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染东方毛圆线虫的发现与诊治
2020-09-22陈宝建蔡梅真谢贤良陈云虹
陈宝建,蔡梅真,谢贤良,陈云虹
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orientalis)是一种寄生于反刍动物肠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人因农事耕作或不当饮食而感染。由于本虫产卵能力较弱,故在粪检中查到虫卵数量较少,常被漏检。东方毛圆线虫多混合于钩虫流行区,国内感染者多见于调查数据的文献报告[1-2],尚未见病例报告,且缺乏东方毛圆线虫的病原体影像或图像信息资料。2018年11月7日,厦门市第一医院在拟“带状泡疹”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发现疑似东方毛圆线虫卵,特进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调查 根据患者的主诉,收集病史与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1.2病原学形态观察与鉴定 粪便标本检测采用改良加藤片法和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虫卵。发现虫卵后,再以水洗沉淀法,于显微镜下查找虫卵,最后对虫卵形态观察,测量、鉴定并拍照或摄像存档。
1.3鉴别诊断 与十二指肠钩虫虫卵的大小、形态、卵细胞数量等进行鉴别比较。
1.4诊治效果观察 通过患者治疗后回医院复检,进一步了解疾病诊治后的恢复情况。
2 结 果
2.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 岁,厦门市某居民。2018年10月19日,因劳累后出现背部皮肤突起成簇带状水疱,伴明显疼痛18 d,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以“伐昔洛韦0.3 g bid,VitB1 20 mg tid”等药物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且水疱逐渐增多,并延及腰部,部分水疱形成糜烂。2018年11月7日,入住厦门市第一医院。体查:体温36.8 ℃,脉搏93 次/min,呼吸25次/分,血压117/78 mmHg。贫血面容,心肺(-)、肝区、肾区无叩痛、腹部视疹外形正常,未见胃肠型及异常蠕动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65×109/L,RBC 3.67×1012/L,HGB 118 g/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3.2%。粪便常规镜检,找出数个线虫虫卵,疑似“钩虫卵”图样。专科检查:左侧腰背部见带状分布红斑,并见散在数个簇状水疱,大部分干涸结痂,表面干燥无渗出,排除单纯疱疹。既往史:长期身体欠佳,时常现胃痛、胃胀,纳差,口干舌燥,便秘,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全身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2018年11月14日,患者采集粪便标本送至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检出虫卵并鉴定为东方毛圆线虫虫卵。
2.2粪便镜检虫卵 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检获虫卵2个;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Kata-Katz)检获虫卵14个;收集3 d 粪便采用水洗沉淀法检获虫卵18个,并逐一观察和测量大小。其形态特征为:虫卵呈长椭圆形,长超过宽2倍,虫卵两端弧度不相等,卵壳密接卵膜内侧,两端具空隙,一端较尖,另一端较钝圆,在尖端处卵细胞与卵壳空隙较大,形成月牙状,虫卵卵细胞分裂为10~20个,多聚集在横径最宽处。虫卵平均大小:85~103 μm×45~48 μm (n=18)。各种检查方法观察的虫卵形态,见图1。
A:水洗沉淀法(桑葚期卵)×400,2.5 μm/格;B:水洗沉淀法(多细胞期卵)×400,2.5 μm/格;C:加藤法(多细胞期卵)×400,2.5 μm/格;D:直接涂片法(多细胞期卵)×400,2.5 μm/格。图1 不同方法检查的东方毛圆线虫卵形态Fig.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 orientalis eggs in different methods detection
2.3相似虫卵的比较鉴别 东方毛圆线虫虫卵与钩虫虫卵均可通过虫卵进行确诊,其形态相似或相近,但虫卵的大小及特征具有明显区别。见表1。
表1 东方毛圆线虫卵与钩虫卵的鉴别比较Tab.1 Comoarison on morphological of T. orientalis eggs and hookworm eggs
2.4诊断与治疗效果 确诊后,首先予以驱虫治疗,按阿苯哒唑400 mg tid×2。其次,对“带状疱疹”予以抗炎、营养与止痛等治疗,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静滴,维生素B 110 mg及甲钴胺片0.5 mg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 mg口服,盐酸多塞平片25 mg口服,以及硼酸水及紫外线等皮肤护理,病情显著改善。3个月后复查,粪便虫卵阴性,未检出东方毛圆线虫卵,皮肤结痂明显好转,疼痛消失,病情基本康复。
3 讨 论
在东方毛圆线虫的研究方面,早期国内有洪式闾等对虫卵鉴别、幼虫培养和感染过程的研究,首篇发表于中国热带医学综述杂志创刊号(Hung,et al 1948)。日本Koide K(1961)报道了十二指肠钩虫与东方毛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的观察[5]。早期国内学者陈金和等(1986)报告福建省寿宁县发现东方毛圆线虫流行区,人群感染率达13.3%[6]。此后,汪家旭等[7]、赵红英等[8]学者报告开展钩虫感染调查时,发现混合感染东方毛圆线虫的报道。
东方毛圆线虫是一种兽为主,人为次的感染性寄生虫,常与钩虫流行区混合于农村地区,人群感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土壤中的幼虫而感染,或口腔粘膜感染,如生食被污染的嫩叶菜,或水生蔬菜(冷拌菜)均可造成人群感染致病。长期反复感染东方毛圆线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可造成慢性致病,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感染者降低或丧失劳动能力,婴儿发育延迟,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本患者感染本虫后出现消瘦、贫血等临床症状,使身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可能也是诱发带状疱疹的原因之一。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感染者早期生活安徽农村,在当地长期从事农业耕种生产,5年前随子女移居厦门后,再无从事农耕劳作等其它工作。据文献[3-4]资料显示,安徽省第2次全国寄生虫调查时钩虫感染率最高时为33.44%,而第3次全国寄生虫调查无本虫感染报告[9],因此,推测本感染者应该为早期在本地感染的可能。
人体感染东方毛圆线虫比较少见,该虫感染病例亦较少。一方面由于东方毛圆线虫的雌虫产卵少,另一方面由于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对此病的不熟悉,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或漏检有关。因此,益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宣传和技术培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