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政之要在正“三观”

2020-09-22刘良军

中华魂 2020年9期
关键词:权力观政绩观政绩

刘良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疑,这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为官从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求只有在头脑里切实将“三观”问题想清楚、弄明白、悟透彻,才能确保实际工作中不出偏差,符合党员姓“党”,干部干事的本分,才能确保履职尽责得到群众的满意答应、支持拥护,而不至于背后埋怨嘀咕,乃至戳脊梁骨。

古人云,政者,正也。某种程度上,这“正”指的就是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三观”要端正,而不能混混沌沌、麻木不仁,乃至荒腔走板、南辕北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理念是成功的保障。应该看到,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官从政这一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特殊职业上的具体而集中体现,能否处理得当,不仅事关党员干部自我人生价值实现,还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福祉。因此,为政之要首先在于正“三观”。反之“三观”不正,必定一败涂地、遗憾终生。

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秉公用权、老实用权、谨慎用权,让手中的权力始终符合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换言之,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党和人民赋予,并非某些人自以为是,觉得权力来自于个人的努力拼搏和不懈奋斗。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一朝权在握,便把令來行”,不吝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最终锒铛入狱,其实追根溯源,都是权力观出了问题,错将公权力视为了私权力。实践一再表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员干部才能由衷敬畏权力,才能在行使权力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跑偏走调,误入歧途。完全可以说,权力观是否端正,是区分党员干部到底是人民公仆,还是官老爷的根本分水岭,是清官、廉官与贪官、昏官的鲜明分界线。

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进行到底。党员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政绩”并非自己说了算,而是最终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肯綮。实践中,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不惜任上大搞特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看似光鲜亮丽,实则中看不中用,更因为无端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而引致群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形式主义害死人,而形式主义此起彼伏、屡禁不绝的根本缘由,则是骨子里尾大不掉、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在作祟。因此,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斗争,坚决摈弃身上的官僚主义,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诚公仆之心,矢志将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以群众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自己真正的政绩。

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波澜壮阔征程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无论是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还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都决定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一方面,“功成不必在我”,不能因为中国梦“遥遥无期”,就消极应付、勉强应对,“在岗位不在状态”,而应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便于后人更好地奋斗;另一方面,“功成必定有我”,要切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每个人都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才能积小流成江海,积跬步至千里,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事业观折射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和精神,也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立场和原则,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展现共产党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一千道一万,强调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本质上就是严以修身,确保“打铁必须自身硬”。“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定能产生强烈的“头雁效应”,让亿万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直抵梦想的彼岸。

猜你喜欢

权力观政绩观政绩
让政绩考核跟着民声走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政绩”何以成“政债”?
政绩看“观”不看“官”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