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涵视角下的英汉动物习语翻译方法探究
2020-09-21石宇楠
摘 要:英语和汉语一直都有使用动物习语的传统,但由于文化差异,双方对动物的感情也不尽相同。如今,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正确翻译动物习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文化内涵,运用常见的翻译方法力求准确恰当地翻译动物习语,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内涵;动物习语;翻译方法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动物习语生动地反映出各族人民认知思维的独特性。所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对动物习语的处理十分重要。本论文将在文化内涵的视角下,为英汉动物习语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以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预期效果。
一、英汉动物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1.意象相同 文化内涵相似
(1)老鼠。因为胆小怕事,鬼鬼祟祟的形象,几乎所有国家的人都对老鼠有厌恶的心理,这也导致了与老鼠相关的习语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在汉语中有“胆小如鼠”,“鼠目寸光”,“贼眉鼠眼”等的表达。
英语中有“rat on sb.”(告密或背弃某人);“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一遇到危险就争先寻求安全或一看见困难便躲得老远的人);“rat trap”(绝境)等。可见在两种文化中老鼠都并非正面的形象。
(2)狐狸。狐狸一向是虚伪狡猾,欺凌弱小的代名词,人们对狐狸的情感也反映在了语言的表达上。在汉语中有常见的贬义词汇“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
英语中也有很多关于狐狸的表达,如“A fox will never get better when it is old”(狐狸活到老,永远难变好);“A fox cannot hide its tail”(狐狸尾巴藏不住)等。可见狐狸在两种文化中也非积极意象。
2.意象不同 文化内涵相同
(1)马与牛。我国有很多关于牛的习语,如舐犊情深,汗牛充栋,牛气冲天等,都体现出其憨厚朴实,任劳任怨的积极形象。
西方人民对马的感情同我们对牛是一样的,所以在英语中的马也是积极的文化意象。如“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强壮;“a willing horse”指勤勤恳恳工作的人;“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老马识途)等。
(2)老虎与狮子。在中国,老虎勇敢威武的形象在大部分习语中都能找到,如“生龙活虎”“虎虎生威”等,也有一些习语揭示了老虎的凶猛,如“龙争虎斗”“虎视眈眈”“谈虎色变”等。
在西方神话中,狮子被尊为万兽之王,同样象征着勇猛和权力,所以英语中关于狮子的习语正好与汉语里的老虎相对应。如“the lions mouth”(虎穴);“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
(3)鳄鱼与猫。二者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在表达虚伪时却有相似的内涵。在英语中用“shed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指假慈悲;在汉语中则会使用“猫哭老鼠假慈悲”来形容一个人的伪善。
3.意象相同 文化内涵不同
(1)鱼。在汉语中“鱼”与“余”的谐音相同,是一种吉祥的文化符号。所以汉语中常有“鲤鱼跃龙门”,“年年有余”,“临渊羡鱼”,“如鱼得水”的表达,象征美好的寓意。
然而在大部分英语国家,鱼是消极意象。如:“a poor fish(可怜虫)”,“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fish in troubled water”(混水摸鱼)等。
(2)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龙的勇猛就为中华民族所推崇,炎黄子孙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汉语中的“生龙活虎”;“龙飞凤舞”;“卧虎藏龙”等无一不传达出国人对龙的赞美与崇拜。
然而西方国家的人对龙有恐惧厭恶的心理,觉得龙是邪恶,残忍的化身。所以dragon是残暴的代名词。《圣经》中把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在当代表达中dragon也表示讨厌,嚣张,如“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e place.”
4.意象相同 文化内涵缺失
(1)汉语表达缺位于英语文化。因为寿命长,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象征着福寿绵长。但在西方,龟就是普通的爬行生物,何谈文化内涵;汉语中的“鸳鸯”,因其出双入对,被视为爱情的象征。然而mandarin duck在英语中只是一种鸭子。像“只羡鸳鸯不羡仙”就很难被西方人理解。
(2)英语表达缺位于汉语文化。猫,在英语中内涵丰富。如“She is a cat.”(很有心机的女人);“a queer cat”(奇怪的人);“an old cat”(坏脾气的老太婆)。但在中国文化中,关于猫的习语却不多;又比如鸵鸟,相关的习语有“have the digestion of an ostrich”(胃口好得像鸵鸟);“Ostrich belief”(欺骗性的想法),但显然鸵鸟在我国动物习语中并不常见。
二、英汉动物习语翻译方法研究
1.直译法
直译指在合乎译入语语言规范的情况下,译文通过保留原语的形式来保留原作的内容与风格。当一些动物习语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时,直译是常见的翻译方法。如:dark horse 黑马;wolves in the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draining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 竭泽而渔。
2.意译法
在翻译时,倘若某一动物的形象意义与其隐含意义在两种文化中出现一定的偏差,或某一种动物缺失于目的语语境中,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形象,重点考虑的是延伸意义。意译牺牲了原习语中生动的表面形象,但准确向读者传递出延伸意义,实现了功能等效。如:to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To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胡思乱想;To come like a dog at a whistle.呼之即来。
3.增译法
有时,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向目的语的读者传递原语的精髓。对于此种习语,可采用增译法,如加注法,先直译出其字面意义,再补充说明,点出深层意义。这样能使译文内容准确、生动,同时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和韵味,达到了功能和文化内涵的最大对等。如:叶公好龙 Lord shehs love of dragon
Note:Lord Sheh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palace with drawings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infatua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4.套译法
在两种语言中,一些动物形象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和文化内涵却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两种语言中相似的动物习语来互译。如:A rat in a hole 瓮中之鳖;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a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三、结束语
两个民族都有丰富的动物习语表达方式。但由于文化差异,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了深刻的塑造与影响,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正确选择翻译方法,准确翻译动物习语,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文化的独特性,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05):17-26
[2]任志丽.论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6):83-85
[3]郑铭铭.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及互译策略研究[J].海外语,2018(15):143-144
作者简介:
石宇楠(1997--)女,吉林通化人,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