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芪壮骨汤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9例

2020-09-22吕存贤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壮骨参芪桡骨

孙 耕 吕存贤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桡骨远端是腕关节容易骨折的部位之一,同时因腕关节具有重要功能、活动频率多的特点,故发生骨折后需要尽快完全恢复,因此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面,西医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局部肿胀、僵硬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愈合不良、畸形愈合等,需通过药物来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采用参芪壮骨汤联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气滞血瘀证,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机体骨代谢指标、炎症反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3~73岁,平均54.28±7.65岁;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31例;AO/ASIF分型:A型8例,B型24例,C型1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4~72岁,平均54.47±7.29岁;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32例;AO/ASIF分型:A型10例,B型23例,C型16例。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气虚血瘀型的标准。主症为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皮肤瘀斑、功能障碍;次症为咽干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黯红,脉弦涩。

1.3 病例选择:分述如下。

1.3.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标准;②年龄18岁以上;③骨折至手术时间不超过7天;④患者知情同意。

1.3.2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其他部位的长期慢性炎症;③长期应用激素药物治疗;④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⑤陈旧性骨折。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2.1 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消除肿胀、镇痛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壮骨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g,党参、当归、淫羊藿、枸杞、菟丝子各15g,丹参、刺五加、牛膝、白术各10g,紫河车6g。水煎4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1个月后观察疗效。

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计数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用率(%)表示,统计分析分别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的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①骨代谢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天、术后1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②炎症因子:分别于术后第1天、术后1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安全性评价:记录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4.2 疗效标准:治愈为骨折对位理想,形成连续性骨痂,局部症状消失,无明显的畸形,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好转为骨折复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畸形,功能部分受限;未愈为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局部疼痛明显,有功能障碍。

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91.84%VS 75.51%),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4.4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PICP(ng/ml)83.16±12.83 116.27±16.52*#82.79±12.28 97.34±14.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P(U/L)173.82±23.43 246.48±29.07*#176.64±25.81 209.25±27.66*OPG(pg/ml)263.02±27.67 387.54±29.17*#258.74±24.81 326.75±31.34*

4.5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T N F-α组别 时间I L-1 I L-6 4 6 8.1 6±3 8.2 7 3 1 5.1 0±2 6.8 5*#4 7 1.4 9±3 6.3 1 3 8 2.7 1±2 8.2 5*观察组(4 9例)对照组(4 9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 7.8 2±3.6 3 1 2.5 7±2.5 9*#1 8.1 8±3.5 4 1 4.6 2±3.0 6*5 7.1 8±1 1.9 7 3 7.2 6±8.1 2*#5 6.8 7±1 2.7 2 4 5.6 4±9.2 6*

4.6 安全性评价:两组术后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改变。

5 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骨折发生于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多数患者是由于摔倒后手腕背伸着地,造成患者桡骨发生移位或骨断裂,患者骨折部位肿胀、疼痛,伴有关节活动不便,导致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由于腕关节承担的活动量较多,对关节活动度的灵敏性要求高,因此整复的要求更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手术内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了环境,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群,愈合过程缓慢,有必要给予药物或使用其他方式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学认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功能障碍当归属于“筋伤”“痹证”的范畴,其病机关键为气血亏虚、血瘀脉阻。外界暴力使骨断筋伤,气血运行紊乱,导致脉损、血瘀、络阻,进而引起脏腑功能失司,气血虚弱。骨折愈合是一个“去瘀、生新、续骨”的过程[3]。中医注重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同时益气养血,以弥补外伤及手术带来的气血虚弱。本研究采用参芪壮骨汤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气虚血瘀型患者。方中黄芪、党参具有补脾益气之功,二者共为君药;当归、枸杞子有滋阴养血之效,淫羊藿、菟丝子具强壮筋骨之效,以上共为臣药;佐以丹参、刺五加活血凉血、化瘀止痛,白术补气健脾,紫河车可以益气强肾,牛膝补肝强肾,上述药物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强肾、化瘀止痛、强筋壮骨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服用参芪壮骨汤可以促进骨折端愈合、减轻患者术后肿胀及疼痛程度。骨代谢的状态在骨折愈合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中ALP、OPG及PICP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标。ALP是反映机体成骨细胞代谢活性的指标;OPG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凋亡,成骨作用良好;而PICP是反映Ⅰ型胶原合成速率的特异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LP、OPG及PIC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服用参芪壮骨汤有助于改善骨代谢状态,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骨折创伤以及手术治疗均可激活机体炎性反应,其反应程度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IL-1、IL-6均是促炎因子,能够导致骨吸收明显增加。而TNF-α能够促进骨细胞分化,可以抑制骨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1、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服用参芪壮骨汤可以有效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气虚血瘀型患者联合应用参芪壮骨汤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程度可显著改善,并能发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骨代谢状态的作用,进而加速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壮骨参芪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Runx2、Osx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新工艺止痛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观察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芪养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