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止于韵律,方能入佳境

2020-09-22钱玲珑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意境美古诗文教学策略

钱玲珑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好资源。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关注“反复诵读、展开想象、适度拓展”,能让学生感受其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古诗文 韵律美 意境美 诗情美 教学策略

悠悠中华光辉历史源远流长,泱泱华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好资源。新版教科书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阶段入选的经典古诗文就有129篇之多。

当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度重视诗句理解和过度重视诗句读背。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笔者认为,方法就是要学生感受古诗文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感。因此,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

怎样学好古诗文的课?新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因此,古诗文教学的第一步必然是引导学生读。

首先要把古诗文的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如读卢纶的《塞下曲》,当中“单、骑”二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单于(chányú)”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而“骑”旧时读作jì,《现代汉语词典》里只录一个读音qí,从规范语言的角度考虑,应读qí。读音问题解决后,再采取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语句读得滚瓜烂熟,就为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打好了基础。

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古诗文往往有固定的节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个音节为一节拍,一句两节拍,结构整齐,韵律十足,朗朗上口。后来受其影响,五言、七言诗也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五言诗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有两种节奏,即“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言诗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节奏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单音节位置的不同,让五言、七言诗有了不同节奏,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韵律之美,也让诗句在诵读时更具抑扬顿挫、变化之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编入了14篇文言文,篇幅都不太长。但是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断句,读出节奏。如《司马光》一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最先遇到的困难可能就是读的问题。如“光持石击瓮破之”,很多学生不知该怎么断句。其实这句话讲的是司马光做的两件事:一是举起一块石头,二是用石头使劲把缸砸破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光/持石/击瓮/破之。”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停顿,读出节奏。

最后,教学古诗时,还要关注韵脚,读出韵味。古人作诗,对于押韵极为讲究。教师要让学生发现古诗押韵的“窍门”:偶句押韵。小学阶段律诗很少,绝句居多。通过找韵脚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绝句的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知道律诗是二四六八行押韵。而绝句和律诗的第一行既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例如贺知章的《咏柳》,教学中让学生圈出韵脚,朗读时将韵脚“高、绦、刀”的读音适当加重拖长,感受诗句韵律的和谐优美;一二四句押韵,韵脚的位置相对固定,使诗句充满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学生记忆,更利于诗歌的流传。

二、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古诗文之所以传承不息,不仅因为其韵律美,还因为其深远的意境美,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要训练学生“还原”画面的能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古诗文的天空。

古诗文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被称为意象。什么是意象?余光中先生认为: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还原诗人的内在之意。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诗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就是意象。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意象组成的画面:近处,垂柳新绿,黄鹂双嬉,客船静泊。远处,西岭披雪,天蓝云碧,白鹭成行,翩然远飞。整个画面色彩绚丽,春色盎然,意境高远,诗画相通。学生根据这些画面很容易就能感悟到诗人的内在之意,诗人那舒适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而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寒江雪”这些意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这些事物展开想象,说说感受。诵读前两句,让学生想象“千山、万径,鸟飞绝、人踪灭”构成的冷寂画面;品味后两句,一“孤”,一“独”,一“蓑笠翁”,一“寒江雪”,更让人感受到孤寂之意,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独”。

三、适度拓展:体会诗情美

言由心生,但有时仅从古诗文的字里行间很难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需要适当地拓展延伸,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可以围绕写作背景进行拓展。很多作品的创作离不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作品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意境,体会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仍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学生从具体的意象中感悟到寒冷孤寂的意境不难,难的是体会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为此,可适时拓展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材料,让学生知道,柳宗元受到政治迫害,在荒蛮的永州说是“司马”,实为受监视的“罪犯”,他常以诗文创作来对抗不公。本诗中他以渔翁自喻,表现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学生不难感悟到诗人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清高品格。

可以围绕相同题材进行拓展。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需要拓展与之相同主题的多篇作品。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就可以再拓展几首送別诗,如《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送别场面,深入体会友人间的浓浓惜别之情;学习《静夜思》时,可以拓展《泊船瓜洲》《回乡偶书》,让学生感受更为热烈的思乡之情;学习《村居》时,可以补充《清平乐·村居》《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此外,还可以围绕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拓展。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可以补充李白的其他诗作,如《早发白帝城》《秋浦歌》等,让学生感受他的诗歌中那奇妙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意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总之,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诵读、展开想象、适度拓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做一名传承者,师生携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赵玉娜.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19.

[2]张宏凤.小学语文诗歌课开展立体化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研,2019(14):62、63.

[3]闫海霞.古诗文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意境美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