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人生
2020-09-22杨静
文/杨静
朱丽华不像别人那样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她后天失明,属于残疾人。在如何对待生命和生活的问题上,她就比别人多了一层考验,更多了一层感悟。“我的世界已经黑了,要让孩子们的人生光明起来,我帮一把,对于这群孩子来说,可能带来的就是不一样的人生之路。”28年,480多人次,333万元,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人生如何才能幸福。
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人这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攀升的房价、不确定的未来,让我们对人生感到焦虑,感到迷茫,浮生若梦、力不从心之感常常出现。但我想,看过朱丽华的人生轨迹,就会对人生、对光明、对幸福多一份理解与思考。
18岁时,正值花样年华的朱丽华因一场意外事故造成双目失明,让她跌进无尽的黑暗之中。曾有过抱怨,也曾有过消沉,命运为何如此弄人?1983年的一天,朱丽华偶然从广播中听到了张海迪的事迹,“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瞬间,朱丽华仿佛被张海迪的精神所击中。“我一定要重新站起来”的信念在她内心熊熊燃起。
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朱丽华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在黑暗的世界中,她希望、她相信会看到光明。为了这个希望,为了这个相信,朱丽华参加了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没有把青春的时光浪费在对个人不幸命运的哀叹里,而是分秒必争地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样,重新唤起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朱丽华边学盲文,边苦练技能。
掌握一技之长,对于常人而言,尚需付出艰苦努力,何况对一个盲人呢?推拿需要精准的手力,功夫不到,难有所成。朱丽华直练到一只手臂受伤,绑上石膏,而另一只手臂仍在继续推拿。白天苦练,晚上继续,困了就往头上抹风油精,既能提神醒脑,又能防止蚊虫叮咬。苦心人,天不负,从参加推拿培训班算起,整整13年,1998年朱丽华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
1989年,刚刚学会推拿功夫的朱丽华,就遇到了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刚刚为战胜侵袭嘉兴的洪灾而不慎受伤的解放军战士。治疗结束后,战士们要付费,朱丽华急了,“我没有其他本领,就只能治伤疗伤,缓解你们的病痛。”“不能让军人们受着伤干活。”质朴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战士。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以光明之心,以己助人,他的人生道路必然是充满着幸福、自豪和荣耀。
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是一句美好的祝福,但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甘醴,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朱丽华的奋斗让我们看到: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这是《感动中国》送给朱丽华的颁奖词。
获得“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盲人按摩医师朱丽华,28年时间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高达333万元,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1991年,33岁的朱丽华在广播里第一次听到“希望工程”这个词,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慷慨地拿出近3个月的工资,140元,资助了两名云南的贫困学生。从此,开启了贯穿她一生的践行希望的行动。之后,她陆续通过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残联、南湖晚报等单位、媒体结对帮扶贫困学子,数量逐年增加。
后来,朱丽华在嘉兴市区开了诊所,诊所成为了助人的基地,也成为了希望工程一笔笔款项的来源。28年,据不完全统计,她捐出了333万元,这个数字至今仍在增加。而她自己却还在嘉兴市福利院的集体户口上,与另一位盲人推拿阿姨一起住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
对于捐助的孩子,朱丽华熟悉掌握他们的情况。“虽然他们不是我的孩子,但在我眼里,还是当成自己的孩子。要是学生的家里又遇上什么难事,我还会尽力帮助。”当越来越多受资助的孩子成长成才,朱丽华感到特别欣慰,但她不图任何回报。
“自从中医给了我‘光明’,我就立志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事业。我要用行动给他人带去光明。”这句话听起来很漂亮,做起来却很难很难。失明的朱丽华哪里来的那么多光和热?仔细观察,便会看到她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机制在反复循环起着作用。
“这些孩子通过努力走出寒门,他们把看到的世界说给我听,我就‘看’到好多个多彩的世界了。”在助人的过程中,她结识了各种人,而对于人们的善良可爱、多彩多姿和生活的丰富复杂、日新月异每增长一点点了解,她对工作和生活的感情就更炽烈一分。这也许就是工作单调或极度疲乏都不会使她感到厌倦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诊所,朱丽华是医师,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师傅。而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朱丽华对招收的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在这个大家庭里,先后有100多人学到手艺,找到谋生的道路。
朱丽华的徒弟吴建卫说:“最让我高兴的就是,我能自己养活自己,也能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1993年,嘉兴市“两会”上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人们看到一个身体微微前倾、侧着耳朵全神贯注倾听的人,她就是朱丽华。此时,她已当选嘉兴市政协委员,要为盲人群体代言,为盲人群体争取更多权益。如果说以前的朱丽华是在独善其身,现在她则要学会兼济群体。
为了履行好委员职责,她在家人的搀扶下,用双脚检测城市的盲道,撰写了关于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案。
为了能让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朱丽华克服重重困难,多次递交提案。一次次的坚持,终于有了好的结果。2012年7月,市政府发放了公交“爱心卡”。朱丽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多年来的呼吁与努力,没有白费。”
2002年朱丽华被推选为嘉兴市盲协主席。这对她的人生是新的充实,也是新的考验。“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
曾被张海迪事迹激励的朱丽华,如今她的事迹也在激励着其他人。朱丽华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她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有对事业的执着信念,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有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这些才显示了一个人真正的生命价值。
朱丽华做到了,她用全部的行动为人们的光明、幸福、希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而她的人生也是光明的,幸福的。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人应该这样活,路应该这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