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2020-09-21苏雅
苏雅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也逐渐开始应用。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语文教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现在许多课堂上已经开始使用了互联网技术,但是在课堂上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学生无法正确地使用网络,教师应用网络水平不高、教师对互联网存在偏见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互联网和课程融合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应用互联网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语文;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2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教育也变成了一种教育方式,而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传统的语文课堂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时互联网的出现将这些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对待互联网这个新鲜事物,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使用网络,并且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教学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中职语文课堂的现状
在传统的理念中,教育只存在于普通高中,而中职不需要教育,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中职生源普遍素质偏低,语文基础不牢,对学习失去兴趣;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凌乱,表现出肤浅,能力水平偏低的情况;经调查显示中职学生中有一半家庭中有电脑,但是都是用来娱乐,比如玩游戏、聊天等,较少用来学习;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是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这一优点抹杀,往往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从而可能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而现在中职语文的课堂现状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在下边呼呼大睡或者窃窃私语,无所事事[1]。教师埋怨学生不学習,学生则埋怨教师死板无聊,师生关系比较紧张。针对这些中职教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思想,在设计语文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角度,运用多种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从而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想学习、敢于去学习[2]。
二、“互联网+”和课堂融合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而互联网最主要的优点是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将语文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3]。
(一)通过互联网寻找阅读材料
先进的网络技术将许多的阅读材料展示在网络上,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只需要在其搜索就可以找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特点通过互联网来寻找有关语文学习的一些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这样相比以往的图书阅读或者其他阅读方式更加快速便捷而且更加准确寻找。在节约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突破书本的局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例如:学习《瀑布》一课时,课文只是提到了关于瀑布知识的冰山一角,而学生可以在课后在百度上寻找关于瀑布的具体信息,比如瀑布的分类、瀑布的特点、瀑布的形成原因、瀑布有关的文章等,也可以通过国家图书资料,在自然地理有关的书籍里寻找瀑布的有关知识,更深层地了解瀑布,以及了解和瀑布有关的自然景观。
(二)通过互联网将文字形象化
以往的语文学习都是通过文字交流,老师以文字方式进行讲授,学生以文字方式进行记录,笔记或课后巩固,而网络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去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课程的进度,在网络上可以选择合适的视频教学。微课课堂的出现就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音频视频的一种方式,这种新的方法的出现,将以往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浅浅显易懂的音频视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倾听《荷塘月色》这首歌,并在听歌的同时想象荷塘月色的景象。然后再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理解的荷塘月色的景色。然后再将再网络上寻找的荷塘月色的视频播放,结合课文让学生再次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通过图像视频的方式将课本中的文字形象化,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对语文课文的情感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通过互联网提供平台交流
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许多网络平台的发展,许多的学习软件中也具有交流的功能,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与其他学校或其他的同龄人一起讨论,关于学习的方法或者自己的想法之类的。在平台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去学习如何交友,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效率问题,也帮助学生解决了没有老师自主学习困难的问题。
例如,小猿搜题等软件的出现,可以将自己不会的题目分享至交流圈,会有一些同学帮助解答,并且也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达到做题的目的。在平台中会有同龄的小伙伴督促学习,一起努力。
(四)通过互联网增加学习机会
因为今年的疫情影响,网课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话题,小到幼儿园,大至研究生,所有的学生都在与网课接触,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将学生学习的机会大大提升,有不少的网络平台或者App出现,比如大学慕课网,这些平台的出现完美解决了因为无法接触老师而进行学习的问题,也为广大学生增强增加了学习机会。不少软件不仅提供了直播教学、视频教学还提供了现在最新的题库以供学生刷题和一些学习方法、考试资讯的分享。
互联网的出现帮助教育界解决了许多重要的问题,而面对突发情况时,网络也是一种,或者说是唯一一种解决的方法。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不再受到教师和课堂的约束,学生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
三、“互联网+”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措施
面对着中职课堂的现状,不得不采取互联网技术与语文课堂融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下文是如何将互联网和语文课堂进行综合的个人观点。
(一)使用微课堂
微课堂是指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5]。经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刚开始的时候最集中真实,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微课堂,通过老师对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鉴赏、评价应用等过程之后,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一种方式制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最终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
那么要想微课堂顺利地进行,首先必须学校有完善的网络条件,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现在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加大对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网络化校园。其次要求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现在许多中职院校的老师,倾向于老齡化,对于网络应用水平来说普遍较低,这对广大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挑战,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应用及课件制作的培训,以达到熟练应用和制作的目的,只有学校老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才能够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学习
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对互联网的偏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关于上课的内容,让学生自行搜索素材自行阅读,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搜索到的东西,以及教师分享自己的见解,在课上使用一些网络技术去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课文转化为视频,便于学生去学习和记忆;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在网络上学习或者完成作业。通过这样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
(三)设置活动课、分享课作为课堂的拓展
语文学习不仅仅在于课堂,也可以在课后,所以就需要教师设立设置活动课,分享课等一系列的课外课程,作为语文课堂的拓展,教师要经常带学生去网络教室,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网课、PPT动画等,在学生学习电脑技术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课文,以及寻找有关于课文内容的素材,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只需要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6]。
(四)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听,而这种效率往往较低,要改变这种方式,必须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比如可以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课程中让学生来讲老师听。学生通过自己制作PPT,自己寻找上课素材,自己提前预习等多种过程。将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会如何通过网络来寻找学习资料等,又比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高校课堂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有关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然后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总,再有老师将问题的答案,总结并说出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口头表达能力。又比如,一些类似于《红楼梦》选段的那些文章,可以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点评,通过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文学,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以上几点建议,是通过结合中职教育的问题,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利用网络存在的异议等多方面考虑,进行的一些教学方法的总结,希望能够提供帮助。
四、结语
面对传统的课堂现状,互联网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改革的方案,互联网应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学校以及学生共同来完成。只有了解现在的现状,懂得互联网应用时的意义,并且寻找合适于自己学生发展的应用措施,才能够将以往的课堂完美转型,完美改革,在语文课堂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王萌绿.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互联网+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探索[J].新校园(学习),2017(8).
[2]沈杰.“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17(10).
[3]汪长亮.浅析互联网+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8).
[4]王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学:理论,2018(12).
[5]刘文献.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语文有效翻转课堂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丝路视野,2017(33).
[6]罗邵尚.试论运用互联网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J].中外交流,2019,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