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非遗“肥东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22胡晓晴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

胡晓晴

摘要:通過教育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洋蛇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将结合市级立项课题《非遗“洋蛇灯”在中大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对洋蛇灯教育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对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家长、幼儿和幼儿园三个角度提出教育对策,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洋蛇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 幼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为了发扬肥东县本土非遗文化,2018年中期,我园课题组申报了市级课题《非遗“洋蛇灯”在中大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目前正处于课题研究的中期实施阶段。现就课题研究中对非遗洋蛇灯的现状以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洋蛇灯概述

洋蛇灯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是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独有的传统技艺,2008年6月,以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洋蛇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传承方式也相对保守,导致现在其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困难。

二、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意义与教育价值

(一)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它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教育是传承非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近几年,幼儿园纷纷举办“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努力实现非遗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洋蛇灯是我县本土资源,更应该将其引进幼儿园教育中。

(二)洋蛇灯的教育价值

洋蛇灯是一项集工艺扎制、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它本身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社会情感

幼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文化熏陶和教育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洋蛇灯是我县特有的传统灯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幼儿在生活中就可以近距离接触到。从对洋蛇灯的历史、特点、玩法以及起源地大邵村的介绍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结晶,产生家乡自豪感。

2.有助于促进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

洋蛇灯有金蛇狂舞、走行车等多种新颖玩法,幼儿极为感兴趣。将洋蛇灯引入幼儿园教育中,通过民间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走、跑、钻、挥臂……幼儿在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的同时,有益于自身肢体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3.有助于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洋蛇灯筋骨由多个圆形篾环通过绑、扎等串联在一起。蛇表面蒙上一种特别的白色纱布,画上带有神话色彩的图案。其中,蛇头和蛇身的装饰极具本土色彩。幼儿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自己设计图案与花色,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4.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洋蛇灯的特有玩法对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幼儿在玩洋蛇灯时必须分工合作,动作协调一致。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争执,幼儿如何自己解决?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些都为幼儿发展社会性创造了条件。

5.有助于推进园本课程建设

洋蛇灯进校园,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模式。例如,教师们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游戏体验、社会实践等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三、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现状与分析

目前,幼儿园在非遗文化教育上涉及不多,更没有完整的教育模式。为了解家长、教师和幼儿对洋蛇灯的认知程度,结合我园市级立项课题,我们制订了调查问卷,针对中大班师幼和家长进行调查,了解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现状,并就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家长、教师对洋蛇灯缺乏全面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家长通过网络或者他人口述对洋蛇灯了解较少; 71.1%的教师对洋蛇灯不具备全面明确的认识。通过此组数据可以看出,多于三分之二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对洋蛇灯缺乏认知,这严重阻碍了非遗文化教育在幼儿园的顺利开展。

(二)大部分幼儿对洋蛇灯不了解,缺乏兴趣

家长和教师的知识缺乏、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幼儿极少接触到洋蛇灯,更不用提传承意识的培养。通过调查可知,我园幼儿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家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一传统民间技艺了解甚少。

(三)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园开展非遗文化教育持积极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80.2%左右的幼儿教师认为非遗文化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83%的家长支持洋蛇灯融入到幼儿园的传承教育教学的做法。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已经认识到洋蛇灯教育传承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对幼儿园开展非遗教育极为支持。

(四)教师缺乏非遗教育经验

通过对我园中大班教师的调查可知,大部分教师对于洋蛇灯蕴含的教育内容不够明确,以常识认知为主,教育活动中内容不够丰富,缺少系统的课程建设。

四、可行性对策

洋蛇灯在幼儿园的教育传承需要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对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从幼儿家长的角度来说

家庭是传统优秀文化落地生根、发挥效力最好的场所,家长对洋蛇灯传承的重视程度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改变观念,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1. 从政府层面出发,提高家长们对洋蛇灯的重视程度

要想把非遗进校园真正落到实处,一定离不开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鼎力支持。我园尝试与政府合作,利用其丰富的资源,邀请宣传办走进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介绍肥东县非遗保护的现状以及下一步的保护措施,帮助家长了解非遗。

2.開展专题知识讲座,强化对洋蛇灯的认知

邀请洋蛇灯传承人邵传福为家长做专题讲座,介绍自身在技艺传承中的艰辛经历,帮助家长详细了解洋蛇灯的由来、玩法、扎制工艺及其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强化认知。

3.活动形式多样,家园同步进行

洋蛇灯在幼儿园的教育传承需要家园同步进行。可以举办家长开放日,发动对洋蛇灯有了解的家长承担起教学任务,邀请爸爸妈妈进课堂,可以同时激发幼儿和家长认识非遗的兴趣。开展亲子实践活动,参观大邵村、观看洋蛇灯表演或纪录片,亲身感受洋蛇灯的独特魅力。

(二)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说

教师对非遗的领悟程度和文化自觉意识的高低,决定着教师进行非遗文化教育的方式与效果。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非遗专业知识素养

搜集洋蛇灯的相关材料和文献,在园内开展洋蛇灯主题培训、文章研读、学习分享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增进教师对洋蛇灯的了解。

2.开展洋蛇灯主题教研活动

将洋蛇灯融入幼儿园教学研究中,与课题研究同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制订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目标、讨论活动内容等,形成成熟的教学设计。

3.编写洋蛇灯园本教材

非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开发园本课程。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分析和反思,整理和提炼洋蛇灯的优质课,编写洋蛇灯园本教材,使得洋蛇灯的教育传承有本可依。这也有助于向幼儿、家长以及其他幼教同行进行宣传教育,进而促进了洋蛇灯知识的普及。

4.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洋蛇灯的活态性,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保持其原始的动态性,通过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全方位帮助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从幼儿的角度来说

1.将洋蛇灯融入主题活动中

班级可以开展“洋蛇灯在身边”“我爱我的家乡”“我眼中的非遗”等主题活动,亲子、师幼共同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创设班级特色主题墙,便于幼儿随时观赏和学习。

2.将洋蛇灯融入游戏活动中

洋蛇灯展现的是一种活态文化,幼儿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可以将洋蛇灯融入到幼儿园体育游戏和区域游戏中。例如,可以在阅读区、表演区开设“洋蛇灯小剧场”,讲述和续编洋蛇灯传统故事。在角色区,开展“民俗村”游戏,幼儿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体验,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以将洋蛇灯融入到民间体育游戏中,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商讨制作简易版洋蛇灯。可以模拟洋蛇灯的传统玩法,也可以创编新玩法。

3.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家庭、幼儿园、社区形成合力,让洋蛇灯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洋蛇灯起源于肥东大邵村,是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那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可以组织师幼前往大邵村,进行实地参观,感受独有的非遗文化气息;邀请洋蛇灯传承人指导幼儿玩简易版洋蛇灯,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洋蛇灯的了解。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幼儿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洋蛇灯的教育传承研究仍在继续,相信在家庭、幼儿园及社会的配合和努力下,洋蛇灯能重现生机,恢复昔日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左雪,张海燕.在幼儿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构建和实施[J].幼儿教育,2010(10).

[2]李慧莲.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11(07).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