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世界说明中国:在对外出版中如何讲好中国现当代故事

2020-09-21孙乙鑫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原则

孙乙鑫

摘 要: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我们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对外出版是对外传播的重要方面,本文探讨在对外出版中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什么讲中国现当代故事,讲什么以及如何讲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出版;中国现当代故事;“外宣三贴近”原则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2

一、在对外出版中为什么要讲中国现当代故事

国外受众和中国受众所处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习惯、文化教育等都有所不同,他们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自然与国内受众不同,抓住他们的关切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中国的信息,表达中国文化精髓,拉近内心的距离,产生共情,讲故事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面对国际舆论“西强东弱”,我国“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要善于回应国际关注,摒弃一味的宣讲,直白的意识形态的灌输,用故事的形式,通过小人物、小事件体现大发展、大变革,大道理,以小见大,达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以往,我们将对外出版的关注点集中到传统文化上,对现当代的选题涉猎不深,但近些年,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正如黄友义先生所说:“传统文化仍然是人家感兴趣的地方,但是为什么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现代选题,这跟中国的国家地位变化有关系。中国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这么发展,人家就问为什么,中国有什么窍门,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有哪些成功之道,这是人家关注的。另外,现在跟中国发生不管是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各种往来都是跟现代中国在发生往来,它也要了解现代的题材。”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和传播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现当代对外出版的新亮点。

二、讲好中国现当代故事的内容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在中国故事内容的选取上,对外出版界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传统的对外出版中,我们更注重向国外展示中国古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引人入胜的景点,这些对于激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兴趣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与此同时,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等当今中国的故事涉猎不多。这使得外国受众对中国的印象固化在昔日中国的发展中,对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不甚了解,甚至产生误解,正如华为公司的调查报告《中国与德国——认知与现实》中所指出的,“德国的中国观不是建立在对当代中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基本延續固化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基本认知模式”,“德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仍一成不变”。因此,我们不仅要讲好我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还要更加重视讲好现当代中国的故事。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对中国日益关注,国外受众对现当代中国有了更多了解的渴望,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执政这么多年,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飞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功之道有哪些等。我们可以通过图书讲述什么中国故事呢?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我们可以讲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如深化改革、中国梦、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使世界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外文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丝路大通道——中欧班列纪行》(中、英、法、德、俄、西、阿),此书从互联互通的角度,展现了中欧班列对促进中欧区域合作,加强亚太和欧洲多个经济圈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大格局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国贡献释放的丝路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对外出版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及“一带一路”建设成就,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外交新理念新举措新成绩,以及反映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方面的选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目前出版了三卷,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本书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国际社会想要了解的其他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针对这一热门话题,外文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中、英、法、德、俄、日、西、阿)、《中国北斗——大国重器》(英、法、俄、阿)等一系列图书。《中国速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是一部真实感人、史文兼有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书由“中国需要高铁吗”这一疑问开篇,将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直至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全部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讲述了中国高铁历经数十年艰辛,在中华大地乃至国外许多地区开拓出一条条高铁线路并实现中国高铁客车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之路背后的独具特色的中国高铁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中国北斗——大国重器》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北斗卫星的重大关切,作为全球四大常见导航系统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因为其优良的特性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通过本书,国际社会可更好地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为国际社会答疑解惑,厘清概念,提供权威解读,对国际社会认可并应用北斗具有重要意义。

回应国际关切,关注海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如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主张;对人类面对的普遍问题的看法和应对策略,如扶贫、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具体到某一类需求,如旅游、经商、求学、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对外出版中的讲中国故事,可以针对这些信息需求,有的放矢,大大增加传播的积极效果。

三、如何讲好中国现当代故事

(一)“外宣三贴近”原则

黄友义先生曾提出外宣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贴近中国发展实际,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用全球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国外受众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环境与国内受众不同,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时,可以将“宏大叙事”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由抽象变具象,从鲜活的人物、事件着手,由小见大,深入浅出,达到情感共鸣。

贴近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需要及时回应国际关切,主动设置议题。“在国际传播中,谁最先进行了‘议题设置,谁就在话语权争夺中占有了先机,就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向引导国际舆论。”例如,精准扶贫、反腐败、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议题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有理有据、有细节地将事情讲清楚。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就要了解中西方在思维上的不同。 西方人自我意识较强,不盲听盲从,不迷信权威,具有思辨意识。如果在讲述故事时,观点现行,事实列后,容易遭到西方人的抵触和反感,反之,如果将小人物、小事件讲清楚,以小见大,不评论,不总结,让读者从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可能更适合西方的读者。在讲故事时,要力求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讲优点、讲成绩,还要讲不足,讲缺憾,以及为了补足短板,我们所做的努力,这样更能符合国际传播的接受规律。

(二)作者的选择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谁来讲也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作者的选择尤为重要。在上面提到的《丝路大通道——中欧班列纪行》一书邀请中国著名的铁路作家撰稿,他既對中国高铁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又懂得如何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表达,例如,本书注重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文中有大量的案例,讲述班列的精彩故事,讲述与班列有关的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体现了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最直接、最现实的载体,承载“中国梦”,赋予新丝路新气象,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重要使者形象。另外,文中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北斗——大国重器》则邀请北斗系统建设的原任领导与专家做主编,北斗方面的7位院士、4位总师团队审稿把关,保证了书稿的权威性。以上提到的两本书有一定的专业性,请国内既懂专业又了解国际表达的专家撰写有一定的优势,而对于一些文化类题材的选题,考虑到国外与中国的文化存在差异,请海外本土人士讲中国故事也不失为好的选择。

(三)多文种出版

让更多的外国读者成为受众,需要出版他们能看得懂的图书,根据选题的特点和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多语种出版。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曾说,“这不是一本仅供中国读者阅读的书,而是所有人都应该阅读的、关乎人类和全球未来的书。”多文种出版为众多不同国别的国外受众阅读著作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彭修彬.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J].对外传播,2018(7).

[2]王景云.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J].红旗文稿,2019(12).

[3]陈龙根.从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看应该怎样编书[J].编辑学刊,2005(5).

[4]沈正赋.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行动逻辑、内容框架与媒体策略[J].中国广播,2017(9).

[5]郑春荣.如何在对德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6(4).

[6]王建军.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思考[J].视听纵横,2014(3).

[7]张奇.近年来我国党政类图书对外出版资助体系研究——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为例[J].中国编辑,2017(11).

[8]陈世华,韩翠丽.对外出版与国家形象传播[J].编辑之友,2012(9).

[9]阳继波.对外出版的外宣意识研究[J].科技传播,2018(23).

猜你喜欢

原则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新闻外宣翻译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什么
高考数学复习中习题选择的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