学。
以“时间的测量”该单元为例,在学习了“时间的流逝”“太阳钟表”“用水测量时间”等内容之后,学生们早已掌握了测量时间的方法。对此,在课后,立足教材内容,我将“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作为作业,引导学生们运用所学,利用生活物品,动手操作。在新知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操作情况,我给予点拨和指导。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继续探寻科学现象,便于提升科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握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生活的辅助下,获取科学知识,锻炼探究能力,从而提升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小甫.基于生活经验 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60.
[2]马慧,姜飞月.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2018(2):138-140.
作者简介:
谢婷婷,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