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标准成本探析

2020-09-22鲁德林

财会学习 2020年26期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鲁德林

摘要: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有效的方法对成本进行控制,能够更好地促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投入以及产出比的优化,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运用标准成本法对生产成本进行把控,寻找标准成本法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模式,能够优化成本管理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的标准成本运用现状进行探讨,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的标准成本法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詞: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标准成本

引言

标准成本法是指在进行生产之前,对生产过程进行预估,设定好预定的生产成本标准,而后在实际的生产中,对实际成本成本进行计算,对于实际成本与设定的生产成本进行比对,通过分析以及核算得出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标准成本法的运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通常在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且需要精确生产的制造业企业中比较实用,或者是在生产种类一定,但是需要大批量进行生产的制造业企业中应用较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生产零件种类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且需要进行大批量生产,因此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运用标准成本法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标准成本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成本管理的作用

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具有一般制造业的特征,需要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也具备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因此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对关键控制点的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生产周期中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利润。运用标准成本法,能够对制造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明确,做好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对成本了解不够清晰而造成的生产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生产过程中资源的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原材料浪费等问题。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运用标准成本法,可以将成本标准分配到不同的成本管理中,实现分层管理工作,而且标准成本法的运用,以企业总战略目标作为指导,由于生产成本具有既定的标准,因此能够在生产流程中做好控制工作,在事后也能够对成本结果进行有效分析,避免标准模糊问题影响生产规划。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运用标准成本法,也能够对产生的成本偏差进行有效追踪,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寻求工艺突破,并且为企业的决策过程提供客观成本信息,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决策问题。这对企业后续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生产过程中的偏差能够实现差异化处理,提升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实现资源有效规划,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而且能够保证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以及生产需求实现动态平衡,避免原材料紧缺或者堆积的问题。

二、标准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应用中注意的关键点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用标准成本法,首先要保证整体标准成本的切实可靠,在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对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质量进行统一的规定,以保证实现成本与质量的统一结合,因此,对于标准成本的制定方面,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加强做好目标的提前制定,应当在以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生产环节中的成本参数进行调整,保证生产过程中制定的标准数值的有效性。其次运用标准成本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转变自身以往的传统财务管理角色,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从财务控制方面出发,做好标准成本的确定工作,而不能盲目为了扩大生产等目标而制定标,同时为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现场管理的监督人员应当做好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成本管理策划工作的实现。在监督过程中对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时记录,对于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与制定的标准不符的问题及时反馈,保证信息的畅通性,帮助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规划工作。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可以对单位使用量以及单价进行控制,进行成本的降低工作,因此对这些方面制定标准成本是应当从宏观方面进行把握,合理规划成本,而只有对实际的成本进行了解,才能够做好标准成本的制定工作,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进行具体了解、具体分析,避免标准成本制定工作脱离实际生产方向。运用标准成本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也应当注意到不同类别以及不同产品的成本控制的差异,如汽车涂料以及钢板,生产过程损耗较低,可以建立专门的废品损失表,对实际情况生产成本差异进行分析,而对于人工成本控制方面,因为工作人员的工资下调较为困难,但是为了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保证计划生产目标的实现,运用标准成本时,应当做好动态调整工作,对于生产中出现的成本偏差进行及时纠正,保证工人的合理分配。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制造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已经可变费用,可变费用随着产量的变化会进行调整,在实际生产中这部分可变费用额度数额较大,因此企业运用标准成本法应当对单位标准用量以及标准价格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建立专门的成本会议制度,通过专门的会议对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善活动进行追踪,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成本会议。对成本调整方面进行及时反映。

三、优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标准成本管理具体方法

(一)标准成本的建立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用标准成本法,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生产成本标准、执行标准成本等,对生产过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偏差,而对于出现成本偏差的地方,则应当进行及时纠正,了解可以降低成本的环节,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

在标准成本制定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可以通过参考同行业的数据建立标准成本基数,而后在生产阶段进行试运行,将试运行生产阶段的成本进行分析,参考以前批量生产过程当中的实际成本,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成本标准。此过程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也可以采取PDCA模式,通过其循环应用降低成本,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制定标准并对执行标准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解决,从而得出合理的标准值。在标准成本的建立中,汽车零件制造业也应当注意降低成本有可能带来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在标准的制定以及修改过程中,因此应当尊重客观事实,从长远角度进行标准成本的建立工作,避免过于大跃进式的成本降低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在标准成本的调整中,还要对在成本优化之后生产的产品做好抽样检查等工作,保证新的成本标准下,产品的质量能够符合要求,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产品研发成本方面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对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而研发方面的成本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整体经营中的主要投入成本之一。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竞争能力,做好自主品牌的培养工作,同时又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可以在设计阶段考虑汽车零部件的生命周期及将产品期望、汽车零部件质量还有生产进度计划等纳入研发过程当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同时又能够兼顾到实际的生产行为。

对于研发成本的标准制定方面,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技术创新工作,对当前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市场反馈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之后,进行科研成本的管理,此过程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方式,对于来自市场的反馈进行分析,以保证科研投入的最大性价比。在研发中,公司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在研发初期,有可能会出现研发成本标准不降反增等问题,因此应当对于研发过程做好总体的规划,保证研发工作能够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研发工作的作用,保证取得有效的成果。

(三)原材料成本控制方面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原材料购买方面也应当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首先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根据当前原材料消耗情况,明确原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制定好原材料的出库额度,同时对原材料的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针对原材料使用情况,应当建立专门的考核机制,对于原材料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避免出现不注重原材料使用效果等问题的出现。其次,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在明确原材料消费定额的基础上,做好采购成本的控制工作,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并建立健全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对上游商家进行等级评定工作,优先选取评级较高的商家进行原材料购买,提升采购效率,降低由于商家筛选时间过长或者购置失误等可能出现的成本损失,同时采取竞争性谈判以及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原材料购买,以最优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原材料购买效果,而且对于原材料购置情况,也应当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采购部门以及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不断拓展购买渠道,最终实现以最优组合进行原材料购买的形式。

(四)制造以及物流中的标准成本控制

制造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以及降低废品率,同时对固定费用以及可变费用等做好优先管理工作。比如降低废品率可以使得制造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减少返工返修的情况,使得劳动力成本减少,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避免成本损耗过多,而提高生产率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更多的产出,实现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的优化。在实际运用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对原材料使用标准进行规范,杜绝浪费原材料的现象,充分利用好边角料等材料,提高原材料的适用效率。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应当对生产线上的原材料使用标准以及价格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并在月末对实际生产销售成本与最初的月初制定的标准成本进行比对,找出其中问题,而财务部门应当根据问题情况,在下月月初对生产计划进行重新预算,并交由各生产中心进行参考。在实际的生产中,对于可变费用部分,财务部门应当进行动态追踪,派遣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在生产部门进行工作,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了解可变费用数额的波动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做好可变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此降低整体的成本。此外,物流成本也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可以通过对所需原材料的种类以及数量及分析,采取高频次、小批量的货运作方式进行循环取货,提高车辆装载率,降低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空载而产生的费用浪费,而且在进行运输费用的控制时,可以通过专门的建模分析,对于当前的运输成本以及运输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做好运输成本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整体的运输质量以及效率。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也应当对库存进行优化,降低原材料或者产品存储所产生的费用,对于库存中的情况,应当进行及时调查,减少不必要的存储费用,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采取招标等行为与较为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展开合作,保证物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实现最佳的成本管理工作。

结语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利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重视并合理解决,从最初的标准成本制定以及后续的管理中,都应当投入较多的精力,以实现标准成本方法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王雪.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控制[J].西部皮革,2016(02):161.

[2]张璐.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86+280.

[3]陈莉娜.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标准成本探析[J].会计师,2018(04):17–18.

[4]杨柳.企业成本管控研究——以制造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9(19):152–153.

猜你喜欢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的多方面研究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汽车零部件物流仓储优化研究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水平提升思路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