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力提升策略

2020-09-22郭致杰王灿发

新闻爱好者 2020年8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

郭致杰 王灿发

【摘要】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工作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环节,担负着信息发布、抚慰民众、澄清谣言、科普知识、动员社会的重要使命。现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从议题设置、舆论回应、传播形式三个维度探讨此次疫情事件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力,并针对个别疫情新闻发布会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提出坚守“求是”与“民本”的底线思维、健全信息发布的“对称”机制、创新新闻发布会话语体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传播效力;新冠肺炎疫情

2019年岁末,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湖北武汉并迅速席卷整个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工作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环节,担负着信息发布、抚慰民众、澄清谣言、科普知识、动员社会的重要使命。疫情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要“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完善疫情信息发布,依法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重要指示。[1]面对紧迫的疫情防控形势与复杂汹涌的舆情态势,提高我国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力,做好高效、权威、科学合理的信息发布工作是全国各级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力是指传播主体在新闻发布的议题设置、舆论回应、传播形式三个维度的能力和效果。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事件新闻发布会传播效力进行整体分析,并提出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传播效力的对策。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会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通常具有紧急突发性、群体蔓延性、高度危害性等典型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即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是指政府及相关卫生主管部门针对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阐述观点、接受记者采访及提问的公开会议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会是政府进行社会沟通、调控舆论的主要渠道,也是公众在危机事件中获取权威信息的重要窗口。2003年我国的“非典”疫情事件是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制度健全与完善的关键节点。“非典”期间,我国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体制机制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尝试,使得我国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及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在2004年得以迅速确立。[3]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不断完善与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与信息公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繁荣发展与舆论生态的深刻变革为政府的新闻发布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新冠肺炎疫情事件新闻发布会传播效力的整体分析

(一)议题设置:聚焦疫情热点问题,信息发布为公众释疑解惑

议题设置是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新闻发布会中主动梳理与解答公众关切的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与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政府召开的多场新闻发布会不仅通过主动设置议题,聚焦疫情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热点问题,及时更新疫情动态资讯,而且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的疫情防控知识讲解,对疫情中传播扩散的谣言进行科普澄清。

一是构建疫情防控动态专题信息发布模式,强化事实供给。及时、权威、准确、透明的信息是疫情期间稳定公众情绪、凝聚共识的最佳方式。从疫情暴发到其后的疫情攻坚期,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及各省市已召开多场重磅议题新闻发布会,紧密围绕疫情病例数据、救治详情通报、疫情防控措施、医疗物资情况、疫苗新药研制、复工复产等主题进行。在疫情初期,湖北省的新闻发布会受到全国公众的广泛关注,梳理此阶段的微博话题榜单可以发现,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政府防控、医院收治救治、物资紧张情况等热点话题吸引了大量网民阅读与讨论。其中,武汉网民关注第一位的热点议题是“收治救治”,其热度指数高达90.91。[4]湖北省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医院新增开放床位数量,并于2020年2月5日详细介绍了关于“四类人员”的集中收治措施及各项关键数据,深受网民的认可。

二是开设科普辟谣环节,助力真相领跑舆论。“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将人际关系重归网络社群与部落化,算法技术带来的信息订制与微信缔结的“强连接”关系进一步使得谣言传播圈群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与公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容易牵动公众的敏感神经与情绪表达。先入为主的觀点与信息选择的价值偏好提供了滋生“谣言”的温床。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国家及各省市级的新闻发布会都开设了相关专家向公众讲解健康防疫知识的科普辟谣环节,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通报疫情情况及回答现场提问过后,增加了专家介绍健康知识的环节。权威信息与观点解释的公开发布稀释了谣言传播的模糊情境,助力真相领跑舆论,重塑真实科学信息传播的公共空间。

三是“抗疫平民英雄”加盟发言人角色,传递民间话语温度。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项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成熟制度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中发挥着公布权威信息、稳定社会舆论的重要功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发布会中,国新办与广东中山、浙江温州都曾邀请奋战在抗疫一线各个行业的工作者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都走上新闻发布会前台,分享自己在“抗疫战争”中的真实故事,增强新闻发布会的人情味与说服力。“抗疫平民英雄”加盟新闻发言人角色,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以疫情一线工作者的身份亲述自身经历、传递平民声音,是国家疫情防控治理工作的一种创新形式,也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凝聚民心的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二)舆论回应:对话姿态沟通公众形成正反馈,回应失范遭受舆论质疑

社会舆论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伴生物,需要及时回应与正确引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疫情新闻发布会的舆论回应有的受到公众肯定,有的引发争议。充分把握舆情规律,了解公众的信息诉求与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做出及时、专业、精准的舆论回应,是政府需要长期淬炼的重要功力。

一是回应关切与落实工作同频共振,增设回应网民环节成为亮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发布会的舆论回应是考验政府危机应对与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公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诉求、政府新闻发布会中的疫情防控措施、治理举措、官员表现、存在的问题矛盾都会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疫情新闻发布会成为疫情防控治理工作中回应公众关切、解决问题的重要公开平台。上海市新闻发布会针对市民关注焦虑的买口罩难这一棘手问题做出多次回应,并及时跟进相关工作、推动问题的解决。在2020年2月6日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尹欣公布了明确的解决方案:上海统一实行“居(村)委会预约登记■指定药店购买”的口罩供应模式,并表示会通过复工挖掘库存产能、加大国际采购力度的方式从多方筹集货源。这样态度真诚、信息明确的舆论回应有效缓解了公众的焦灼情绪。

二是“硬核”发言走红网络,“脱稿、用数据说话”引发网友频频点赞。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中扮演沟通媒体、回应公众的桥梁角色,特别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信息传达与解读对于疫情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稳定公众恐慌情绪、引导舆论正向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新闻发言人的话语表达、舆论应对也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的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发布会中,“金句专家”张文宏、“硬核局长”焦雅辉、“天津福尔摩斯”张颖都因其“硬核”发言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的点赞好评。

三是“口径冲突”“信息错漏”遭受舆论审视,失范行为消解政府公信力。作为疫情暴发的中心点,湖北省的新闻发布会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但是1月26日的湖北省新闻发布会却成为饱受舆论争议的反面案例。在这场发布会上,引发公众质疑的地方主要有3个:第一,湖北省原省长在介绍湖北省生产口罩数量时出现3次改口,由“108亿只”变为“18亿只”再变为“108万只”。第二,湖北省省长与武汉市市长在针对医用物资的供应情况说明时出现了“全面缓解”和“仍然紧缺”的两种“打架”口径。[5]第三,三位发布者出现“不戴口罩”“口罩戴反”、会议结束后带头鼓掌的失范行为。当时正处于疫情防控的敏感关键期,同时也是疫情舆论冲突的高发期,此次新闻发布会中出现的“口径冲突”“信息错漏”“失范行为”等问题立即成为引爆舆论的热点,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传播形式:媒介技术变革提高发布会传播力,形式创新渗透民本意识

一是5G技术助力网络直播,融媒合力打造疫情“云发布会”。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新闻发布工作带来了传播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的双重考验。随着疫情的发展,从中央到各省市开始陆续把“线下”现场发布改为“线上”网络直播发布会。湖北省在2月2日首次举行了通过5G远程网络直播方式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采用新闻发布人、主持人、技术工作人员在现场,而记者全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远程在线提问。这次“云发布会”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30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同时湖北省内共有120个客户端也进行了全程直播。2月8日,山东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演播室,以“学习强国”■“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平台结合形式,举行了一场网络视频直播发布会,来自中新社、齐鲁晚报等20多家媒体的记者通过“学习强国”的视频会议平台向发布人提问关于“学生开学、企业复工”等疫情防控问题。2月15日,国新办在武汉召开的疫情发布会也首次采用“云直播”模式。

二是新闻发布会“直插”抗疫一线,“发布■采访”模式提高传播力。“将新闻发布会开到抗疫一线”,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的又一创新形式。2月15日,国新办在湖北武汉举行疫情新闻发布会,这是近年来国新办首次在京外举行的新闻发布会。[6]疫情时期新闻发布会“直插”抗疫一线,不仅能够更加及时、准确、深入了解抗疫一线的具体情况,构建权威、高效的发布机制,而且能够鼓舞抗疫“战斗”士气,与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协作,增强新闻发布会的传播力与说服力。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同样倡议将新闻发布会开到抗疫与复工复产的一线,并主张将发布会下沉到区,采取“发布■采访”相结合的模式。2月18日,广州新闻办在黄埔区复工复产的基层一线召开专场新闻通气会。据统计,截至2月6日,广州疫情“现场版”发布会已占到其新闻发布会总数的1/4。[7]

三是配备手语翻译体现“无声”关爱,增大直播画面展示细节关怀。2月4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第十场新闻发布会新增了一位现场手语翻译。在疫情新闻发布会现场配备手语翻译是2月3日北京聋协在微信平台接到听障人士的微信求助后通过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出的倡议,对此,北京市疫情发布会在次日便做出迅速反馈。这一举动体现了疫情时期对残障人士知情权的维护与保障,也引发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天津、上海等地相继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时增设了手语翻译,引发了网友的点赞好评。在上海疫情发布会的电视直播画面中,手语直播的画面大小由过去的“小框”变为“占到屏幕三分之一”,这个细节改变不仅是电视直播技术的一种突破,更体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照。

三、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传播效力的策略探讨

一是以事实和态度为首要原则,坚守“求是”与“民本”的底线思维。事实与态度是新闻发布会传播效力的根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具有的突发性、与公众利益紧密相关性、新闻价值强、信息传播范围广等特征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构筑政府公信力、消除公众疑虑、稳定社会情绪的重要法宝。事实和态度是新闻发言人在危机应对时的首要原则,而讲真话、敢担当则是新闻发言人最应掌握的、以不变应万变的首要技巧。其一,讲真话就是要实事求是。只有用真实、科学的信息与数据服众,才能避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疫情形势被公众过度解读与误读的问题。回顾湖北省1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关于口罩年生产数据“三易其口”的信息通报,体现出新闻发言人在会前缺乏对疫情相关数据的有效核实,同时也对未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中需要重点加强疫情数据管理、提高数据透明度和精准度提出了更严格确切的要求。其二,敢担当就是以坦诚之心面对公众,以敢于担责的态度回应公众,以“民本”思想贯彻整个新闻发布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多场新闻发布会在介绍疫情病例时,还详细公布了确诊病例的详细活动轨迹,这种将核心信息逐步细化的过程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回应公众关切的信息发布理念。浙江省在1月27日的新聞发布会上坦承当前医用物资储备紧缺,向社会各界发出求助,引发众多网友的“心疼”与理解。

二是以沟通和互动为重要抓手,健全信息发布的“对称”机制。对称性公共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它强调的是“双向沟通、双向平衡、公众参与”[8],而信息对称则是对称性公共关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信息发布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不仅导致发布者之间的信息差异,而且会导致疫情信息传递的延迟与舆论沟通的滞后。如1月26日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中,“全面缓解”与“仍然紧缺”两种口径不一致,正是领导干部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后果。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协调与互通机制消解了信息发布的精准性与公信力。第二,信息发布者的舆论回应与公众的信息关切不对称。信息发布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应对相对更关注事件本身的短期焦点问题,而公众往往在事件的不断发酵中持续关注并追责制度运行、社会矛盾等长期存在的问题。[9]如疫情当中的“湖北红十字会”事件,公众追问捐助物资的调配问题,虽然湖北新闻发布会已做出“确实存在周转调配不及时”的回应,但是其间发生的“截捐”“切断央视记者直播”“山东寿光蔬菜”等触怒公众的舆情事件再次将湖北红十字会的运作机制及公开透明问题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2020年2月4日,湖北省纪委监委对湖北红十字协会的3名职能部门领导进行了问责与处分后,舆论逐渐平息。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信息发布与舆论应对必须重视公众的情绪关切,及时关注并整合社会意见,要将事件的短期调查结果与长期问题追责相结合,才能有效消解公众质疑,重塑政府公信力。

三是以内容和形式为突破口,创新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体系。政治行为需要话语的影响与控制,新闻发布会语言是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结合体,具有向公众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政治话语属性。[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话语内容、风格、形式直接影响信息发布、舆论回应的传播效果。新冠肺炎疫情发布会根据疫情发展阶段,设置专题信息议题、“硬核”话语受到舆论肯定,“抗疫一线”工作者加入新闻发言人角色、“云发布会”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都成为创新新闻发布会话语体系的突破窗口,也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仍有提升的空间。第一,在话语主题方面,新闻发言人应统筹把握好宏观议题与微观议题的关系。不仅在信息发布中关注疫情防控的宏观大局,而且也要兼顾好民间舆论场中的个体遭遇与公众诉求。政府、媒体、专业人士三者在新闻发布会中应打破信息壁垒,形成互相监督、互相补充、协调畅通的话语体系。第二,在话语风格方面,新闻发言人应积极转变传统话风,摒弃官话、套话、念稿的作风,将核心信息条理化、将专业概念通俗化、将具体数据实例化,提高议题的穿透力、信息发布的公信力。第三,在话语形式方面,新闻发言人应以融媒技术为重要依托,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话语表达方式,提高话语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四、结语

“疫情就是大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会是考验政府官员媒介素养、舆情应对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的综合考场,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检验场。在媒介技术变革与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语境下,我国新闻发布会工作必须以事实和态度为首要原则,坚守“求是”与“民本”的底线思维;以沟通和互动为重要抓手,健全信息发布的“对称”机制;以内容和形式为突破口,创新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体系。如此才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地担负起信息发布、引导舆论、动员社会的重要使命。

(本文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报党刊话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2-24(02).

[2]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令第376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6399.htm.

[3]侯迎忠.新媒体时代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J].暨南学报,2017(4):119.

[4]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论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哪些热点?数据告诉你[Z/OL].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微信公众号,2020-2-22.

[5]陈昀符,策旭,李俊强.湖北疫情新闻发布会舆情特点解读[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GB/n1/2020/0213/c429781-31585920.html,2020-02-13.

[6]许雯.发布会开到战疫一线,国新办将首次离京举行新闻发布会[EB/OL].https://news.sina.cn/gn/2020-02-14/detail-iimxxstf1500951.d.html.2020-02-14.

[7]裘萍.37天32场!疫情下的广州新闻发布机制如何高效运转[EB/OL].http://news.southcn.com/gd/content/2020-03/06/content_190515

196.htm,2020-03-06.

[8]方雷.非对称性关系下的疫情应对与治理现代化[EB/OL].http://www.rmlt.com.cn/2020/0217/569250.shtml,2020-02-17.

[9]张志安,聂鑫.政务传播与公众关切之间的错位及舆论引导策略[J].青年记者,2020(3).

[10]陈丽江.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的语类辩说[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9):48.

(郭致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新聞学博士;王灿发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