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促进新发展

2020-09-22刘洋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9期
关键词:蓝图双循环优势

刘洋

“双循环”蓝图已经绘就,这对企业战略选择有何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厘清“双循环”蓝图的制度逻辑。

循环系统是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般指循环血液的心血管系统,负责在细胞间传送养分、氧气、二氧化碳、激素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初用“循環系统”来隐喻“经济社会”,并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强压之下,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蓝图已经绘就,这对企业战略选择有何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厘清“双循环”蓝图的制度逻辑。

“双循环”的制度逻辑

循环系统一般包含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心脏提供动力,血管是通路,血液是流动物质。按照这一隐喻,“双循环”的“血管”就是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各类基础设施,“血液”就是人、资金、技术、数据、知识等生产要素,而“心脏”可以理解为驱动生产要素流动的有效率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新技术的变革。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的观点,“制度为交易提供结构,它(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交易费用包含了在市场中可衡量的成本,也包含诸如信息获取等难以衡量的成本,以及由于监督和实施不完全而导致的损失。生产成本则包含生产要素的成本,以及把生产要素变成产品的成本。

按照诺斯的这一观点,“双循环”蓝图下制度设计的关键内容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继续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是从根本上以制度推动技术变革、进而提升“循环效率”的关键。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健全制度基础设施,大幅促进要素的流动、技术的获取、生产过程的连续、信息传递的快速和低成本以及新技术的发明创新等。尤其是在中国制度设计体系逐步完善的情境下,下一个重要方向是强调有效执行,以大幅提升制度监督和实施的效率,降低制度执行成本。第三,制度和技术是有国界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情境之下。基于此,“双循环”蓝图下第三块制度设计的重点是,持续搭建降低跨国交易成本的制度框架。这要求国内国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一带一路”框架就是一个典型。

“中国优势”助推“双循环”实现

“双循环”蓝图能够实现,主要得益于中国在市场、制度和技术体制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提供拉力。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4亿多是中等收入群体,由此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第二,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持续提供动力。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整合多种制度工具,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快速的制度创新,以应对新的情境。这两个优势保障了“双循环”蓝图下制度基础设施体系的快速建立和持续优化。第三,技术体制优势提供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累积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形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1.7亿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些都为技术变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双循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制度不仅是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反过来通过集体行动亦能形塑制度。

按照这一逻辑,笔者认为在“双循环”的制度蓝图下,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应该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保持信心。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背景下,信心成为关键。企业家应该相信我国在市场、制度和技术体制方面的独特优势力量,坚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蓝图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趋势。

第二,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技术变革。总体上,中国将在巩固全球制造中心和供应链中心的前提下,逐步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双循环”蓝图下,针对技术变革的制度支持强度会持续增加。借助制度的力量,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联合其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形成技术突破,是保持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中国企业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领域将大有可为。此外,大力加强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让中国企业掌握国际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突破反过来会极大地促进“双循环”的效率。

第三,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的建设。这对中国企业而言,不仅是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中寻求机会,更重要的是基于“国内大循环”系统的逻辑,在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各类基础设施中寻求机会。例如,一方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在公共卫生、养老健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保障生产要素畅通流动的硬件和软件方面亦有大需求。从这些需求中寻求机会,不仅能让企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是与政府一起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系统的建设。首先,充分依托中国搭建的降低跨国交易成本的制度框架,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逻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与中国跨国交易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中国企业在充分发挥中国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大魄力地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以保障在全球市场上的价值获取。进一步,企业要充分发挥中国技术体制的优势,依托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专业人才,扎实形成一系列细分市场的国际龙头企业,逐步掌握国际产业链的话语权。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制度框架,为中国经济接下来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在“双循环”规则下寻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集体行动”也让“双循环”框架更为完善。

(作者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蓝图双循环优势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画与话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未来手机Morph蓝图揭秘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