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19年我国小麦栽培技术研究文献分析

2020-09-21孙文荣王建林

农技服务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文期刊栽培

李 哲, 赵 耀, 孙文荣, 王建林

(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 林芝 860000)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发展,粮价涨跌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效益[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高产量高收入的促进作用[2]。粮食发展和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努力确保粮食安全成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当前国家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视,我国农业发展也在稳步提高,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小麦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4]。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世界上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消费国与生产国,小麦的生产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与粮食安全,对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与国际贸易形势有深刻影响,加强小麦栽培技术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随着耕地面积减少,特别是近些年小麦种植的面积大幅减少,不断提升产量与种植面积是目前解决粮食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小麦、玉米、水稻和薯类并称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从20世纪开始,小麦的种植及总产量在全球均超越水稻。在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与总产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3位。小麦栽培遍及全国,主产区为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我国东北地区以春小麦的面积最大,黑龙江和新疆是我国春小麦的主产区。河南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产量的1/4[6]。小麦生产状况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有着重要意义[7],同时也会对世界小麦的供求、价格、贸易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2000—2019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有关小麦栽培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小麦栽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出2000—2019年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小麦栽培技术的文献。

1.2 研究方法

使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方法,搜索内容为发表年份、资源类型、研究层次分布、文献来源、学科领域分布等字段;数据采集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1.3 数据处理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份的发文量

2000—2019年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小麦栽培技术相关研究文献共有4 663篇。由图1看出,2017年小麦栽培文献发表量最多,为343篇;2002年最少,仅99篇;2000年发文130篇,2001—2007年均在100篇左右。从2006年开始发文量逐渐增加,2003—2005年文献量基本持平,2006年开始呈上升趋势。

2.2 文献的资源类型

从图2可知,4 663篇相关文献中,共有6个文献资源类型分布,刊登在期刊的最多,达4 556篇,占比97.71%;硕士论文46篇,占比0.97%;博士论文7篇,占比0.15%;刊登在报纸的有29篇,占比0.62%。小麦栽培技术文献研究期刊类型最多,会议类型很少。

2.3 不同研究层次的发文量

从图3可知,4 663篇相关文献中,工程技术(自科)发文量最多,为2 322篇,占比49.94%;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为958篇,占比20.59%;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社科)与大众文化、标准与质量控制(自科)、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文量极少。总体来看,我国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自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和专业实用技术(自科)方面。

2.4 文献作者隶属机构

由图4可知,4 663篇相关文献中,选取了发表数量最高的10个机构分析,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达41篇,占16.33%;其次是河南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与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发文量分别为31篇、30篇、30篇、22篇、21篇和20篇,占比分别为12.35%、11.95%、11.95%、8.76%、8.37%和7.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均为19篇,占比均为7.57%;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发文量最少,仅18篇,占7.17%。表明,西北农林大学有关栽培技术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2.5 文献的学科领域及来源

4 663篇文献中,学科领域分布选取发表数量最多的7个领域分析(表1)。在作物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最多,为4 397篇,占比91.74%;蔬菜学科领域是110篇,占比2.30%;植物保护学科领域是101篇,占比2.11%;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是16篇,占比0.33%;果树与新闻传播科领域均为4篇,占比均为0.08%;领域教育的最少,为2篇,占比0.04%。文献来源分布选取显示数量较多6个期刊分析,其中相关小麦栽培技术多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通讯》,占比分别为17.43%和12.40%,来源《四川农业科技》《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耕作与栽培》和《新疆农业科技》的占比分别为0.92%、0.89%、0.89%和0.86%。

表1 2000—2019年我国小麦栽培研究文献的学科领域和来源

2.6 文献的基金项目

由图5可知,基金资助论文按资助类型不同,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基金、部级基金、省级基金和市级基金和所在单位基金等类型。4 663篇文献中,选取发表数量较多的10个基金分析,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最多,为61篇,占比28.50%;其次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为26篇,占比12.15%;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为24篇,占比11.21%;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与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项目均为19篇,占比均为8.88%;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项目发文量最少,仅10篇,占比4.67%等。表明,小麦栽培技术相关研究受省级基金和其他项目资助较少,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也应加强。

3 结论

分析表明,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发文量从2006开始呈上升趋势,2017年小麦栽培技术应用达到较为成熟阶段;文献资源类型以期刊最多;文献来源及学科领域分布广泛,刊登在《新疆农业科技》《耕作与栽培》与《四川农业科技》等上的较少,刊登《现代农业科技》的占17.43%。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受省级基金和其他项目资助较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与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项目均为19篇,均占8.88%;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项目发文量最少,仅10篇,占4.67%。从数据看出,该领域研究应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资助,推动我国小麦科研的发展。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总面积、总产量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之首。随着我国人口不断上升,对小麦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提高,而产量、栽培方式与需求不适应。因此,应以创新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研究小麦栽培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等结合[8]。同时政府部门应注重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安排,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对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指导与规范学习,全面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水平[9-10]。在新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时,也应继承传统的栽培技术,提升我国小麦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发文期刊栽培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