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光裕的传奇人生

2020-09-21何加盐

商界评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黄光裕国美电器

何加盐

终于,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在6月24日午间假释出狱。这个曾三度登顶中国富豪榜、建立中国最大家电连锁帝国,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潮汕人,于2008年事业巅峰时刻,突然身陷囹圄,至今已在里面待了11年半。

实际上,这11年间,“黄光裕即将出狱”的消息,已经传过好几次,每次都引起国美系上市公司的股价暴涨和相关新闻的热议,显示着这位商界奇才哪怕深处铁窗之中,对外界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出身极度贫寒、16岁辍学学做生意,20多岁成为亿万富翁,35岁就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是怎么改变中国电器零售业的格局,又是怎么创造中国市场罕见的资本运作奇迹的?他的未来,能否再续写新的传奇?

出发

黄光裕的父亲黄昌义出身地主家庭,祖上也曾煊赫一时。但在那个特殊的火红年代,一切都变了模样,黄昌义自己也成了“黑五类”分子,12岁的他在自己出生的西胪镇波美村呆不下去了,便流浪到20公里外的铜盂镇,被一户姓曾的人家收留。成年后,他便被曾家的女儿曾婵贞正式“娶”进门,成为一名入赘的女婿。

他們有四个孩子,其中第二个孩子就是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

在那个年代,日子不好过,一家六口人只能挤在一个与猪圈相邻的14平米小房子里。不过,黄光裕兄妹四人,从小就听父母讲述祖辈经营土地及从商的经历,早早就拥有了不同于一般农民家庭的商业意识和眼界。

曾婵贞经常给他们讲述被后人总结为“马太效应”的故事:一位主人要远行,给三个仆人每人分了一些钱。等他回来后,其中两个仆人用分到的钱做生意赚了钱,第三位仆人把钱埋起来,没有增值。主人就把第三个仆人大骂一通,然后把原来分给他的钱收回来,一并给了赚钱最多的那个仆人。

经过母亲一次又一次的讲述,赚钱的念头已经深深地刻到了黄光裕和哥哥黄俊钦的脑海里,成为日后他们不断追求更快、更多地赚钱的深层次动因。

在黄光裕10岁那年,中国发生了巨变。汕头成为经济特区,并拥有广泛的海外联系,成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的一个窗口。其中,贩卖二手电器,成为了当时很多汕头人发家致富的普遍法门。

这时,黄俊钦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才华,将当时流入汕头的电器“废品”,自学成才地把它们组装起来并且可以正常使用,甚至连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编程都学到很深的程度。黄光裕则是将做生意的才华显露无疑,他走街串巷,收购各家各户从海外流入来的废旧电器,很快并将组装好的电器全部卖掉。

1985年,19岁的黄俊钦和16岁的黄光裕,决定像很多潮汕前辈一样,背井离乡去做生意。他们用蛇皮袋装着收来的电器,坐上火车一路北行,一直走到了内蒙古。

那个年代做生意,交通十分不便,治安状况也不好,而且,当时社会对商品经济的接受程度不高。

黄氏兄弟的电器在内蒙古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就赚到第一笔钱,也用最快的速度触动了“天雷”。于是,黄俊钦被警察抓走,货品没收,人也被关了81天才放出来。

这是黄家人第一次遭遇牢狱之灾,黄光裕这一次侥幸逃脱。

黄光裕觉得呼和浩特市场太小,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他的下一站选择了北京。

黄光裕独自来到北京,发觉卖服装是个不错的生意,于是就从南方进了一大批服装,在北京走街串巷贩卖。但是,服装生意的布料、季节等因素,就把黄光裕搞得一个头两个大,并且做流动摊贩不利于品牌和资源积累,于是他决定不做“行商”,做“坐商”。

黄光裕在珠市口东大街选中了一家国营服装店,最初是让门店帮他代销服装;到1986年10月,黄光裕把哥哥从内蒙古叫来,一起将该门店承包,并为这家店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美。

1987年1月1日,国美服装店重新开张,店铺继续卖衣服,另一半摆上了黄俊钦从内蒙和南方运过来的电器。但是两个月后,由于服装卖不掉,而电器却越销越红火,于是两兄弟干脆关闭了服装业务,把店名改成了“国美电器店”,专营电器。

日后名满天下,成为中国电器连锁业霸主的国美电器,就是这样起步的。

从“电器”到“房地产”

黄氏兄弟赶上了一个绝佳的时机。

当时的中国人,经历了改革开放10年,生活条件变好,多年来被压抑的消费欲望开始猛烈释放,家用电器成为最热门的抢手货。而黄氏兄弟拥有的,恰好是来源于广东的源源不断的货源。

与那时卖家电的主流渠道国营商城相比,国美电器店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深受周边居民欢迎。很快,黄氏兄弟就在北京各处又开起了亚华电器、银河电器、国豪电器、恒基电器等新的门店。

1988年的“物价闯关”和抢购风潮,让黄氏兄弟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但随着经济过热,中央开始大力调控,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短暂的“倒春寒”时期。

国美也遭遇了重大危机,除了货品销售困难以外,国家大力整顿偷税漏税、走私等方面的问题,黄家再次遇到大麻烦。不仅几家门店被关、货物被没收,黄俊钦再次被拘查。

黄光裕再次逃过一劫。

黄俊钦放出来后,两兄弟依然没有放弃这条路子,继续在其他地方开新店。不过,此时的他们已经摆脱了原来那种疑似走私的方式,而是从各种渠道拿手续合规的产品。

1990年,随着国美销售的货品越来越多,黄氏兄弟开始采用一种新的销售模式:摆脱经销商,直接和厂家合作。当时,中国的电器基本上是由贸易公司作为中间渠道,经销的层级可能有很多级,每一级层层加价,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价格比出厂价要高很多。国美首创的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包销”方式,省下了大量的中间费用,因此货品售价比其他商店低很多。

1991年,黄光裕开始在《北京晚报》的“中缝”打广告,这被认为是开中国报纸广告的先河,后来中缝广告一度成为报纸的标配。而第一个吃螃蟹的黄光裕,让“买电器,到国美”这句话轻易地走进千家万户。在他的带动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晚报的中缝广告几乎成为中国家电业的“道琼斯指数”。

1992年,黄氏兄弟一年就新开了十几家店,全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成为北京家电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另外,除了家电生意红红火火以外,他们还介入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房地产市场。黄俊钦不仅建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后来还建起了鹏润大厦。

进入房地产行业后,黄俊钦的心思起了变化。从“赚快钱”和“赚大钱”的角度,房地产是一个比卖电器好得多的行业,所以黄俊钦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房地产上面,对于电器渐渐地就无暇顾及。

因而,在1992年底,两兄弟正式分家,黄俊钦分走了房地产业务和6家门店,黄光裕继续在电器销售行业深耕。

1993年初,黄光裕把自己管辖下所有门店的名字都改为国美电器,開始统一的品牌运作。为了扩大经营,黄光裕到银行去贷款,认识了中行某分行的信贷员、一位叫“杜鹃”的女孩,两人陷入爱河。

3年后,黄光裕和杜鹃结婚。杜鹃从一个银行信贷员,成为日后中国首富背后的女人。但若干年后,她也将苦守家宅十多年,在尔虞我诈的险恶商海中独力支撑一家超大公司,独自一个人带大两个小孩,承受了绝大多数女人都不可想象的苦楚。

在1993年,除了认识了杜鹃以外,黄光裕还认识了张志铭。

张志铭是北京人,毕业于一所中专,在木器厂工作几年后,又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后来被黄光裕招进国美当他的专职司机。

当了专职司机的张志铭,迎来了命运的重要转折。一是他有了大量时间和黄光裕接触,让老板能充分领略到他的踏实和能干;二是他认识了黄光裕的妹妹黄燕虹,俩人很快开始谈恋爱。

黄光裕认识到张志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把他调到门店基层去工作,然后一步步把他升到高层职位。

1996年,“入行房地产”的种子在27岁的黄光裕心里开枝散叶。于是黄光裕成立了“国美地产”(后更名为“鹏润地产”),开始运作他的第一个地产项目:鹏润家园。

为了潜心做好房地产项目,黄光裕把张志铭推到前台,负责管理国美电器的业务,自己主要精力都放在房地产上面。甚至在张志铭和黄燕虹结婚后,让张志铭担任起了国美电器的总经理。

这导致,当时人们只知国美有张志铭,不知有黄光裕。

退居幕后的黄光裕,比哥哥更进一步。他提出“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理念,认为从商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能赚到钱,能和现有产业互补的行业,都可以做。

在这种理念下,他除了做房地产以外,也开始学习金融运作,并且在1996年认识了两个重要的帮手:张玉栋、詹培忠。

张玉栋是北大法律系高材生,曾就职于外经贸部下属的长城律师事务所,后来下海成立思峰律师事务所,在政商两界有非同寻常的关系,对资本运作非常娴熟。

詹培忠是出生于潮州的中国香港投资人,特别擅长于在股市买壳卖壳。他曾接连拿下7家濒死公司,改造后出售每笔净赚数千万元,故人称“金牌壳王”。

日后,黄光裕借张玉栋的脑袋和詹培忠的手,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扩张路上处处受到抵制

在黄光裕投身于房地产并且开始研究资本运作时,张志铭带领下的国美电器开始高歌猛进。

1996年,国美改变只销售进口电器的做法,开始兼售合资和国产电器,并逐渐过渡到后者为主,成为很多中国电器生产厂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到1999年,国美已经成为北京市场上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单一城市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这只快速增长的怪兽的雄心,它开始向外地进军。由于国美长期奉行低价战略,各地消费者都翘首以盼,蜂拥而来,国美可谓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但是对电器厂家而言,国美的低价是建立在对他们压价的基础上,因为国美价格低,别的商家也卖不起高价;对生产商来说,价格战把利润越压越低,同样打得苦不堪言。

于是在2000年,国内9家彩电生产厂家召开了“彩电峰会”,试图形成价格同盟,抵制降价。

但国美的做法是:寸土不让。

其一边向外界高调宣扬“国美彩电不降价”,一边策反彩电联盟的成员。很快,彩电联盟中的熊猫彩电偷偷反水,在其他彩电不降价的情况下,直接跳水式降价,引起了疯狂采购,一下子从濒临倒闭的状态满血复活。

其他厂家也坐不住了,纷纷降价,彩电联盟土崩瓦解,国美电器名声大振。那一年的上海,国美新开六家门店,其中三家店大门都被疯狂的消费者挤坏。

经此一役,国美电器成为全国著名的家电连锁店。而国美的品牌宣传部门和运营部门也趁热打铁,把每进入一家城市和每开一家新店,都炒作成当地的大新闻。每次开张,火爆的人群甚至会引来警察维持秩序。

但是,对于各城市原来的电器商场而言,国美的到来就是一场灾难,总会引来他们的价格剧降、销量大跌。所以国美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引起当地商场的激烈抵制,其中尤以沈阳攻防战最为典型。

2001年8月,国美强势杀入沈阳市场,开业当天的凌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千人队伍。开业后,商场里人满为患,交钱的队伍从一楼蜿蜒到了二楼,全天销售额达到惊人的420万元。

当时占有沈阳家电市场80%份额的四大国营商场坐不住了,他们联合发起了一场“国美阻击战”。其攻势异常猛烈:一是自己大降价争抢客户;二是强迫厂家不得向国美派货和派促销员。

不过在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和当地消费者的三方压力之下,反国美联盟终于支撑不下去,只好放弃抵抗,任由国美发展。结果,一年之内,国美在沈阳连开四家店,市场份额占到了1/3。

到2004年,国美在全国60多个城市开了200多家店,销售额达到239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器连锁企业。

黄光裕的资本运作

黄光裕在国美电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进入全国房地产百强之列,在投资领域更为厉害。

黄光裕对资本市场的兴趣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通过张玉栋了解了资本市场的诸多造富奥秘,只是一直没有等到好的出手机会。

直到2000年,黄光裕通过詹培忠,悄悄注资了港交所一只“仙股”——“京华自动化”,成为第二大股东。这次入股,是以鹏润大厦的三间办公室,作价2 568万港元进入的。

2002年2月,黄光裕花费了1.35亿港元,占有了京华自动化85.6%的股份,成为绝对大股东,并接连释放系列利好消息,把公司股价拉高了4倍。

由于黄光裕占股超过3/4,触发港交所的“无条件收购”规则,于是他后来又卖掉部分股权,套现7 650万港元现金,把持股比例降為74.5%。

2002年4月,京华自动化花费1.2亿港元现金和0.75亿港元股票,收购了黄光裕控制的一家百慕大公司。

经过两次操作,黄光裕共计拿出了1.35亿港元,但是套现了7 650万港元现金,又得到1.2亿元的购置款。等于钱从左手倒到右手,得到了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干干净净”的上市壳公司,还从资本市场白赚6 150万港元。

2002年7月,黄光裕把鹏润地产的部分资产装入京华自动化,并将其更名为“中国鹏润”,其第一次资本操作到此完成。

而这,仅仅是开始。

2004年,国美在全国攻城略地之际,公司股权被重组,其中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被装入“国美电器”,黄光裕拥有“国美电器”35%的股权,另外65%由“鹏润亿福”占有。而鹏润亿福实际上也是黄光裕完全控制的公司。

同年6月,中国鹏润宣布以85亿港元通过海外BVI公司操作,买下鹏润亿福全部股权。也就是说,“国美电器”65%的股权,被装进了上市公司的“壳”里。

其后,中国鹏润改名为“国美电器”,黄光裕完成了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

尽管黄光裕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但是由于国美电器的门店仍在不断扩张,业务蒸蒸日上,所以公司股价不仅没有跌,反而不断上涨。

这时的黄光裕个人总资产达到了105亿元之巨,成为中国首富。

这一年,黄光裕35岁。

至暗时刻

在国美的业务继续高歌猛进,黄光裕的资产也水涨船高,达到140亿元,继续蝉联中国第一的时候,倒霉轮到了黄氏兄弟身上。

2006年10月底,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牛忠光被逮捕,曾在该行办过巨额贷款的黄氏兄弟也被纳入调查范围,发现至少有13亿元的问题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形迹可疑。

黄俊钦的“新恒基系”全部资产被查封,黄光裕本人及旗下公司也被纳入摸查名单。

但黄光裕继续指挥着国美电器在全国各地疯狂扩张。

到2008年,国美已经把除了苏宁以外的中国市场其他电器连锁巨头永乐、三联、大中都收入囊中,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全年销售达到惊人的1 200亿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这年奥运会,黄光裕和母亲都成为奥运火炬手;而10月公布的胡润2008年度富豪榜,黄光裕再次以450亿元身家,名列榜首。

在39岁这年,黄光裕把家族带到荣耀的巅峰,个人也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就在奥运会过去3个月、登顶富豪榜40天之后,黄光裕突然被警察抓走。

最终在2008年5月18日,人民法院宣布:黄光裕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2亿元。其妻子杜鹃也因内幕交易罪被判为缓刑3年,并处罚金2亿元。

关于黄光裕及其家人的入狱,还有很多其他各种猜测,从商战到政治的因素都有,但大多没有证据证实,只能当作坊间传闻。

黄光裕入狱后,国美此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

一方面,公司内部经过了一段权力争夺。刚开始由原永乐电器的董事长陈晓担任国美的董事局主席,但后来杜鹃联合原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和黄光裕的妹妹黄燕虹,并在外部投资人贝恩资本和战略设计人麦肯锡等的支持下,夺回了控制权。

而另一方面,市场的剧烈变化,也让失去了主心骨的国美措手不及。随着电商企业异军突起,京东成了电器连锁企业的主要对手。后来淘宝和天猫在电器销售方面也迅速崛起,互联网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电器的主要渠道。而移动互联网兴起后,未能及时转型的国美更是远远落后。

国美的竞争对手苏宁,则仍然保持飞速发展的态势,并积极拥抱电商和移动互联网。2019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2 692亿元,而国美零售的营业收入还不到600亿元;与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京东相比,国美更是只有其1/10。

在中国电器零售行业格局上,京东和腾讯是战略同盟关系,苏宁和阿里是战略同盟关系,只有国美孤零零的无依无靠。

不过拼多多以2亿美元入股国美,虽然这笔钱对于这么大体量的企业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但其象征着国美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如果能和电商新贵拼多多深度合作,国美或许还能再翻身。

目前,黄光裕和家庭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以16亿美元的财产排名全球第1 613名。

“赌博式”人生

黄光裕出身于贫寒之家,从小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备受生活之苦。但是16岁辍学从商以来,快速崛起,直至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登顶首富之位,其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但他们却总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搞得一关十几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不可否认,他们兄弟的起家,充满着这一代企业家无可避免的原罪。但后来公司做大以后种种灰色甚至黑色的操作,大部分却可以归因于他们希望走捷径、“要搞就搞大的”的性格。

其实,和他同时崛起的企业家里面:同样也做过零售和地产的王石,后来专营地产,顺利退休;同样做家电零售的张近东,专心致志搞家电,平安地成就了苏宁帝国。

可惜的是,这些人的耐心和专注,黄光裕学不会,可能也不屑于学。

实际上,他做公司所遵循的路数和赌博很相似,赢了,走上人生巅峰;输了,把自己也赔进去。

他曾经赢过,也曾经输过。赢得很风光,也输得很惨。

但是,对一个赌徒而言,只要不下牌桌,他就永远都会认为自己还有翻盘的机会。

也许,对黄光裕而言,12年的狱中生活,只不过是暂时的蛰伏而已。毕竟价值百亿元的鹏润大厦还是他的;年营收近600亿元的国美公司还是他的;苦苦支撑12年的杜鹃还是他的……

从每次他出狱的传闻引起的市场和舆论反应来看,市场依然对他怀有很大的期待。

不管如何,重回自由的黄光裕都会再战江湖,掀起新的波澜。

猜你喜欢

黄光裕国美电器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黄光裕归来!
5000亿元“小目标”国美能否实现?
奥田电器
简单车:争做汽车界的“国美”
电器创新设计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