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的医院运营管理策略探讨
2020-09-21王芷汀
王芷汀
[摘 要]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作为主战场的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疫情形势的转好,全国都进入了复工复产阶段,医疗机构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文章针对疫情时期医院出现的医疗收入减少、防控成本升高、患者需求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后疫情时期医院运营管理的综合策略,以期为医院尽快恢复正常诊疗秩序,缓解经济压力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医院;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先后进入一级应急状态,各级医院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地方疫情,同时抽调医务人员驰援一线,在战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3月底,国内疫情形势逐渐转好,逐步恢复了基本的经济秩序。统筹疫情的防护和恢复经济秩序成为当前面临的任務,处在抗疫一线的医院也同样面临着复工复产的压力。鉴于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及时分析医院面临的运营压力以及如何在后疫情时期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后疫情时期医院面临的运营压力
(一)疫情期间诊疗业务量减少,医疗收入减少
新冠疫情期间,作为疫情防治的主力军,各级医院全力以赴集中人力物力防控疫情。大量医院对门诊限流,暂停普通诊疗业务,由于防护要求,血液供应不足等的影响,大量择期手术也无法开展,医院各项业务量明显下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不含湖北省、诊所及村卫生室数据)和出院人数(不含湖北省数据)均有大幅的下滑,同比分别下降38.2%和35.6%[1]。许多医院的业务量都处于近几年的最低水平,医院的医疗收入也因此大幅度缩水。
(二)疫情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带来持续投入的防控成本
作为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医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防控,包括病房改造、防控用具、消毒用品等。5月7日起,全国所有县域均调整为了低风险,我国对抗新冠疫情进入了常态化防疫阶段[2]。与此同时,国际新冠肺炎形势日趋紧张,作为医院仍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战略不能放松,需持续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持续的防控需求带来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这种成本投入将会长期存在。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开展诊疗活动是后疫情时代医院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患者医疗需求的激增与改变
新冠疫情对人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期间人们自觉隔离在家,人员聚集的医院更是成了“高危”场所,患者除了紧急情况尽量避免去医院,整个疫情期内患者的就医需求被迫压制。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作为刚性需求的医疗服务,势必会出现“井喷式”反弹。同时,疫情对于患者的就医行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患者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对体检、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加。由于限制外出,一些慢性病患者以及非急症患者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完成了诊疗过程,互联网医院在疫情期间也得到了发展。
(四)医务人员绩效收入减少
面对疫情,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一线,在工作压力和高感染风险面前不退缩,为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之相反,疫情期间大部分医院由于收入减少,很难维持医务人员的绩效水平,全国多地医院都出现了医务人员绩效收入下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国家针对疫情防控进行了专项财政补助,部分弥补了医院的缺口,但随着疫情持续的影响,绩效收入的影响效果也会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医院面临巨大的经济运行压力,后疫情时期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关乎医院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找准运营管理的着眼点,提高运营效益对各级医院来说都迫在眉睫。
二、后疫情时期医院运营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优化流程,持续防控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随着全国解封,海外疫情发酵,医院的外来就诊人员增加,防控风险依然较高。作为“内防反弹”的关键力量,医院仍需树立风险意识,持续加强防控工作。医院需联合多部门,梳理院内诊疗流程,对存在感染风险的环节进行优化,通过监控、检测、监督等方式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对外需要规范患者就医流程,对患者实施分类收治、优化就诊布局,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风险[3]。对内需要梳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分别设立患者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梳理垃圾处理流程、标本送检流程等,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保障医务人员零感染。
(二)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模式
疫情期间各大线上诊疗平台患者咨询问诊火爆,医疗机构推出了互联网诊疗服务。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疫情期间,委属管医院互联网总诊疗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7倍[4]。新的诊疗模式拓展了医疗服务空间和范围,将诊疗服务延伸至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一体化服务。随着患者需求变化,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与管理、术后患者的康复随访等方面[5]。后疫情时期,医院需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拓宽业务范围,为医院增收。首先,医院需定位互联网诊疗范围;其次,需完善线上问诊与线下检查对接工作,提供多样化预约途径。最后,还要规范诊疗流程,保证线上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关注业务量,尽快恢复工作负荷
后疫情时期医院虽然承受着疫情带来的冲击,但仍需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两手抓”开展工作。在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急需稳步恢复日常医疗服务工作,解决患者的就医需求。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关注医院的业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住院工作量、医技检查量、手术量等。通过对比分析实时监控医院整体运行秩序,对于影响工作量的环节进行调研、协调和监督,保障医院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负荷。同时,引导临床科室挖掘业务增长点,借助疫情带来的机遇发展新业务,提升医院整体业务量水平。
(四)提升运营效率
提高运营效率先要关注医院的资源使用效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室动用率等。在现有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加快周转,缩短资源使用中的无效时间,使各类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医院增收缓解疫情影响的关键。提高运营效率还需要关注医疗费用情况,具体包括患者平均费用、药品占比、材料占比等。医院应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对费用相关指标进行拆分细化,参考临床科室的历史数据,形成医院—科室—医疗组多层次管控目标,以目标为基准进行动态数据监控。
(五)加强成本控制
受到疫情冲击,医院面临着资金紧缺及防控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急需加强成本管理,为医院日常运行“减负”。短期来看,医院需在全院范围减少人员经费、日常费用支出、交通车辆运输成本、清收病人欠费等降低运行成本。对于防控物资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使用过程中严格遵照防护要求,避免浪费。长期来看,医院需强化各个科室成本管控意识,从医院层面到科室再到病种层面建立整套管理制度。对科室日常运行中材料的合理使用,设备购置等管理形成规范,并引导临床科室在保持业务质量前提下控制成本。另外,医院还需开展重点病种的成本核算,分别分析该病种各阶段各种类型的费用情况,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挖掘发现病种成本的管控点,并及时反馈科室,通过标准化临床路径,规范病种诊疗方案,增加病种的价值[6] 。
(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工作量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这种考核分配方案无法体现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后疫情时期,医院需优化绩效考核方案,综合考虑医务人员的岗位贡献和工作量,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首先,医院应该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及时发放抗疫补助。其次,医院应设立疫情专项绩效,在特殊时期同工同酬的待遇鼓励医务人员的劳动。最后,对现有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优化,引入岗位价值的因素,综合考虑岗位的风险,工作强度、技术难度等,纠正在特殊时期“失灵”的绩效分配体系。为了尽快摆脱疫情的影响,可以增加考核体系中对于“增量、降本”的激励,引导全院共同努力[6]。新冠疫情给医院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少医院都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在后疫情时期医院需要关注运营管理,通过全面的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经济运营的效率,早日恢复正常的诊疗业务。
参考文献:
[1]统计信息中心.2020年2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及全国医疗卫生機构数[EB/OL].(2020-04-21)[2020-05-20].http://med. china.com.cn/content/pid/171991/tid/1022.
[2]中国新闻网.国家卫健委:5月7日起中国所有县域均调整为低风险[EB/OL].(2020-05-07)[2020-05-20].http://www. chinanews.com/gn/2020/05-07/9177685.shtml.
[3]彭明强.疫情防控时期医院如何有序运行?[J].中国卫生人才,2020(04):14-17.
[4]戈晶晶.疫情后互联网医疗如何发展[J].中国信息界,2020(02):49-52.
[5]李为民.从战时转向日常,我们思考四个问题[N].健康报,2020-04-13(006).
[6]褚福建.反思疫情医院财务工作如何调整[N].中国会计报,2020-05-0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