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优化

2020-09-22王国梅

财会学习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

王国梅

摘要: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优化、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但是从实践来看,因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而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案件屡见不鲜,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咖啡财务造假事件。鉴于此,本文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因素以及其进行内部控制优化的重要性,探讨和分析上市公司在具体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其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途径,意在为上市公司改善其内部控制有效性,防范运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上市公司;问题;优化

引言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治理环境完善、强化风险防控以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务中部分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那么在内部控制实践中,上市公司该如何优化、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呢?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概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在公司内部结合制衡性原则对经济活动制定一系列的具有监督作用的管控制度、流程和办法,为公司的资产安全、运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保障。按照COSO报告以及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容,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是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

二、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及优化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由于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股权结构复杂、规模大、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其更依赖于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强化管控,防范运营管理风险,因此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及优化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从管理实践来看,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公司的股权结构,即股权结构中的国有控制、高管持股比例能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反而容易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上市公司决策权分配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决策权分配过于集中则容易造成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监督作用弱化,从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三是内部监督力度大,能够促使内部控制机制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完善,进而提升控制有效性;四是上市公司的规模、成长性以及财务状况等特征因素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优化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优化,主要是因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发挥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有机统一上市公司各部门和成员单位及其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充分发挥公司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能够贯穿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而确保了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为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提供了合理保障;三是能够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大幅降低了风险对公司稳定运营的破坏性。

三、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

结合上文分析,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较多,并且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运营管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当前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难达预期,因此出现了某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以及财务造假等案件。在此结合内部控制要素对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内部控制环境是上市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因而控制环境是否健全则直接影响内控的作用发挥。当前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合理,股权一般存在相对集中的现状,这一现状的存在虽然对于公司管理具有一定的集中优势,但同时也过于强化了大股东的决策权,弱化了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内部监督、牵制作用;二是虽然公司按照财经法规、证监会等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从实务来看多数公司的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显然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制度的执行以及考核并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内部控制实施的环境阻力。

(二)风险评估要素方面

风险评估要素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上市公司当前在风险评估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是具有风险防控的意识,但是却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来对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事前防控,多以事后应对为主;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风险的衡量没有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于风险的识别没有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基本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主观预测、判断为主,难以对经济活动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精准识别,从而对后期风险应对产生不利影响。

(三)具体控制活动方面

具体控制活动涉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对象及流程等内容。当前上市公司在具体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筹资决策中没有充分运用最優资本结构理论来控制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的规模,并且对于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结构没有进行平衡控制,存在短期负债比例过高等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使用成本偏高,偿债能力和流动性存在潜在风险;二是在固定资产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即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定时盘点清查、财务部门的资产信息与资产使用部门的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固定资产存在一定的流失风险;三是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落实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存货和应收账款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问题,易产生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能够合理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引起的各种利益博弈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当前上市公司也比较重视信息与沟通机制的构建,但是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与沟通的效率有待改善,信息孤岛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存在,公司管理层与各部门以及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二是信息与沟通方式方法有待改善,对所适用的信息传递系统不能随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合理调整,适应性不足。

(五)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发现和修正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执行环节合规合法及有效无缺陷的关键。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普遍存在被弱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内部审计的实质独立性不足,造成其在审计内容、审计深度和发现问题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针对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发表客观公正的独立意见;二是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具有内部监督职能的部门和人员在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瑕疵,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予以充分关注,弱化了内部监督职能。

四、上市公司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途径

结合上文从内部控制要素视角对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从以下角度采取对策来优化内部控制:

一是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对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优化,要特别关注股权集中度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决策权问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等方式对股权结构进行适度分散,强化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牵制和监督能力,从而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管理层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在管理过程中要从制度制定完善、带头执行等角度来突出内部控制的管控作用,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较强的推动作用。

二是对上市公司的风险防控进行优化。上市公司应当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全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公司管理活动各环节制定必要的风险识别流程来有效识别风险,在经济活动各环节制定风险预判制度,来有效规避风险的不可预期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要在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中植入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对风险的过程化防控,降低风险识别与衡量的主观性因素,提升风险防控效果。

三是对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优化完善。结合上文对上市公司具体内部控制活动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上市公司从以下途径采取对策进行优化:首先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要充分运用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对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进行统筹规划,并且在负债筹资规模确定之后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预期控制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结构比,以有效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缓解偿债压力和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其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体系的方式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落实有制度可循,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智能化信息平台的方式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监督以及清查盘点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账实、账账不符以及闲置、毁损等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最后,建立专业化的采购公司或部门来收集采购信息,利用经济订货批量的决策方式来合理降低存货,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针对应收账款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回款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来加快资金回笼,减少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流动性。

四是建立高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上市公司应当依托当前的信息共享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在公司内部建立信息与沟通平台,并将其与业务、财务等信息系统进行端口衔接,实现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在平台内的智能化推送與传递,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与沟通的效率,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博弈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优化信息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并可以及时根据系统的应用反馈结果进行适时调整,改善信息与沟通的质量。

五是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要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一方面要通过内外部审计人员结合的合作审计以及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委派等方式来提升内部审计的实质独立性,为其客观公正地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创造优良的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建立对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绩效考核机制来强化监事会、独立董事的履职尽责能力,增强内部监督职能的发挥,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被有效执行。

结语

本文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结合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以及优化其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五要素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优化途径,意在为上市公司改善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会学习,2019(12):254+256.

[2]刘丽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9(05):14–16.

[3]齐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关联分析——以ST博元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8:47.

[4]徐春莲.园林绿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7):46–47.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