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外销铜冶炼中间物料样品的加工质量
2020-09-22周吉合
周吉合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贵溪冶炼厂,江西 贵溪 335424)
1 引言
外销铜冶炼块状物料目前包括鼓风炉渣、反射炉渣、湿法铜泥等,是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1],主要含金、银、铜、及少量的铋等有价元素,由于技术和成本条件的限制,工厂没有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为此工厂专门建立了库房,对物料进行专门的贮存,但物料里面含有多种有价元素,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不仅占用场地易形成废料,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讲究降本增效的时代,对物料进行处理显得非常迫切,对此工厂积极寻求外部市场,但要达成长期合作首要的就是样品的加工质量[2],而样品的加工质量取决于取样和制样过程,但由于炉渣的物理特性(碱性渣、酸性渣)堆放容易形成大小不一的结块,结块的形成会造成元素品质的波动,目前的取制样方法不能很好的反映货物的品质,不论结果偏高或者偏低对买卖双方都是不公平的,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对此就要从取样和制样方法上面寻找解决办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工厂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取制样方法并纳入到操作文件,2017-2019年反射炉渣共计外卖3309.5t,鼓风炉渣491.28t,湿法铜泥4010.92t,合计外卖达7811.7t,通过不断的外卖,不仅减少了占用的场地,降低了库存,更为工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炉渣物料元素品质分布情况调查
炉渣是火法[3]冶炼过程中生产的浮在金属等液态物质表面的溶体,其组成以氧化物为主,还常含有硫化物并夹带少量金属,在完成造渣之后,沉积在锅炉底部,形成类似于“铁锅”形状的块状物料,为了对其元素品质分布情况进行掌握,随机选取部分块状物料,然后用挖掘机对其上部、中部、底部不同位置进行碾压,把大的结块碾压成较小的块状,每碾压完一个区域,对其同一区域随机选取3个不同部位进行取样,依次操作,共取其上部、中部、底部三个区域不同部位的9个样品,取完之后,首要用破碎机破碎成1cm左右大小的颗粒状,破碎之后进行混匀和缩分,缩分之后再进行筛分,每个部位分筛上、筛下两个样品送去化验,化验结果如表1、2、3。
表1 上部元素品质化验情况表
表2 中部元素品质化验情况表
表3 下部元素品质化验情况表
从表1、2、3数据中可以看出同一区域不同部位品质元素波动很大,同一部位筛上和筛下品质元素波动大,元素品质分布没有规律性可寻,从取样的均匀性[4]和代表性上来看,如果不对块状物料进行处理,样品的品质波动就非常之大,无法满足样品均匀性的要求,也就致使样品没有代表性,不能真实的反应物料的品质,也无法满足样品的化验要求,更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购买。
3 炉渣存放的现状
炉渣产出之后会送至专门的库房堆放在一起,但由于炉渣的物理特性(碱性渣、酸性渣)长期堆放容易形成大的结块,给取制样带来困难,如图1。
图1 堆放的物料
4 取样方法的实验和改进
大的块状物料(如图1)在原料取样方面无论从均匀性上或是代表性上都没有操作性,首先品质波动大,取样没有代表性,其次钎或铲取都无法取到,因此对于大的块状物料首先要对其进行前期破碎,把大的块状物料用挖掘机进行碾压,碾压到10~15cm的块状,如图2,碾压后的物料在取样方面就具备可行性,目前在原料取样方面只有两种取样方式,钎取法或铲取法,为了搞清楚那种取样方法更有代表性,采用两种不同的取样方法进行实验。
图2 破碎后的物料
4.1 钎取法
在现场用装载机随机选取8个位置,每个位置随机铲一斗,用样钎沿装载机中间线的上下平行三个位置(如图3)共6钎作为一个样品。
图3 取样布点图
共取8个实验样品,再从每个实验样品里面随机取部分样品组合成一个混合样[5],9个样品都进行单独加工,制样完毕后,送至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结果如表4。
表4 实验样品的化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8个样品的品质波动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Au、Ag的波动,这是因为样钎取的大部分都是粉状,结块的物料只有部分携带进入样品里面,结块的品质有高有低,致使取出的样品均匀性不够,品质波动大,不能满足原料检验的要求,样品9的化验结果基本接近8个样品的中位值,也不能真实的反应物料的品质。
4.2 铲取法
首先用装载机把样品从破碎后的库房铲到外面干净空旷的地方,均匀铺成厚度不超过15cm的长方形堆,然后用绳子划分成2×2m的正方形网格(如图4),在每个网格的顶点(黑色点)用铁锹铲取一铲,把所取的样品全部集合在一起,然后用5目网筛进行筛分,把筛上的结块堆放在一起,用破碎机对筛上结块进行不断破碎,直至破碎至与筛下粒度接近,然后把筛上破碎完的样品与筛下样品全部混合在一起,对两种样品进行充分混匀,用缩分转堆法进行不断缩分,转堆一次舍弃一半,直至转堆缩分到所需样量(5kg左右),取样破碎流程图如图5。
按照此操作取样法,在现场铺成4个类似的15cm厚的长方形堆作为实验样品,通过图5流程图的操作方法,取4个实验样品并加工成4个样品送至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结果如表5。从表5可以看出样品的品质波动都在允差范围之内,样品均匀性和代表性符合要求。
通过表4和表5两种取样方法化验结果的对比,样铲法虽然操作比较繁琐,但更符合原料检验的取样要求,在均匀性上更有代表性,样铲取样操作法可以作为块状物料的取样方法,但样品加工的质量不仅在于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后期的制样方法也是影响样品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图4 正方形网格图
图5 取样破碎流程图
表5 化验结果
5 制样方法的实验和改进
块状外销物料经过破碎之后大部分属于粉末状物料,铜精矿就属于粉末状物料,块状物料的制样方法可以参考铜精矿的制样模式,目前铜精矿的制样模式为:缩分、测水、加工、过筛4个过程,缩分要在专门的匀样盘里面翻转3次,平铺成4×5的20格进行平行样测水,加工方法有棒磨机和研磨机两种,研磨之后都要全部过180目筛,块状物料可以参考铜精矿的制样模式,这就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实验,由于缩分和测水过程属于样品的进一步混匀过程,只要保证能均匀进行3次翻转,样品的均匀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影响样品加工质量就在于加工和过筛的过程。
5.1 加工实验
5.1.1 缩分法
铜精矿属于均匀的粉末状,缩分后可以直接研磨,块状物料按此方法缩分4个样品,缩分之后进行加工送化验,化验结果如表6。
表6 化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由于物料里面含有少量大小不一的块状物料,品质分布不均匀,致使样品产生了大的波动。
5.1.2 过筛破碎法
对样品首先进行再次过筛(10目筛),把筛上样品用制样机破碎,然后把筛上和筛下进行充分的混匀,按此方法缩分4个样品,缩分之后进行加工送化验,化验结果如表7。
表7 化验结果
从表7可以看出化验结果波动在正常范围,此制样法可行。
通过表6和表7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块状物料的制样方式与铜精矿不同,块状物料在研磨前,必须对筛上大的颗粒再次进行破碎,从而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5.2 过筛法
块状物料通过研磨后的粒度无法达到铜精矿的粒度,不论用150目筛或180目套筛,筛上颗粒都无法全部通过,选取同一批2个样品分别用150目筛和180目筛进行化验,化验结果如表8。
表8 两种套筛化验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筛上样量的多少对品位的影响较大,同等研磨条件下筛上越多,化验品位就偏低,对于块状物料的过筛不是越细越好,而是要选择适合的。
6 结论
通过以上对取样和制样方法的实验和分析,可以得出块状物料的取制样流程,如图6 。
从整个流程图可以看出块状物料的过筛和破碎很关键,只有对过筛后的筛上颗粒不断进行破碎和研磨,样品才能更加均匀,样品的加工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检验和化验的要求,从2017年1月对块状外销物料的取制样方法进行实验到2017年3月结束,经过3个月的实验最终确定图4的操作流程,从2017年4月份开始采用此操作流程,到2019年共检验块状外销物料226批次,其中超差只有2批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9.1%,不仅满足了检验的要求,更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达到了双赢的要求。
图6 取样制样流程图
7 结束语
提升样品加工的质量,关键在于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而只有取制样方法的合理才能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块状物料的取制样方法不仅适用于块状外销物料,也适用于类似的其他块状物料,2019年9月工厂新增了冰铜[6]物料的检验,而冰铜也是块状物料,参考块状物料的取制样方法对冰铜物料进行快化实验,化验结果符合要求,从2019年至今,共检验冰铜26批次,超差1起,检验合格率达到了96.2%,不仅为实验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新物料的进厂检验效率,更使此操作法在原料检验上得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