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2020-09-22汪又山
汪又山
摘要:基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目的,围绕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课题,做了简单的论述。首先,分析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其次,论述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强化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策略。从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的实践分析,设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管理工作方案和计划,落实到实际,采取全过程动态化监督控制的方式加以控制,并且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助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引言
从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实践分析,将绩效评估和预算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可以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践中,更加注重预算管理绩效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预算管理,促使管理效益增加,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高质量开展,助力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一、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实施意义
目前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系统内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借助绩效管理手段,可获得不错成效,具体如下:(1)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增强。根据绩效管理需求,设置预算目标与流程,使得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有助于精准发现预算管理问题,采取优化措施,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考核监督,有助于发现编制问题,把关预算编制的质量。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考核,促使预算管理有效性以及内容的科学性得到增强。(2)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通常来说,编制预算的人员并非执行人员,极易造成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甚至出现很大偏差,出现资金被挪用或者其他问题。究其原因,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使得上述问题得到有效处理,落实预算考核,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资金进行动态化考察,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进而保障预算执行到位。(3)提高资金利用率。从预算管理实际来说,资金利用与管理贯穿整个过程,对提高管理效益,提高资金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手段,对资金运用全过程实施监控,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编制预算环节,实施目标管理,减少无效预算;通过绩效管理,监控资金的流向,进而及时纠正绩效执行和绩效目标之间的偏差,保障资金高效利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
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与其相对应的财政支出同样保持增长。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编制方面采取总量控制目标,如果缺少明确目标,各单位以及部门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多运用基数+增长的方式,也就是依靠经验决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完全依照相關政策法规和上级批示,缺少对自身情况的分析,比如资金使用情况和部门绩效,使得编制的预算缺少预见性和自主性,财政部门和单位间资金分配格局固化,造成财政资金分配问题,不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1]。
(二)缺少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
若想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促使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除了涉及项目建立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部门发展计划外,还要包括项目建设的总预算以及投资情况等,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围绕全部支出进行评价[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要坚持项目预算编制优先的原则,在编制的项目预算内进行选择,选出项目支出,进而确定申报的绩效目标。从预算执行的角度来说,财务部门为主体,受到自身职能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绩效目标的细化,同时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使得绩效目标缺少可计量性[3]。
(三)预算信息的公开问题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获得的预算资金,主要来源为税收,社会公众纳税,将资金委托给政府部门管理,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完善,进而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基于此角度分析,落实预算管理,要注重预算编制以及使用环节的把控,确保社会监督的作用发挥,进而保障资金得到合理利用。目前来说,部门预算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公开,存在着信息公开不到位以及不合理问题。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使得第二方以及第三方绩效评价难以有效实施[4]。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优化策略
湘江新区结合新区的特性,依托财政综合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搭建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现结合其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的实践,进行如下分析:
(一)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
1.预算管理方法
实践中预算管理采取的方法:(1)同步申报2019年预算绩效目标表。为了能够从源头上增强预算绩效评价效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要求管委会各预算单位、平台公司根据《关于编制2019年度湖南湘江新区财政预算的通知》(湘新财发〔2018〕38号)要求,与2019年预算同步申报做到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对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不得申报预算资金。之前只要求新区平台公司针对项目支出申报绩效目标,今年要求管委会各预算单位和部门针对2019年批复的部门项目支出也申报绩效目标。(2)为贯彻落实中发〔2018〕3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绩效和责任意识,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2018年度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发布了《关于开展2019年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新财发〔2019〕11号),全面铺开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绩效自评工作,加强预算绩效自评环节的工作。各部门和单位已按要求上报绩效自评报告。2019年上半年对2018年度53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自评金额达69.27亿元。(3)增加绩效信息公开透明度。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绩效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等相关规定,将新区2018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以及绩效评价情况在管委会官网和长沙市财政预算公开专栏上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绩效评价
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方面,采取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的方式,实现对预算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控制,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高效落实到位,提高资金利用率。具体措施如下:
(1)采取全面绩效自评管理。严格按照现行的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强化人员的绩效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实践中结合上一年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相关规定以及要求,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围绕部门整体支出以及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自评,强化预算绩效自评。按照要求各部门以及单位上报了绩效自评报告,2019年上半年对2018年度53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自评金额达69.27亿元。
(2)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基于推动预算管理不断强化的目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按照上级部门提出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以及要求,同时发挥中介机构的力量,对各个预算单位以及平台公司,进行重点绩效评价,以实现绩效自评全面覆盖为前提,通过聘请中介机构的方式,负责对部门整体支出以及大部分重大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实现对绩效重点评价范围的有效扩大,促使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对于重点评价项目,主要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及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等规划目标来选定,涉及重大民生领域资金、重大发展产业项目、产业扶持资金、产业基金、扶贫资金等。2019年开展重点评价项目51个,评价金额达48.5亿元,重点评价资金比2018年增长86.54%。
(3)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一方面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力度,将管委会各机关单位部门和各委属公司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管委会年底绩效考核范畴,以考促改,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各预算单位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预算执行率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项目问题较多等评价结果为“中”及以下的项目,调减或取消来年预算,今年有14个评价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率低,结余70752万元财政资金,在安排2020年预算时对应调减项目部分预算;同时针对已完工或者取消项目的未使用沉淀资金,财政统一收回,统筹安排使用,盘活存量资金。针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预算管理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或者部门进行整改,确保资金合理利用。
(二)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强化策略
1.规范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完善项目库制度,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5]。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情况来说,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的问题,集中于资金来源。为了强化绩效管理,要明晰目标,执行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可以完成的事项,体现单位主要职能的项目支出。通常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项目库。项目库作为数据库系统,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支出与帮助,使其高质量完成申报、论证以及分析等各项工作,选择恰当的项目,作为部门预算项目。落实预算编制,严格按照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库提供的内容,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保障预算计划的合理性[6]。
2.明确绩效目标
利用绩效管理手段,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要设置绩效目标,为绩效评价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设定的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还要包含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最大程度上保证绩效目标的可量化性,为预算绩效评价的落实,提供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制定績效考评的计划和方案,落实到实践,全面掌握预算管理情况,给出精准的评估结果[7]。
3.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基于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落实的需求,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中,预算的编制,要结合前期调查和相关要求等,围绕项目特点进行分析,涉及很多部门和数据资料,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为预算编制工作的高效完成,能提供有力支持。账务核算方面,利用集中式账务系统,自动从支付系统生成相关凭证,收入数据过账至总账,实现自行记账。实现跨年度、跨单位、跨账套的账务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初始化时,自定义明细会计科目、会计模版,将需要电子表格转化为报表,自动取数。总账支撑向下可挖掘,向上可汇总。年初会计初始化时,按财政部支出功能科目分类排序,定设“预算支出明细表”报表模版,从预算数、执行数、未执行数、拨付单位四个维度统计,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支出情况。信息化系统可以快速集成各部门的数据信息,提高了前期工作的开展效率。在预算绩效考核方面,依托信息化技术,整理项目预算以及执行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信息的深度分析,对预算管理工作绩效,进行最为准确的评估,精准排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和完善的策略,进而优化预算管理[8]。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可以支持动态监控,通过动态采集各业务系统内的数据,以及财务核算数据、资产数据等,实现对预算的全过程监控。
4.推动信息公开
从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实践中,要积极推动信息公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构建完善的预算科目体系,对照项目财政支出的有关功能,科学合理设置预算科目以及预算内容,明确资金支出的具体方向,进行经济分类,将人力工资以及设备购置等费用,明确反映出来,增强信息公开度[9]。(2)加强绩效目标的设定和预算审查的结合,切实发挥监督的价值与作用。组织审计和财政等专业人员力量,辅助政府收入支出预算审查工作的高效开展,根据初审的具体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审查报告,确保公开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3)从法律角度,明确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内容及方式,规范预算公开的时间以及信息范围,掌握公开信息的详细程度,增强信息公开的效果[10]。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实践中,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落实绩效评价,促使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文中结合实践,总结了以下策略:明确绩效目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信息公开等。
参考文献
[1]乔晓峰.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J].财会学习,2020(09):124–125.
[2]李世霞.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20(08):98–99.
[3]王相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05):15–16.
[4]王娟.绩效评价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05):40–41.
[5]谭彬.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0,14(07):125–126.
[6]袁梦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0(06):120–121.
[7]黄慧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05):109–110.
[8]王向玲,封保功,谭振兴,等.民航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民航管理,2020(02):13–15.
[9]任会领.新形势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和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20(05):51–52.
[10]李欣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