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的“遗失”都应被找回

2020-09-22张颐雯

北京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遗失帽子信任

张颐雯

探讨和讲述人性中的善是许多小说的主题,作为一个艺术创作的古老主题,它也是历久弥新的。小说《遗失的帽子》是作者的处女作,却发掘了这个经典主题的新的意义。

小说一开始就突出了主人公唐老师的特点,她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当然没有成为什么名师,有个性有亮点,亮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喜欢收集各种漂亮帽子,每天换着戴。如果说她还有什么与时代的潮流不尽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她多年教书育人的岁月里,她对人最基本和最朴素的信任都还在,这样的品质被学生们感受到和喜爱着。这导致了多年后她的一个学生还记得她戴的帽子,在有机会联系她的时候,给她打了个电话,希望能见到她。

唐老师要不要和这个学生见一面?一件小事成了检验社会价值标准的样本。与我们的想法一样,唐老师要去见学生的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这个学生曾有案底,身份来路不清而且前途叵测。因此,唐老师的朋友同事都劝她不要再联系这个“危险”的学生,就当他不存在。大家空前一致的态度让唐老师也害怕起来,将学生拉黑了事。

这是今天人们的习惯性做法,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说到当下社会,人们常常认为,利益关系占了上风,金钱万能,善良变成稀缺品质。甚至它的价值和意义也被打了折扣,成了值得怀疑的旧的时代标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过时了。所以唐老师只好随俗,不让任何人来添乱。

不过,唐老师从年轻时代就喜欢收集帽子。帽子成了这篇小说的一个象征物。它是唐老师从年轻时代保留下来的一个小爱好,是她与众不同和光彩照人的瞬间,也是属于个人的角落。学生失联的同时她的帽子也丢了。帽子丢了,唐老师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失去自我的唐老师不再快乐。

值得庆幸的是,小说没有像我们常常见到的很多作品一样,把故事写死,写成人们想象中的灰暗现实,也没有轻率地写成乐观主义的成人童话。作为小说新人,作者试图把现实和想象拼贴在一起,构成了既魔幻又真实的一刻。

唐老师在找帽子,与此同时,她见到了曾经的学生们,和唐老师记忆中的一样,他们依然年轻而单纯,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是他们令她找回了对人间对世界的信心,也在这个时刻重新找到了自我。这些学生出现的瞬间既是现实的,也是想象中的,他们登台的一刻非常美好,如梦似幻,这就是小说的华彩部分,因为在现实中不可实现而越发的真实,唐老师真正找回了过去的内心世界。

对于读者,这是幻想中的一幕,但对唐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现实?与同学们相见的瞬间,让她找回曾经的自己。在真实的世界里,她也意外地找到了自己剛刚丢掉的帽子,而且重新开始寻找那个失去联系的同学。她回到从前,回到内心世界,这一切也是真实的。

我们习惯了冷漠和拒绝,屏蔽一切可能的风险和不靠谱的人。在社会舆论里,做一个好人甚至成了风险很高的事。所谓“遗失的帽子”就是遗失的美好。小说《遗失的帽子》直面了今天的社会问题,发现人和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现实状况,也写出了如今大多数人面对社会的种种姿态,这种真实而习焉不察的东西似乎正在摧毁我们坚守的永恒价值。可贵的是,小说讲述人们遗失了对善良和纯真的信任,在混乱和迷茫中困顿良久,但最终又重新找回的过程。作者并没有对生活报以灰心和绝望,追随市面上看似特立独行的人云亦云。小说尝试着在一篇描写现实的作品里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展现了生活的可能性,保持了对生活的美好信念,这在今天的创作中是有意义的,更是值得珍惜的,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所有的“遗失”都应被找回。

猜你喜欢

遗失帽子信任
遗失声明
寻找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信任
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