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写真话做真人
2020-09-21张娟华
张娟华
摘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问题诊断,提出策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笔来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真正的习作,也才是最好的习作。
关键词:观察日记;写真话;做真人
一、现象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试着进行连续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及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临近国庆节放假,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次习作:利用假期连续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并按要求记录下来。(因为绿豆一周能很好地展现发芽的过程,又有利于作后集中指导)
假期结束,我满怀希望地收起学生的习作,期待有惊喜。批阅完,我失望了:全班45人,有21人写绿豆发芽,10人写黄豆发芽,9人写种大蒜,还有5人没有写。能按要求持续性地观察并记录的仅有2人,占全班人数的0.04%。观察大蒜的几人是因为自己有教辅书,上面有写种大蒜的文章,所以就照搬了例文。没有观察的5人,因为家里没有绿豆,父母也没有帮助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心观察,没有持续细致地观察,更没有及时记录观察所得,所以,这次习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收效甚微,甚至是无效的。
二、问题诊断
针对这次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进行了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我对班级学情把握不到位
我以为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习作经历,本次习作是在此要求上的进一步提升,而且凭我的教学经验,观察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学生对事物变化充满好奇,对观察日记这类习作是有兴趣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先尝试习作,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尽管我教过多年的四年级,对四年级学生基本的习作水平有所了解,但这个班接手不到一个月,对学生完成这次习作没有足够充分的把握。而这个班级整体语文水平在年级中处于下游,比较显性的表现是学生朗读水平差,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即使是教过的课文也难以流利地朗读,习作表达的水平就更差了。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所以不能较好地完成此次习作,也是他们真实的体现。
(二)学生对习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习作就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笔来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才是真正的习作,也是最好的习作。而这个班级学生的表达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没有观察,没有动笔,先找出范文参考,人云亦云,说假话,说套话。这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能力问题,同时也是孩子们缺少独立思考精神的表现。在这次观察中,大多数学生没有细致观察,没有真实記录,仅凭一篇习作范文就替代了自己的真实观察和感受,不动脑筋,照搬别人的语言,以为作文就是“拿来主义”,把别人写的移到自己的本子里。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会影响学生做人。
(三)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经历这次习作,我深入地了解了这个班级的家庭情况: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占80%,其中有14位学生由于家长无暇顾及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到校外补课班,作业就由补课班老师负责,父母到夜里把孩子接回家。有一位补课班老师明确告诉我:补课班里重点辅导数学和英语,因为语文水平的提高比较慢,尤其是写作,见效太慢了,所以学生能基本完成语文作业就行了。就连我每天布置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被“见效快的科目”学习挤占掉了。这样下去,学生将越来越不会习作,也越来越不愿意习作。
三、教学对策
(一)教学生学习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对于学生如此重要,我们老师必须重视,并要教学生学习观察。于是,我带领学生在班级中重新做了一次绿豆发芽的观察记录,每天定时组织观察,并及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情感。我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一个一次性杯子、一把绿豆,把绿豆浸泡在杯子里,用潮湿的纱布盖住。然后制作表格,仍以七天为一个观察周期,以便于学生记录,并对照自己在国庆假期里的观察习作。每天按早上晨读后、午餐后、放学前分三次组织观察,发现有变化的,适时指导记录。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绿豆的状态及颜色的变化,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针对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怎样恰当地描述。如在长度上的细微变化,就带领学生实际操作,用尺量一量,而不是随心所欲,想写多长就写多长,虽然这不是搞科学研究,一定要很精确,但至少量过了,才知道大约有多长。同时,以观察绿豆发芽记录为范例,进一步指导学生课后选择别的对象继续观察,并自制表格进行观察记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以此来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做记录
观察记录原本是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如种子发芽生长的观察记录、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记录等。“记录”也是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是学生亲历观察过程所留下的印记。在习作中的观察记录,同样也要把观察到的现象忠实地记录下来。每天我在教室定时组织学生观察时,就紧密结合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记录。如一位学生写道:“经过5分钟的浸泡,小小的绿豆似乎对自己鲜艳的绿衣裳有些不满意了,皱起了眉头。”那我就在第一天,从把绿豆浸在水里的刹那开始计时,让学生感受5分钟有多长,并仔细观察绿豆表皮的变化,看它有没有起皱?如果没有起皱,那是什么时候开始起皱?起皱了以后又发生怎样的变化?需要经历多少时间?这样把观察到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变化,也不能随意瞎写。正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文《第一朵杏花》中写的:“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为了让学生学习竺可桢爷爷精确观察、忠实记录的科学精神,我让每一位学生利用表格,及时准确地用文字记录下来,并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这既是习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三)鼓励学生写真话
本次习作的观察日记,就是在忠实记录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写下观察的过程及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思想,使自己的真情释放,而不是拿来主义,虚情假意。鼓励学生要写清楚观察时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从心底“长”出来的那种情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如一位急性子的同学这样写道:“第一天,我拿着浸湿的绿豆开始盼啊盼,真恨不得它们马上发芽。”而学生是不明白怎样练就写自己心底“长”出来的想法的。其实,想法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观察过程中离不开想法,同样,想法也离不开具体的观察。如:由眼前的豆芽刚刚探出绿绿的小脑袋,想到用不了多久,豆芽越长越长,再多浸一点,就可以炒一盘鲜美的豆芽菜了。就这样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不是那么出彩,但真实!这就是学生最好的表达。
(四)培养学生做真人
叶圣陶先生说:“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是啊,小学生学作文,也是在学做人。那要做怎样的人呢?要做真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我该怎样教学生做真人呢?在作后讲评中,我把学生习作中写得精彩的句子一一摘录下来,制作成幻灯片,组织学生分享讨论,再以评价来促使学生明白何为“真”,何为“做真人”。比如出示一位学生写的一句话:“今天绿豆把小芽全都露出来了,把外衣都脱了,白白嫩嫩的,非常可爱!”我请这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学生却不好意思地说是抄来的。结果,我罗列的生动的句子大多数是学生照搬或依葫芦画瓢的,没有自己真实的创造表达。究其原因,是学生以为写不出来的时候,可以“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可以“搬”。殊不知,小学生习作尽量不要和别人雷同,要写出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若没有“正确、老实、实事求是”的写作习惯,是决然写不出好文章的。这不仅是作文,更是做人!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