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学生成绩分类结果的理性思考

2020-09-22文孝强

高教学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分类大学生管理

文孝强

摘  要:考试成绩是学生在校表现的一面镜子,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地分类管理与辅导,无论对于高校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对学生管理人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都起着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某高校自动化专业大一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分类,利用分类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实表现,尝试为学生管理者和授课教师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成绩;分类;管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076-03

Abstract: Achievement results are a mirror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school. It plays an ac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of studen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chievement results, because for college teachers, it can help them teach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for student managers, it can help them improve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Based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freshmen majoring in automation in a university, a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model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lustering results, the root causes are reveal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guiding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words: student achievemen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s

一、学生学习成绩研究国内外现状

学生的学习成绩历来受到了最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因此,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出发点和主要参考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最终目标,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多种多样而又丰富多彩的研究工作:

为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董晓萌等人对某高校数理专业100名学生的学生成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建议[1]。敖培以高一某班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分类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差异化教学辅导策略,为教师精准化教学辅导提供有益的指导[2]。张甜等人针对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和培养方案的改进需求,以2009-2011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成绩作为样本数据,应用该挖掘方法得到课程之间的关联规则网络,从而分析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判断课程的重要程度以及评价各课程的教学效果[3]。顾洪博通过研究发现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检测,有利于学生教学的规划和推进[4]。郭健结合学生成绩数据,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5]。李绍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priori改进算法学生成绩分析方法,能够对学生成绩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学习态度、成绩相近的类别,用于教学管理者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管理水平[6]。

二、学生成绩分类结果

在此,选择某高校2010級自动化专业大一学年的成绩作为研究对象,该专业学生共完成15门考试科目的学习。在此,利用SOM分类网络,得到9类学生成绩分类结果,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分类结果,并结合专业排名情况,将这9类学生,最终划分为4大类,分别记为A、B、C、D类。其中A类包括1、2、4类学生;B类包括5、7、8类学生;C类包括3、9类学生;D类包括6类学生。

三、结果分析与对策

(一)分类结果的分析

1. A类

这三类学生成绩都非常突出。尤其是1类同学,所有同学总成绩全部是专业前5%,他们有机会在大二学年重新选择专业。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并非1类学生不可超越,因为尽管1类学生绝大多数科目的平均成绩在其余各类学生中排名第一,但是,仍有三门课程:大一上半学年的体育、下半学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军事理论被第2类和第4类学生所超过。这也进一步说明人无完人的道理,把主要时间都投入主干课学习的1类学生们,少了一些时间去关注课外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在1类学生中有两门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高等数学》两门课程的成绩远超其余各类学生。这也说明这些学生在大一学年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从而为日后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2. B类

尽管该类同学各科成绩没有不及格的现象。但是,通过走访发现,他们中的部分同学还并未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还处于调整期。另有一些偏远地区的考生,由于高中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尽管他们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收效不理想。以二班为例,班级内属于这类的学生多数为默默无闻型和过于社会交际型。对于前者,则平时课上、课下几乎不与任课老师沟通与交流,致使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总体上不太高。有时候,甚至到了临近考试,仍然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他们错过了提高成绩的机会。对于后者,则是参加大学的社团、学生会等课外活动太多,在学习时间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凡事有得必有失。想通过多方任职增加操行等加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业。建议此类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及任职应适度,不能顾此失彼。

3. C类

这类学生多数在学习上,不够重视或者缺乏主动性,不能够很好的安排课下时间。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高中阶段的成绩可以说是老师或者家长们“逼”出来的。到了大学,由于不再像高中阶段那样处于“高压”状态,没有人在身边督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自身自制力又比较差,从而造成部分科目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4. D类

该部分学生,有许多科目未能一次性通过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挂科”大户。分析其原因,不在于其自身能力不行,多数在于思想上的极度放松。他们中的许多人整天沉迷于网络。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出勤率很低,而且经常熬夜玩游戏,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因此,挂科在所难免。在所有必修科目中,多数成绩不及格,但唯独有一门成绩,D类学生的平均成绩非常高,甚至超过了第1类学生。这也进一步佐证了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其他同学差,欠缺的只是个人的努力。

(二)B、C、D类与A类学生间的差别分析

由各科成绩的对比,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 A类学生。1类学生与2、4类学生真正拉开差距的科目主要是数学类、大学物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平均拉开近10分的差距。对于这些科目,要想取得好成绩,显然并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平时下苦功。而其他类学生,尤其是第4类学生,恰巧没有把课下大多数时间投入学习,因此成绩差甚至不及格在所难免。

2. 如表1所示,对于B、C、D类学生并非没有闪光点。例如:3类、5类、9类这三类学生分别在大一上半学年的《体育》、《军事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三个科目上,其成绩非但不比1类学生低,甚至还略高于1类学生。这也说明,人无完人,各有优长。

3. 所有科目中,《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成绩最好,各类学生的平均成绩都在80以上,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近年来计算机、家用电脑的普及和推广。此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除了有个别科目有缺考的之外,没有不及格现象,这与这些科目的考试难度与出题形式等有关。

(三)对策与启示

1. 对于A类学生,已经很好的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其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指导与引导。引导他们做好大学四年的整体规划、未来大学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等。对于这类学生,由于仍然沿袭了中学阶段那种“固定模式”、“学习即交流的模式”,使得他們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存在程度各异的交往障碍。智商很高,但情商一般。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走上行业工作岗位的他们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必须使他们在这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故而,有必要对这类学生通过指导、引导、辅导、鼓励等方式,使其克服自身的不足。

2. 对于B类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就需要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调查与取证,最好能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交谈,详细了解其过往与现状。必要的话,最好能够联系其中学阶段的老师、家长以及与其有密切往来的同学,从侧面了解这类学生平时的表现,客观地分析并找到造成如今不利局面的根源。

3. 对于C类学生,由于他们未能较好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必要的思想引导。对于高中阶段学习自主性比较弱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习惯了“要我学”“逼着学”以及老师既定的学习模式和规划,所以当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全靠自己来安排学习和复习计划这一实际情况时,他们会显得极为不适应。对于此类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机会,提早给他们灌输大学期间学习的特点、方法与要求,并聘请高年级的同学向他们传授大学期间学习的方法、规划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聘请专业教师向他们传授专业课程的设置、知识结构与要求以及相关的学习方法、技巧与思路等具体技能。使他们对大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为他们指明目标和方向。

4. 对于D类学生,由于大一开始就出现了大量不及格科目现象,因此,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对于这类学生最好能够逐一的分析,并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次深入谈心,以准确把握造成这一不利局面的根源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5. 对任课教师的启示:为了能够尽早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基础课教师应该在课程中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以便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授课班级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数学、物理等是一个基础,因此更应该为大一新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学生成绩的分类与聚类,使看似无用的数据,变得价值可参,其主要意义在于:

对于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分析结果,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交流,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的摸底考试与测验,从而更早的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基本状态,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等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晓萌,程珍珍.基于聚类分析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2):56-60.

[2]敖培.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考试成绩挖掘的精准化教学辅导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44):201-202.

[3]张甜,尹长川,潘林,等.基于改进的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学生成绩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91-96.

[4]顾洪博,张继怀.基于偏离度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在聚类分析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04):547-549.

[5]郭健,蓝箭,李文博,等.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挖掘改进算法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31(02):107-109.

[6]李绍中.数据挖掘改进算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2,28(08):208-209+212.

猜你喜欢

分类大学生管理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