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创

2020-09-22张露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张露

摘要:一本科学合理的音乐教材,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发现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促使他们崭露头角。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教材还有助于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毋庸讳言,目前使用的音乐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内容曲目多样化、知识结构单一化、知识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文就小学音乐教材的现状及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教材现状 音乐教学 教材对策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提升学生的情境体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等。但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却大大降低了,首先是教师讲学墨守成规,且较为单调,最关键的是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因此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堂缺乏兴趣,上课整体状态不佳。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调整教材内容,教师打破陈规,调整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音乐教材现状分析

1.教材内容注重审美教育,忽视了音乐知识的系统性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每个单元是有统一主题的,如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第二单元以西藏音乐为主题、第三单元以母爱为主题等。音乐与其他课程较为不同的地方便是情感审美,情感审美是感受美,是艺术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所以现阶段的教材编创主要以音乐审美为主导,但音乐课不同于语文课,音乐是由音符、节拍、节奏、强弱等一系列音乐元素所共同构成的,从而来表达喜怒哀乐。不是仅仅用歌词的内容就能划分歌曲种类,所以只把同一歌词主题的歌曲放入一个单元来教學是不科学的,因为每首歌曲里包含的音乐元素是不同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放在一起教学就会让知识点混乱。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一首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中就出现了二分附点音符,这对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他们在连节奏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要突然接触到这个音乐知识点是不是太不合理了?但反过来,我们从音乐审美教育的角度思考,《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曲,作为一年级学生音乐课学习的第一课非常合适。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个班的同学都互相不认识,通过这首歌可以让孩子们互相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和老师有一个音乐上的互动和了解,对今后的音乐课学习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怎样把音乐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为审美体验有机合理地渗透在音乐艺术中,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2.教材内容不系统,学生消极对待音乐课堂

音乐课在氛围上往往是令学生感到放松的,老师在课后也不会布置作业,加上平时学生在语文、数学等课业较为繁重的课堂上有压力,于是学生认为音乐课是一门娱乐课程,对音乐课并没有过多重视,对于音乐教学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学生的这种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受教材影响,教材的知识点不系统导致学生学习起来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就用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音乐课。小学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接收的内容也较为表面。音乐课传递出的不专业性被学生接收后,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他们会认为音乐课不如语文、数学课那么重要,知识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故不像语文、数学课程中的每节课都有新的知识点要掌握,如果不及时掌握牢固,那么后面的课程就难以学会。音乐课程内容在知识点方面没有体现出具体的逻辑性和延续性。所以学生学不到系统化的知识,对每节课所学的内容都一知半解,久而久之音乐课就变成了随便唱唱来放松一下的课程。这就是许多学生消极对待音乐课的一大原因。

3.教材内容不系统,阻碍学生感知音乐的美

音乐课是一门关乎情感的课程,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程懂音乐、知音乐,使其成为伴随终身的爱好,那么音乐对其成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但是由于音乐教材缺乏系统性,学生对音乐课的需求在当前的课本中无法得到满足,知识学习的不系统性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知音乐语言,无法正确理解歌曲内容,最后学生就陷入由学不懂到不想懂的恶性循环。因此教材需要再研究、再编创,以达到满足学生需求的目的。

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1.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应学习

教学内容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通过最便捷的路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先学会七个基本音和基本节拍,一拍二拍四拍,结合柯达伊教学法来编创教材,我觉得比较合理。研究发现,幼儿最早、最自然的发音是小三度,自然大调音阶和半音却很难唱准,所以我们的教材在选择歌曲和知识点时,就应该从la、do、mi开始入手,然后再加入so、re两个音的学习内容,最后再安排有关fa、si两个音符的学习内容。在节奏上,应该先从四分音符入手。研究发现,四分音符似儿童行进的速度,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走路速度开始感知节奏,既有趣又科学,通俗易懂。在孩子们对四分音符掌握准确后再引导孩子感受跑步的速度,自然而然地渗透八分音符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接受起来轻松,效果又会很好。所以课本中选择的歌曲所包含的知识点就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教师也方便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就能循序渐进地了解音乐、认识音乐、喜欢音乐。让学生自己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在学生不理解时指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思考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真正想学、会学以及能学。

2.适当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创新

创新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对音乐教材进行一定的创新,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的蓬勃发展。教材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课堂改革的社会现实,调整教材内容和侧重点,把只注重音乐审美教育转变为扎实音乐理论教育与音乐审美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大量收集符合新教育教学要求的原创音乐作品,由专家审定后推行。在教材编创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音乐审美相结合,通过展示学唱、欣赏、实践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音乐知识,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在知识点的安排上,要以学生喜爱音乐为宗旨,注重学生发展、实践,融入学生生活中的元素,知识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材中要充满童心童趣,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教材的编创在内容上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重视音乐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延伸教材的深度与广度,构建教材内容开放体系,让教材富有时代气息。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机遇。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小学音乐课程不仅要注重情感培养,更要注重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懂音乐、知音乐,使音乐成为伴随其终身的爱好。

参考文献:

[1]陈亚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2):139-142.

[2]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