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09-22袁芙蓉
摘 要:何谓“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一种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其他用人单位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共享,以培养满足幼儿园、早教机构发展需求的专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力争“园校企”无缝对接,达到“园校企”的深度融合,打造“园校企”直通车,共同培养出优秀幼儿教师。文章围绕“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政策与理论依据、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
何谓“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一种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其他用人单位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共享,以培养满足幼儿园、早教机构发展需求的专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力争“园校企”无缝对接,达到“园校企”的深度融合,打造“园校企”直通车,共同培养出优秀幼儿教师。园校企融合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实践,注重学校与幼儿园资源、早教机构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一、 “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政策与理论依据
(一)政策依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文件中要求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2018年10月,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人社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又进一步为学徒制助力扬帆。
(二)理论依据
教育与企业的“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相关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研究,文章对此进行简要概述。以用人单位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教學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韩国的“产学结合制”、日本的“企业访问制”;以劳动与教学结合的美国的“契约合作制”、英国“工学交替制”。以学校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体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及高职师范类学前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观念,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需联系本国实际。
二、 “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现状
成都天府新区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该专业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已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业。本专业立足于服务当地、面向区域内外,已为天府新区、成都各区培养了几千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每个人进步明显,成长得很快,受到行业欢迎。现设立有学前教育对口升学本科班、对口单招班、技能班等三个方向,现有在校学生700人左右。以“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为抓手,践行现代学徒制,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建设,服务新区发展。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等“四好教师”的标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秉承“精致精彩,童心童趣”的专业理念,秉承爱心、童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五心”专业口号,秉承会说、会写、会弹、会唱、会舞、会画、会制、会编、会保、会教等“十会”为育人目标。已成为学校第一品牌专业,在成都市同类学校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成熟,课程体系改革深入扎实,已形成了一定特色。历年来我专业都是比赛获奖最多的专业,学生可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如:班级主题晚会、毕业双选会、社区巡回演出、专业部技能大赛、幼儿操比赛、幼儿故事比赛、成都市技能大赛、市区级文体比赛、四川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例如,近几年参加成都市中职学校抽考,均名列前茅。其中近几年抽考、保育员综合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成都市中小学艺术节等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三、 “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存在问题
首先,幼儿园、早教机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对口企业,在多数中职学校的“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中存在合作时间不充足,合作内容空洞,合作制度缺失、形式比较单一、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并未形成真正的园校企合作,并且学校、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对园校企合作都存在认识误区。就中职学校层面而言,不少学校把校企合作视作完成任务之计,流于形式,简单地把所合作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暂时补充,偶尔聘请幼儿园、早教机构现任教师到校上课或者开展讲座,或组织学生到合作幼儿园、早教机构参观见实习活动。他们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看成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就幼儿园、早教机构而言,大多数幼儿园、早教机构把中职学校视作幼师制造工厂和招聘场所,偶尔来校开个人才招聘会或选聘几名教师。他们甚至认为校企合作是额外负担。就政府层面而言,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自己的事情,不便多管,不愿多管,没必要也不能进行调控。因此只是在舆论上予以肯定支持,没有在政策上予以强有力支持。
其次,“园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企业人才与学校人才不能双向流动,学校想从优质幼儿园、早教机构引进高素质高有经验的教职人员非常困难,按现行事业单位管理规定,不能解决从企业引进人才的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二是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障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不同,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就非常困难,共建教学、培训、实训、研发基地也受到极大制约。即便公立幼儿园支持也受到政策限制。
参考文献:
[1]张海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对外经贸,2015(10).
[2]王剑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于岩.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J].学期教育,2013(7-8).
作者简介:
袁芙蓉,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天府新区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