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天才是在害孩子
2020-09-22吴锡平
新传奇 2020年33期
吴锡平
一天能写300首词、2000首诗和1.5万字的小说,已出版3本书,是两个文化品牌的创始人……这是一名来自浙江慈溪的16岁女孩的简历。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后都会惊呆。但渐渐浮出水面的真相告诉我们,“天才”背后不过是一个深谙营销术的父亲。
这个用力过猛的父亲,用商品营销的手法,通过“过度包装”把女儿制造成了一个天才式的“奇观”,吸引大众围观,猎取名利资本。这无疑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名利的诱惑、走捷径带来的虚幻,以及心智的扭曲失衡,都会遮蔽孩子对社会、人生的正确认知,影响他们未来的每一步。
教育孩子,家长有着普遍的焦虑情绪,甚至在成功制造“天才”后,帶给他们的也不是鸡血式的振奋,而是双重叠加的焦虑和对孩子变本加厉的压力传递。于其他家长而言,这种“成功”还给出暗示:只要通过弄虚作假的“神操作”,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此教育,毁掉的不仅是自家孩子的一生,还有别人家孩子的人生。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做人。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正向的引导和示范。尊重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正道、大道。家长绝不能用庸俗的“社会学”去污染、祸害孩子。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为孩子简历“刷漆贴金”,替子女成果代笔捉刀,想让他们少走弯路、多抄近道的做法,恰恰是给孩子的成长之路挖下了最大的坑。
(《生命时报》2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