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研讨
2020-09-22黄雅惠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内容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抽象性,这就要求在实施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求真探索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开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课堂模式。基于此,文章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在新课标背景下,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与具体策略,希望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新课标标准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教育也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对小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堂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及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大环境下,实现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學多媒体教学的策略与价值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课堂气氛渲染能力,它可以根据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出有声、有色、有画面、有动作的课堂教学情景。有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学生边看边学,打破孩子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现在很多教育机构都在倡导让孩子“边玩边学”,“玩”跟“学习”并不矛盾,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反而在玩中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数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以认识为主的学习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资源,例如动画片、短视频等,经典的像树上几只鸟的问题就有对应的动画片,动画片中一花一树都有颜色、有色彩,风不仅可以听到还能被看到,为了丰富短片的内容,还可以加入人物和旁白,在一个有故事的情景中去引出数学问题,“飞走了几只还有几只?”“来了几只树上有几只?”像这样的问题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动画片不管是从色彩还是声音上都能给小朋友们美好的感官感受。动画片还有很强的代入感,很多动画制片公司就是抓住这一点,面对小年龄层段的学生出了很多科普类和知识类的动画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这些动画短片,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景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嵌入知识、学习知识、利用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的目的,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者动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用到的多媒体设备是一套完整的播放显示设备,最为先进的设备已经代替了之前的电脑+投影仪+白板+音箱,现在最为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设备包括了智能一体机,音箱,扬声器。智能一体机就像一个放大版的ipad,集显示功能、制作功能、搜索功能于一身,还可以结合移动写字板使用,例如现在被广泛运用的希沃白板,不用粉笔、不用鼠标,一支触屏笔或者手指就可以完成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智能一体机的制作功能,在演示操作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一课中,进入到一体机的制作页面,选择图形,教师可以事先把各种形状的图形拼接成各种形态的东西,如由三角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小木屋(图1)和小动物(图2),再如由圆、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小鸟(图三),诸如此类的图形。在正式授课中通过移动图形将拼接好的图形分离开,并引导学生去记住这些图形,反过来,也可以学生自己去选择图形进行拼接,充分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又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实施可视化、具体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中一些内容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具有抽象性,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数学教师往往通过物化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来,以方便学生理解。就如《长度单位》一课,1cm到底有多长,教师通常用到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利用刻度尺自己动手测量。在进行长度单位的运算中,10个1cm就1dm,学生通过简单地累加也可以很快地掌握,对长度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图形的空间变换上,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特别是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立体图形。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图形与变换》一课中,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360°就可以得到一个锥体,如果只用数学道具来演示,学生还是难以想象。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网络中寻找动画视频资源,动画视频可以通过不同的倍速将整个旋转过程演示出来,实现抽象过程的可视化。另外,动画视频有音效,恰当的音乐配合上动画,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刺激大脑,对于图形变换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智能屏上进行图形的平移,在演示过程中注意对平移的条件解释。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不仅能够让数学课堂变得声情并茂,增强课堂趣味性,还丰富了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方式。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各项功能,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都有着现实价值。多媒体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途径这一点不可否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训模式,从而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福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4).
[2]鲍飞.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读写算,2018(12):1.
[3]谢院.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读写算,2019(25).
[4]佚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策略[C]∥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19.
作者简介:
黄雅惠,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围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