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干预腹部外科术后疼痛40例

2020-09-22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腹部

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106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是外科系统术后常见问题和难点问题之一,是外科手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手术诊疗和测评患者手术体验的重要环节,术后疼痛还会引起患者恐惧、焦虑、不安等情况,继而引发血压升高、伤口渗血等术后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近年来,我院在合理应用和适时给予止痛药物和止痛泵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手段,在腹部外科手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5岁;病程3~9天,平均3.8天。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3岁,平均34岁;病程2~8天,平均3.5天。两组一般资料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通过全麻手术,且在腹腔镜下进行腹部手术之后,患者在麻醉清醒之后有主诉疼痛情况;患者视力、智力、听力均正常,能够清楚表达其思想;术后生命体征正常、平稳;能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病症检查和调查;本人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急诊手术患者;恶性肿瘤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对耳穴治疗有相关禁忌症患者;已经采取其他方法缓解术后疼痛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

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后均给予腹外科全麻术后常规护理,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鼻导管吸氧、禁食水6h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泵止痛,镇痛泵允许病人在常规镇痛剂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输注剂量,每次1ml。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耳穴压豆治疗,选用耳廓的心、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神门为主穴。患者取坐位,用碘伏给予外耳穴位常规消毒后,使用王不留行籽敷贴以上穴位。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度。对侧耳廓同法,每日3次按压,按压时间为1分钟。疼痛加重可增加按压的次数和强度。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方法:镇痛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分级评定,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0~3分表示镇痛效果良好,3~4分表示疗效满意,>4分表示疗效较差[2-3]。

3.2 两组术后8小时评分及加注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8小时评分和加注次数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8小时评分和加注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加注次数2.41±0.88*3.72±0.46例数40 40术后8小时评分2.71±0.68*3.61±0.78

4 体会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处理是外科疾病整体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术后疼痛的治疗影响了患者对于整体治疗效果的体验感受度,所以术后镇痛的问题就提高患者满意度来说显得举足轻重。本研究常规镇痛方法是在术后使用镇痛泵等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选用心、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神门为主穴位施行耳穴埋豆疗法。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耳穴压豆是通过按揉以上穴位而产生刺激,经神经末梢传递至大脑皮质的感应区,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同时可改善组织血液的微循环[4]。以上诸穴相互配合,协同达到疏理血气、通经活络、镇静止痛的作用。本观察结果表明,腹部外科术后病人在常规镇痛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可提高腹部手术镇痛的整体疗效,观察组患者术后8小时时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镇痛泵药物加注次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