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在抗疫中成长

2020-09-22冯建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疫教育

冯建军

[摘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把灾难化为教育契机,抗疫的过程又是现实的、鲜活的教学现场。走进抗疫现场,走进抗疫社会大课堂,深刻接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成长,使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尊重科学,敬仰理性,遵守规则,懂得关爱,学会坚强,坚定信念,具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抗疫;教育;青少年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在中国大地,14亿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打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14亿中国人民留下今生难以磨灭的记忆。抗疫生活中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一张张动人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更难能可贵,更具教育意义。疫情是教育的契机,抗疫是一堂现实的、鲜活的、深刻的教学现场,是我们成长的宝贵教材。让我们走进抗疫这一大课堂,面对“真实”教材,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学习,在抗疫中成长。

1.敬畏自然,方能拯救人类

新冠肺炎病毒来自于何处?虽然没有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可以肯定它来自于野生动物。在疫情中,人们最恨的是病毒,最恨的是那个病源宿主蝙蝠,恨不得把它扑杀干净。的确,从SARS到禽流感、埃博拉,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病毒,人类遇上的许多疾病都与野生动物相关。有研究表明,目前78%的新发传染病均来源于野生动物或与野生动物有关。因此,出现疫情,人们习惯把责任推给野生动物。但野生动物真的有罪吗?原本它们活得很自在,是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使得深藏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传染给了人类。不是野生动物对人类有罪,而是人类对野生动物有罪。

《大自然母亲》视频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我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我,你们的未来取决于我,如果我繁盛,你们也繁盛;如果我衰败,你们也会衰败,甚至更糟;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大自然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人类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只能依靠自然,无论多大的能力,永远改变不了自然。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早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也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离不开自然,人类的活动必须遵从自然之道。

但近代以来,人们忘记了这些教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和对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人为自然立法”“人定胜天”的信念越来越坚定,人对自然的征服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人类的贪婪和对大自然无休止的掠夺,超越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一次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恩格斯说:“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为了避免警钟变为丧钟,我们必须反思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确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孟子·梁惠王》)。人是大自然所造化的一份子,人类与万物的生命平等共在地球上。100多年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生命伦理学,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关乎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来的就是自己。大自然可以再生,但人类却无法再来。敬畏自然不是为了拯救地球,而是为了拯救人类自己,为人类在大自然留下立足之地。

2.珍爱生命,方能得以安身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席之地,使我们赖以在地球上生存。生存首先要活着,活着是生存的第一要义。人生有很多追求,或为世俗的金钱、地位、名誉,或为人生的意义、价值,但都以生命为基础。生命是“1”,其他都是其后的“0”,没有了“1”,一切都将归为“0”。生命是本钱,活着才是硬道理。

生命是大自然最神奇的创造。每一个人的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但生命又非常脆弱。正如只有漫天雾霾时,人们似乎才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对生命的认识也是如此。只有在生命遭遇危险,面临生死考验时,才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我们时常会问:“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你会做什么?”你可能觉得还很遥远,但不知道生命如此的脆弱。一块石头、一滴毒汁、一场灾难,足以把生命置于死地。这场疫情,夺走了三千多人的生命,他们原本有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但生命却戛然而止在这个严冬,没有等到春暖花开的日子。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必须珍爱生命,这是疫情用失去的生命给我们上的最沉重的一课。

生命属于自己,但又不完全属于自己,也属于父母、亲人,属于爱你和你爱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履行作为子女的职责,作为父母的职责,作为爱人的职责,作为朋友、同事的职责……生命与生命有太多的联系,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必须珍爱他人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也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社会共同体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现象,把人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生命都弥足珍贵,平等保障所有人的生命,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在这次抗疫中,医护人员奋战在前,先后有三千多人被感染,多名医护人员以身殉职。我们赞扬他们的伟大,但不赞同以生命换取伟大。生命权、健康权是最基础性的人权。保护生命是道德的第一原则,是我们要最优先考虑的根本原则。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呼吁关注人的生命。人需要活着,而且要有意义、有尊严地活着来体现生命的价值。有些人用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貌似高尚的理由輕视生命、伤害生命,这是对生命的谋杀和犯罪。“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生命就是青山,生命在,一切在。

我们的教育,要教人珍爱生命,如果生命都不在了,教育还能做什么呢?疫情是一堂沉重的生命教育课,珍惜自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是这堂课给我们的最直接答案。它不只是我们在寒冷的冬日面对失去的生命反思的结果,也应该成为这个春暖花开的春天永远的记忆。

3.尊重科学,方能行有所止

人属于自然,是自然之子,并不等于要回到原始的人与自然的自发状态。人的生存的依据,就在于不断改造自然,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因此,尊重自然,并非不改造自然,而是合理改造自然。合理的尺度就在于尊重科学,以科学的尺度规定人类的行为,方能行有所止。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遵循真善美三个尺度。真的尺度,指向人改造的外部世界,就是指外部世界的规律。人要通达自由,必须遵循外部世界的规律。所以,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外部规律限制了人的狂妄、任性,把人的行为规约在合理的限度内。人的内在尺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外部事物的规律为前提。

敬畏自然,本身就是科学的要求。我们因为不敬畏自然,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天灾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祸。纯粹的自然灾难,可以自行恢复,人祸只能限制人类的行为。无知无畏的野蛮带来的代价太沉重,任何人都承受不起。

防疫是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病毒传播有其规律,因此,防控必须讲究科学。针对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钟南山院士等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科学防疫措施。我们尊重科学家的判断,尊重医生的判断,这就是尊重科学的表现。防疫早期,一些官员以权力藐视科学,以致贻误战机,导致疫情蔓延,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必须反思。

科学防疫,就是要掌握防疫的科学知识,不可自以为是。防疫过程中,因为缺少相关的科学知识,出现了各种违背科学知识的谣言,如有人称抽烟喝酒有防范病毒作用,还有人说放鞭炮有利于杀死病毒,有人说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等等。也有人以科学防控妨碍个人自由为由,出门不戴口罩,参加聚会,导致大量聚集性病例暴发,害人害己。防疫是科学,我们必须学习科学,掌握防疫知识,科学施策,才能够战胜病毒。我们希望防疫不仅使每个人掌握了科学防疫知识,战胜病毒,更希望每个人能够放下无知和傲慢,养成了尊重科学判断、尊重科技人员的谦虚态度。

4.启蒙理性,方达社会文明

科学与理性是密切相连的,科学是理性的外表,理性是科学的内核。早在18世纪,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启蒙理性的思想。启蒙理性就是在判断事物时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在康德看来,人们对神的崇拜,对权威、权力的崇拜,遮蔽了真理。追求真理,必须进行理性启蒙,唯有它方能使人类走出愚昧,走向文明。18世纪是理性启蒙的世纪,虽然18世纪早已过去,但理性的启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

理性是人类基于经验事实而把握客观规律的思维、判断能力,是一种辨别真假、明智判断、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理性能够基于事实、基于逻辑进行正确的推理与判断。理性就是科学精神,通俗地讲,就是辨是非,说真话,说实话,不违心,不人云亦云,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

疫情发生中的任何一个事情,都可能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在发表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甚至别有用心。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真假难辨,我们需要静下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用一些科学常识、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甄别谎言,辨别真假,不盲信、盲从,不让情绪左右自己的思想,不做流言和谣言的传播者。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人只有运用理性的思维,才能避免感性的片面和情绪的冲动,才能成为文明的社会人。

抗疫中,李文亮、张文宏、艾芬医生一度被网友刷屏,他们之所以受到网友的关注和称赞,就在于他们作为一个医生做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说真话,说实话,这就是理性的态度。今天,说真话,说实话,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态度,依然是理性启蒙的重要任务。我们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就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一种求真的态度,一种坚持真理的态度。启蒙理性,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鼓励人说实话、说真话,而不是打击和报复说真话、说实话的人。权力不能傲慢,更不能愚昧。否则,社会就变成一个充满谎言的威权主义社会,而不是一个文明、民主和法治的社会。

5.遵守规则,方达社会和谐

抗疫期间,大多数人都宅在家里,因为总是在家不能出门,限制了“自由”活动,很多人会很难受,甚至为“自由”与人发生冲突。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想自由,自由也是人的天性所在,是法律必须保护的自然权利。但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而是由你我他组成的共同的社会,所以,社会中的自由就不是想怎么就怎么,你想怎么的时候,不能妨碍他人,否则,另一个人就会阻止你,实现不了你的自由。因此,社会中的自由,从来就不是为所欲为,它需要规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也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公共生活。规则表面上限制了人的自由,最终是保证了人在公共生活中的和谐共处。

现实中,为什么有一些人不断违背公共规则,就是因为他想更多地拥有自己的利益,为自己好,占别人便宜。这样的人不仅不受别人的喜欢,而且在公共生活中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严重的甚至会违反法律。所以,公共规则的第一原则是约束人的私己性,做到“利己不损人”。我们必须用规则来看守自己,反省自己是否违反了公共规则,用规则矫正自己的行为。

公共生活的规则,不是一个人的规则,而是大家的规则。规则不仅有利于你,也有利于我,有利于我们。因此,公共规则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利为基础。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公共规则的一般要求。平等是对人的利益的一种平等保护,它意味着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违反规则者必须依规受到追究。

疫情虽然使我们居家隔离,但依然过着公共生活,而且是一种危及自身的特殊公共生活。在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候,有的人哄搶口罩等防疫物资;有的人趁机发国难财,制售假口罩;有的人歧视武汉人,把武汉人拒之城外;有的人甚至歧视医护人员,把从医院回家的医护人员拒之于小区大门之外……这种自私自利,违背公共规则、公共伦理的事情,在疫情期间时有发生。我们要反思和批判种种违规行为,增强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同时运用法律武器,严惩不守规则者。只有人人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够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6.懂得关爱,方显人间真情

理性和规则是公共生活的一个尺度,缺少这一尺度,就会出现强权政治和利益争夺,破坏社会的和谐。但理性和科学不是生活的唯一尺度,规则下的生活,虽然有序,但有点冷冰冰的。所以,生活需要理性,也需要情感的温润与关怀。理性和情感、科学和人文,是生活的“双面胶”,缺一不可。缺少情感的理性人,是单向度的人,“没有心肝”的机器人。

关爱别人,首先要有同情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疫情中,有的人没有戴口罩,或许不是因为不想戴,也不是想故意违反规定,而是因为根本就买不到。在太原开往运城的一趟列车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位大妈因为没有买到口罩,着急得快哭了,乘警没有因为她违反规则而处罚她,而是问清了原因,把自己备用的口罩给了大妈,安慰她不要担心。乘警的这一举动,温暖着大妈的心,也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生活有很多无奈,尤其是对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更是如此,我们需要的不是责怪,而是同情。《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同情善待弱势,是人之道德所在。

关爱别人,就必须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真正的善良是你准备好放弃你本身所需要的”,这种善良是爱的奉献。今天疫情得以控制,背后是无数勇者的大义和奉献,他们中有院士,有医护人员,有解放军战士,有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爱心人士……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病毒搏斗,不要武断地认为,这只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是他们本应该做的。生命同样宝贵,也是平等的,没有谁该为谁牺牲。我们期盼岁月静好,岂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心存感激,铭记在心。

作家村上春树说:“你要记住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那些“逆行者”,那些“追光者”,那些夜以继日的奋战者,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凡人善举,正是他们抛家舍业、勇敢而全力的付出,才遏制住了病毒的蔓延,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我们懂得感恩,心存感激。

7.历经磨练,方能学会坚强

疫情是一场灾难,对14亿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我们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也不能回避灾难。疫情是战场,不仅与病毒作战,也与自己的心理作战。因此,有人说,我们不仅用药物战“疫”,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要用“心”战“疫”,提高心理免疫力;不仅要戴实物口罩,也要戴“心理口罩”。

这次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理的磨练。从疫情暴发时的惊慌、恐惧、焦虑和担忧,到毅然决然选择与病毒斗争、与疫情赛跑,最终战胜疫情。经历了这场磨练,我们在心理上也战胜了自己,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心理强大的人。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面对灾难,必须让自己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看到方舱医院那些病人在跳舞的场景,看到他们打太极拳或练八段锦的场面,他们面对灾难时的乐观,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的一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面临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培养起自己面对困难时,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那颗心。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处。还记得武汉方舱医院的那位“读书哥”吗?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静静地读着书,让无数人感动。感动的不是他的勤奋,而是面对疫情时他的那份从容与淡定。有网友评价说:“他看到的不只是一本书,他看到的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另一种心情,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更多的同学是幸运的,没有直接经历与病魔的搏斗,但我们居家隔离,也会心有烦躁和不安。为了不给社会添乱,我们遵守公共规则,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实现了自我突破,也同样战胜了自我。

也有的同学,在学习中克服了重重困难,那种坚强同样令我们感动。还记得被网友称为现代版的“凿壁偷光”吗?郭翠珠,一名河南的中学生,她在寒夜里到村委会蹭网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照片中,女孩不惧严寒坐在村委会办公室外学习,爸爸则在墙角默默地陪伴着她。灯光昏暗,天气寒冷,这一幕却让人莫名感到温馨。还有在屋顶上向邻居家借网上课的高三男孩,爬4里山路到崖壁边蹭网上课的高一女孩,雪山顶上找网上课的藏族女孩,在方舱医院里备战考研的大三男孩……这就是同学们的坚强。

人生就是一场历练。每一次的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的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就是在灾难面前,永不服输,选择做坚强的人。

8.坚定信念,方与国家共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每次灾难,都是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考验,但抗击灾难的过程,也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过程。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廊,也成为每个中国人一笔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面对开始蔓延的疫情,1月23日,党中央“一声令下”,有着1100多万人口的武汉封城,14亿中国人“宅”在家里,居家隔离。1月24日,首批国家医疗队飞抵武汉,当日企业受命在10天内建立拥有1000个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随后决定建立雷神山医院;1月25日,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2月7日,中央决定19个省市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周边16个地市;2月13日,中国空军紧急出动,一次空运1400名军队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截至3月1日,国家向湖北共派出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护人员……放眼全世界,哪个国家能做到?只有中国。这种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定了我们的制度自信。

武汉,不只是武汉人的武汉,也是全国人民的武汉。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全面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和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截至2月21日,中央财政向湖北拨付各类疫情防控资金62.7亿元;截至2月29日,湖北累计接受社会捐赠130.20亿元。截至3月10日,全国已有7436万多名党员自愿捐款76.8亿元,捐款還在持续。这些捐赠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叫阎志,是武汉的企业家。他第一时间就捐出了1000万元,随后又要求公司人员,在国内外紧急采购调集最紧缺的医疗物资,他还捐献了10家医院,包括3家方舱医院和7家应急医院。这样的公益慈善家不只阎志,还有韩红、马云等很多很多。“国难当头,我们安能无动于衷”,每个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这场战“疫”,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战“疫”背后,是不屈不挠、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相信,经此一役,我们会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这种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会成为我们的人生底色,激励我们爱国力行。

9.心系国家,方有责任担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一幕幕,诠释了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

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

钟南山,8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7年前奋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为抗击“非典”立下汗马功劳。在他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呼吁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之后,1月18日晚,他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去了武汉。

李兰娟,73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17年前抗击“非典”时,她就冲在防疫最前线。2月1日,她带领团队一行5人,从杭州再出发,驰援武汉。

还有王辰院士、陈薇院士、乔杰院士、张伯礼院士、仝小林院士、黄璐琦院士……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他们先后进驻武汉。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他们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他们是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有4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成为“最美逆行者”。让我们记住那些牺牲在抗疫战场上的英雄:刘智明、李文亮、柳帆、彭银华、肖俊、夏思思、林正斌、梁武东、江学庆、朱和平……他们是白衣天使,也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他们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甚至用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他们是战士,也是医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出发,于当晚23时44分全部抵达武汉机场,25日正式加入地方医院的救治工作。参加医疗队的都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过硬的军队医务人员。他们表示,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有难,军人当先。他们是战士,履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责任,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他们是快递小哥,是滴滴司机,是基层民警、社区保安,是志愿者。他们是平凡者,也是勇士,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真诚奉献的志愿精神。

他们是党员,冲锋在前。面对驰援武汉的任务,纷纷表示,“我自愿放弃休假,请战上一线”“国难当头,责无旁贷,报名参加”“我自愿报名,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令人感动。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全体队员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我们愿为战胜新SARS样疫情,随时听候调令,我们原小汤山全体队员都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一封封“请战书”,呈现在党组织的面前。他们是党员,冲锋在前、顽强拼搏,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世界本没有英雄,英雄只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选择了挺身而出,选择了无畏与担当。从院士、医生、军人到快递小哥、社区保安、志愿者,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一幕幕激昂的战“疫”场景,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这些高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变得可感、可知、可爱。习近平总书记讲,爱国是第一位的。爱国是我们诸多责任中最重要的责任担当。我们每个人心中有祖国,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才会胸怀责任,勇于担当。

10.胸怀世界,方可命运与共

病毒没有国别,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是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对着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从来不存在一个世外桃花源,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抗疫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胸怀世界,摒弃种族歧视和国家、地域的污名化,尊重人权,给予人道主义关怀,这是每个国家的公民面对全球灾难的应有态度。新冠肺炎在中国出现后,中国人民本着对本国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巨大的代价,阻断了病毒的全球传播,为世界的抗疫赢得了时间。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开放的胸襟、人类的情怀,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也因此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我们对此表示诚挚感谢。

患难见真情。在中国抗疫中,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心和支持。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支持,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70多个国家的民间团体为抗击新冠肺炎援助物资。各国民众除了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之外,还以横幅、信函、视频等为载体,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日本在出售口罩等抗疫物资的柜台上纷纷加挂起了日、中两国文字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告示,有的柜台还贴出了“价格下调”的字眼。“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民众的举动让无数中国人感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向好发展,但疫情也在无情地向全球扩展。截至3月11日,除中国外,已有1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3.7万多人,且呈加剧之势。面对日益蔓延和严峻的疫情,世界各国需要携手抗疫,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展现命运与共的担当。疫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國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团结抗疫,命运与共,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严冬已过,春回大地,百花绽放。我们相信伟大的祖国,一定能迎来一个争妍斗艳、姹紫嫣红的春天!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与公民品格的培育”(课题编号17JJD880008)阶段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抗疫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团结抗疫
中医抗疫功不可没
龙都大地上的人大抗疫答卷
什么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