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9-21韩书坤
韩书坤
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对患者身心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治疗期间,以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获得广泛运用,并且术后采取有效方式给予对应干预意义显著[1-2]。本次研究将针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探析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运用可行性,以实现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3月收治的88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一期缝合组(44例):女20例,男24例;年龄区间为35岁~80岁,平均为(56.25±2.55)岁;T管引流组(44例):女21例,男23例;年龄区间为36岁~82岁,平均为(56.29±2.59)岁;
纳入标准:①无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禁忌症情况;②未表现出胆道炎性狭窄现象;排除标准:①表现出胆总管血供破坏现象;②表现出严重高血糖现象;
就两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所有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实施插管全身麻醉,对于胆囊利用传统三孔法实施切除,通过对术前胆总管结石大小预判结果进行了解,合理利用腹腔镜下夹持刀片将管壁进行≥1cm切开,期间对于胆总管前臂被覆组织需要进行保留,防止在电刀止血期间将患者被覆浆膜层血供破坏。于胆道镜下将结石取尽,对胆管彻底冲洗之后,如患者对于一期缝合标准符合,则利用可吸收线(5-0)对胆总管切口實时全程间断缝合,并且将胆管前臂上背膜进行缝合加固。不满足一期缝合标准,则对患者实施胆总管T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残留结石率、术后住院时长、术后总并发症(腹腔感染、胆瘘、有症状胆道狭窄、T管相关并发症以及肺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干预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残留结石率以及术后总并发症率)行X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术后住院时长)行t检验,以 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残留结石率对比
一期缝合组腹腔镜下胆总管患者残留结石率(0.00%)低于T管引流组(11.36%)明显(P<0.05),见表1。
2.2 术后住院时长对比
一期缝合组腹腔镜下胆总管患者术后住院时长短于T管引流组明显(P<0.05),见表2。
2.3 术后总并发症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集中于腹腔感染、胆瘘、有症状胆道狭窄、T管相关并发症以及肺感染几方面;一期缝合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总术后并发症率(6.82%)同T管引流组(4.5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3 讨论
传统观点分析,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完成切开探查后,对于直接缝合操作禁止进行,需准备T管进行放置后合理展开体外胆汁引流操作,以防止系列因素影响使患者胆道压力呈现出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胆漏现象[3]。并且可以将体外进入胆管通道有效保留,从而对残余结石排除加以促进。但在胆道手术技术快速发展情形下,分析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的有效实施可获得显著效果。同T管引流进行比较,其能够将拔除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并且可以防止长时间进行T管引流对患者造成系列并发症现象,能够将残留结石显著减少,从而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有效缩短[4-5]。
综上所述,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的有效应用,可实现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残留结石率降低以及术后住院时长的缩短,最终实现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王军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3):127-129.
高旭升,柳杰,徐峰,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9,32(24):94-96.
梁润威,范正军,余祖启,等.3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6):3-5.
李莉,张彦红.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5):39-40+43.
俞渊,唐乾利,李敏朋,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40(03):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