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9-22巴合提努尔·札开西
摘 要:文章基于群文阅读理论,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特征,粗谈如何实现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记叙文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具体阶段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而伴随着丰富多元的教材内容,语文教师也应该对当前的阅读教学进行一定思考,究竟如何才能够在保证学生阅读量不下降的同时,增强其阅读兴趣,掌握相关的阅读技能。
一、 求同存异
(一)基于共同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征十分明显,从具有启示意义的单元主题设计到单元内部的文本组成,都十分便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也正是因为同一个单元内文本的主题思想都十分相近,所以教师大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顺势展开群文阅读,在类比中分析、在类比中迁移,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到不同的文本内容和写作技巧,而且对于主题思想更加深化。例如,《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和《最后一头战象》这三篇文本,很明显这三篇文本的主题都是动物,那么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题就可以设计为“动物”,来让学生看一看不同作者笔下所描写出的不同动物,它们其实也都具有与人一样的情感、智慧,从物种的多样来感受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的未知。
(二)基于文本体裁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体裁十分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基于戏剧剧本进行改编的文本体裁,它既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也能够理解为记叙文。如《半截蜡烛》这篇文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尽可能地保留了戏剧舞台中的原汁原味,将对人物的细腻描写进行了极致的发挥,仔细品味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戏剧式的元素,如对话、旁白、人物动作等等。教师对于此类文本也更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描写上,选择一些具有同样特征或不同特色的文本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意识和能力。
(三)基于描写方法
虽然文本体裁相同,但写作手法却大不相同,这也正是文本创作的魅力和閱读的趣味所在。比如有的文章通过比拟来实现了借物喻人,有的文章则注重对人物心理等方面的细腻刻画,还有的文章暗含了多处留白和伏笔等等。这是文学百花齐放的体现,也是其吸引人的不同之处。例如,《梅花魂》《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几篇文本,虽然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但却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主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手法入手,来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的作者是如何实现借由物象表达思想情感的,透过群文比较阅读,来实现对手法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不同文本中思想主题的升华。
(四)基于描写对象
同一个主题会有着不同的内容,而不同的内容中却又往往是同一个主角。比如写父爱如山的文章,《落花生》《十六年前的回忆》《钓鱼的启示》等。写母爱伟大的《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等等。这种不同故事却表达同一主题的文本阅读过程应当是需要学生较多经历和体验的过程,需要他们去了解更多主题的表达方式,以及了解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自我情感的抒发的,这样才有益于学生日后的写作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全面。
二、 课堂实践分析与思考
(一)开门见山
群文阅读象征着一堂课中不仅仅会出现一篇文本,这也从侧面强调了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其中的一篇文本有着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确保实现有效的类比迁移,以及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过于有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开门见山,通过问题直插核心,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目标文本之间的共性。例如,对于《窃读记》《学会看病》《剥豆》这三篇文本,其共同特点就是文章中都出现了大量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直接找出不同文本中的心理描写段落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化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以及文本主题思想。
(二)合作探究
经由群文阅读实现对共同特征的明确之后,就需要对各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讨论,升华主题。例如,在《学会看病》和《剥豆》这两篇文本中会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其实这两篇文本均出自同一个作者,而再加上《窃读记》一文进行群文阅读,聚焦其中对于人物心理矛盾的细腻描写,可以发现这几篇文本的共同特点就是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如《学会看病》中的抒情部分其实是在表达作者的自责,而后文则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寻找解脱的。
综上,群文阅读是基于新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之下所衍生出的阅读教学模式,它一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常态,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具有方向性和思辨性。那么对此教师也更应该精选群文阅读主题,使每一次的阅读学习都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敏.基于群文阅读的经典名篇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15-116.
[2]柯毅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246.
[3]李学军.摭谈群文阅读的核心价值[J].甘肃教育,2017(11):49.
作者简介:
巴合提努尔·札开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新疆阿勒泰市北屯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