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革命类纪念馆档案工作的新思考

2020-09-21黄宗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档案思考

【摘要】新时代,红色文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将红色基因更好地植入公众心里,这对于革命类纪念馆而言,其使命和任务都很艰巨。那么如何寻求突破和发展,笔者将结合档案工作经验,在对文物档案工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红色文化;档案;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历史发展和基本国情的特殊性,以及近现代革命斗争史的丰富内容,构成了革命纪念馆事业的先天条件。”[1]在新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传承好红色精神,革命类红色纪念馆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发挥自身特色,传承好红色精神,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档案工作出发,以文物档案工作为例,做出一系列新的探讨,希望能更好地推动革命类纪念馆文物档案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一、概述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类文化,其也是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昌盛的价值体现,是中国人民顽强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它所蕴含的革命传承和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追寻初心和实践的完美体现。革命类文物藏品涵盖了背景资料、照片、视频等诸多方面,而相对应的革命类文物档案不仅是对革命文物本身信息的收录,而且是对革命类文物保管、修复、展出、社会教育工作等活动过程完整的记录,在宣传、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中更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博物馆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是手段,唯有对民众产生积极影响、能改变社会的教育才是博物馆存在的目的。”[2]在文物陈列展览过程中,单纯依靠文物难以让普通观众详细了解文物的红色背景、用途功能等信息,但如果能从革命类文物藏品档案中提取一些生动、感人的红色元素,则能提高观众的认知度,提升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在新时代,档案人要与时俱进,对文物档案重新认知,文物档案工作不是简单的数据积累过程,而是发掘红色精神内涵的重要宝库。

每个档案人都应该不断地思索挖掘革命类文物藏品更多的潜在价值,不断创新思维,采用新方法,把隐藏于革命文物中的故事讲出来、传开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红色精神的独特魅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统一性不够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目前,文物档案原始记录主要存在数据不准确的情况。相关责任人业务不熟练,在日常维护中疏于防护,档案需要变更的内容没有及时补充在记录档案中,造成了观察记录的失实。

(二)原始信息登记不全

在征集文物时,有的简单登记物品名称、捐赠者的姓名、电话等基础信息,对于文物的来源、捐赠者革命历程等资料涉及较少,这样显然是文物藏品档案的缺失,给布展带来了资料不足的尴尬,同时,开馆后的社教活动也直接受到了制约,不能结合馆内文物针对性地设计社教育活动。

(三)档案利用度欠缺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习惯认为博物馆只要将藏品说清楚就足够了,这些足够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了。故而革命文物藏品档案依然存在着“重藏轻用”的思想,文物藏品档案实际上往往被忽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临时展览,或者调拨相关文物时,因“重藏轻用”思想,不能做到统筹安排,造成文物藏品一定程度的损害。在选用展览文物时,未能查询藏品档案信息,将文物的质地、规格和类别等各类因素综合加以考虑,同时借助文物档案中文物藏品已有的照片、规格、图表、质地等信息对展陈作出清晰的判断。二是对于文物藏品档案“一登了之”,不能对文物藏品档案加工形成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文章,不能发挥文物藏品档案的实效。

三、工作的思考

(一)制度化保障

加强革命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文物藏品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应该以国家颁布的《博物馆工作条例》为重要参照,落实“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细、保管妥善、查检方便”方针,从纪念馆本身出发,加强文物征集、登记、保管各项制度的明细化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相关的工作制度可参照制定《接收文物实施细则》明确档案移交时所需原材料、制定革命类文物移交制度,确保档案移交的科学性、完整性。

在宏观上,各级文物部门内成立专门负责档案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记录档案备案的专业人员,同时,合理安排固定经费,上级机构负责行政监督和业务指导,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文物档案管理机制。同时,打破文物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资源共享,档案及时更新的机制,加强考古、文保和档案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多赢的目的。

(二)扩展学术研究

博物馆体现了一个地域的历史和文化积累,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未来的博物馆将不再扮演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我们不仅要关注博物馆声明的东西,即外在的,而且要关注博物馆不曾声明的东西,即內在的。”[3]不但要将展品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科学、艺术价值转化到陈列展览中去,而且要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到讲解和服务中,让观众在汲取文化精髓时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笔者认为,革命文物藏品应该包括革命文物在收集、鉴定等一系列流动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内容,相关藏品征集的记录必须齐全完整,否则就会因藏品信息不全,降低被征集藏品的收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影响被征集藏品真实的文物价值,不利于后期的文物藏品工作的开展。

早在2002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提出加快传统档案资源向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转变的指示和要求。[4]要把握新时代信息化传播的特点,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以形象、生动、趣味的形式向公众推送档案系列活动的相关信息。通过文物视频二维码的形式,将文物故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游客的面前,深受好评。多媒体可以帮助博物馆的藏品提高使用价值,扩大使用范围。[5]当然,要想文物档案藏品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理论管理体系,[6]这又同样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有的纪念馆自主研发一套藏品管理系統,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模块:(1)藏品基本信息。其主要内容有:名称、类别、年代、人文、材质、功能、工艺技法、形态、完残程度、题识内容、文字、自然特征、计数、附属物、图片。(2)藏品管理工作信息。其中包含:征集信息来源、入馆过程、鉴定、定级、现状、维护、提取、退还、事故、注销、统计。(3)藏品文档信息。这一模块主要包含文物藏品的基本情况、围绕文物藏品本身发表的论著、征集过程中录制的音像资料。有的纪念馆研发的这套系统,信息记载完整翔实,通过数据,即可准确、完整地了解每件文物的情况,更能充分发挥革命类纪念馆在文物保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职能等方面的作用。

(四)利用文物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

博物馆的根本宗旨是了解观众、熟悉观众、争取观众、组织观众、为观众服务、满足观众的需求。革命类纪念馆应该充分利用好文物档案,提升文物档案在展陈中的作用和效果,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一是注重文物展示细节。文物在展出时,要考虑到语言、展示手段,充分考虑到公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和传播方式。可以借助二维码扫描的方式,提炼出文物中的感人故事和细节部分,让游客在最佳视觉感觉的同时,对红色文物产生兴趣,形成感受。二是提升文物藏品的展示效果。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运用信息化手段,当然,将文物档案资料转化为视频或者游戏的形式,恐怕是一个新的突破,比如将一些红色档案转化为图片和历史背景进行推送,会让游客产生直观的感受,如果再辅以视频、VR等体验,那么,视觉、感官的冲击力将更为显著。

四、总结

档案工作是革命类纪念馆的基础,文物档案工作更是重要的环节,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纪念馆人只有不断强化自身意识,对红色文物做到实时跟踪,一般文物藏品突出保护与利用共同发展的相关原则,更好地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承红色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耀申.中国革命纪念馆事业的回顾和展望(一)[J].中国博物馆,1995(2):77.

[2]施波文.公共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历史嬗变[J].科普教育,2014(10):66—73.

[3](美)珍尼特·马斯汀编著,钱春霞等译.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贺楠.文物藏品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7(9):24.

[5]宋向光.博物馆展览的评估和达标[N].中国文化报,2011-10-26(6).

[6]李玮.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2(6):53.

作者简介:黄宗红(1987-),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安徽地方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档案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